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实质,仍然属于自然经济社会向商品经济社会演进的历史过程。我们只有正视这一事实,从这一客观实际出发,才能正确把握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 一、认清历史任务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人类社会经济形态要顺次经历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产品经济的发展历程。在这个发展历程中的三种经济形态只能依次转型递进,不可逾越。社会转型由经济转型、文化转型、政治转型三项任务构成。这三方面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历史发展过程。 经济转型从量变开始,就为文…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双重转型的过程之中,它既要完成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又要实现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这两种转型在一个社会的同一历史阶段中发生,在人类历史上还是比较罕见的现象,而对于跨世纪的中国来说,却是在经历了百年坎坷之后所作出的实事求是的痛苦选择.我国社会生活发生的深刻变化,引起了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念的激烈冲突.这种激烈的文化变迁面临着十分复杂的矛盾状况.一方面,它要对植根于农业文明之上的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省,以现代工业文明的价值观念来取代不适合现代发展的陈旧观念;另一方面,又要对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进行自觉的总结,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来指导我们完成宏伟的发展目标.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理智地面对我们的过去,而且要清醒地认识我们的现在,站在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来审视我们  相似文献   

3.
王美利 《世纪桥》2012,(11):146-146
民主精神在在推动当代中国文化转型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推动当代中国经济文化转型;增强民主意识,推动当代中国政治文化转型;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转变的转型时期,传统发展观指导下的公共政策面临用境和选择.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系统的丰富理论,其中以人为本是其本质和核心,这为公共政策的下一步走向提供了思想指导,这是公共政策适应社会转型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一、社会转型带来的问题当代中国目前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化快速转型的历史时期 ,转型的核心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是一场社会变革 ,它必然引起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人的思想观念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在这场以市场为基点和导向的社会变革浪潮中 ,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自我需要和个人利益的驱动下 ,依照现实的社会确立自己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体系。而社会的变革 ,带来了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传统信念的淡化、信仰危机及国民人文精神的失落。因此 ,当前国民人文精神的再塑问题 ,已经严峻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6.
刘亚琼 《求实》2007,3(2):55-5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的全面转型。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弱势群体的大量出现已成为一个非常突出和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凸现,直接影响到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并对党的执政合法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能否正确对待弱势群体,是维护党的执政合法性与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忽略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人们的观念,对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影响是立体的、全方位的,也就是说,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是一个深刻的社会变迁过程,它不仅是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模式的转变,而且也是一种心理态度、人生价值观和思想行为等重新定位和变更的过程。这种变迁过程,对思想政治工作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机遇之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用武之地。从当前所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转变的转型时期,传统发展观指导下的公共政策面临困境和选择。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系统的丰富理论,其中以人为本是其本质和核心,这为公共政策的下一步走向提供了思想指导,这是公共政策适应社会转型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政治发展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所发生的政治变迁,它是一个以政治民主化为向度的历史演化过程.政治发展道路是通过扬弃来寻求人的政治潜能不断得以发挥的政治体制与政治生活方式的路径,以及这些体制和生活方式的生长所形成的历史轨迹.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为指导,立足中国国情,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指向,由追求社会主义民主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0.
十六大报告在总结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十三年,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时,把“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报告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体现了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巨大勇气。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现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打开了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崭新局面。”作为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的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1.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在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条件下,能否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把一个什么祥的中国带入二十一世纪。"就近期而言,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问题是抓好社会道德建设。这是因为目前社会风气中存在的不良状况,广大民众议论最多、最不满意的种种现象,大都是道德领域中的问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泛滥;黄、赌、毒,这些解放初期久已绝迹的东西不但死灰复燃,而且愈演愈烈。加强道德建设已迫在眉睫。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如何加强道德建设,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一、集体主义道德为主体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道德为主导相结合《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与当代中国转型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正处在转型性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这种转型性发展是一种结构型转型,即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进行根本性、全方位的改革,同时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以革除积淀在某些制度、体制中的弊端,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力。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转型性发展的基本形态,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只能靠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社会深层次转型来解决,只能靠进一步扩大开放、更深层次地融入全球化大趋势和人类文明大潮流来解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转型性发展需要深层次解决好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3.
秋石 《求是》2003,(20)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体现了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巨大勇气。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现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打开了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崭新局面。”这一科学论断,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意义。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与形成,是以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艰辛探索的智慧结晶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发展进程有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是“适应“阶段;中国是分散的或分权的权威主义体制;中国是一个发展主义的国家;政治实用主义是中国发展模式和政治文化的显著特色;中央领导层和中央政权拥有合法性与信任;中国的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与其说是一种富有侵略性的、外部化的意识形态,不如说越来越多地具有对内的职能;从中国的政治发展过程看,中国正在日益从统治向治理转型.  相似文献   

15.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从理论转变为实践过程中派生出来的.由于当代历史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马克思主义在实践领域向国别化、在理论领域向现代化发展,进而给中国社会主义者研究这一问题从总体上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难题出发;二是要联系相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现象;三是把推进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当做目标.  相似文献   

16.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其首要问题,是要搞清楚什么是中国先进的文化。这个问题要求回答的是:中国文化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它在何种情况下才是先进的。对这样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应当作一些具体研究。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文化的先进性也是一个历史范畴。文化是一定历史时代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它的性质和内容主要决定于一定历史时代经济和政治的性质和内容。当代中国的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因此,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应当是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文化。同时,我们又是社会主…  相似文献   

17.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1.社会现实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反差,降低了网络教育的魅力在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形势下,在我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客观社会现实中的一些不良现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追求存在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样 ,也是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选择的统一以及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其发展也存在着一个“合力”问题 ,当代中国文化最终的前进方向应该是“国学、西学和马学”这三大力量所形成的合力。不过 ,这一合力将与马克思主义最接近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 ,应该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是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取向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培育“四有”新人有其深厚的时代根据和内涵。自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将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之后,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发展是脱离世界经济——政治体系的弧立过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世界体系相联系;与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高新科技相联系;与中国国情相联系。这种复杂的时空背景突出地表现为两个转型:国际,冷战结束,由一极向多极转型,在全球东西南北矛盾的“大十字”构架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大强调指出:“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内在联系和协调发展,既是十分必要的,又是非常迫切的。 一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决然离不开并且势必有赖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和文化。党的十五大强调指出:“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一个伟大创举。这就需要积极探索,大胆实验,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需要深化改革,解决体制转变中的深层次矛盾和关键问题;需要扩大开放,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和文化问题。如果没有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建设,没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群众的首创精神就无以培育和发展,领导人也不可能尊重和弘扬群众的首创精神。体制转变中的深层次矛盾和关键问题,往往与其说是经济问题,不如说是政治问题和文化问题。深层次矛盾多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