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旧址(重庆张治中旧居),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土主镇三圣宫村三圣宫。1938年2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在武汉成立,在部长、副部长、秘书长之下设一、二、三厅和总务厅、秘书处、设计委员会等部门,负责政工机构的调整、干部的培养、部队和军事学校的政治教育等工作。陈诚任部长,周恩来和黄琪翔任副部长,郭沫若任第三厅厅长。12月9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驻节重庆。其政治部  相似文献   

2.
1952年,主政西北的习仲勋奉调进京,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兼中共中央和政务院文教委副主任,政务院秘书长、国务院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等职,辅助周恩来总理治理国事十载. 国务院里的“大管家” 1953年9月,习仲勋接替李维汉担任政务院秘书长.1954年9月,政务院改名为国务院,习仲勋任国务院秘书长.1959年4月第二届全国人大会上,又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兼任国务院秘书长.他与总理周恩来朝夕相处,成为总理的得力助手.  相似文献   

3.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兼任外交部部长。至今48年来,已先后有7人担任外交部长,其余6人是:陈毅、姬鹏飞、乔冠华、黄华、吴学谦和钱其琛。这6位部长中,除乔冠华外,5人均先后以国务院副总理兼任外交部长。7位部长中,陈毅任期最长,约14年,乔冠华任期最短,仅两年零一个月。 圈内人士皆知,外交官是“文装解放军”。建国初期,军人是新中国外交界的“主角”。周恩来在军队任  相似文献   

4.
正1950年,滕代远刚刚接手主持全国铁路工作不久,就根据中央人民政府的指示,着手筹划修建武汉长江大桥,并进行初步勘探调查。1954年1月21日,周恩来主持召开政务院203次会议,听取父亲关于筹建武汉长江大桥的报告,讨论通过了《关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决议》。政务院任命彭敏为武汉大桥工程局局长,杨在田、崔文炳任副局长;中共武汉市委书记王任重兼大桥工程局政委。"听取鉴定意见一定要虚心"  相似文献   

5.
博览之窗     
《党史博览》2020,(1):32-33
国共两党对郭沫若任第三厅厅长的不同考量1938年1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改组后设立政治部,周恩来担任政治部副部长,而从日本归来的郭沫若则担任政治部第三厅厅长。蒋介石和陈诚选择郭沫若出任第三厅厅长,得益于战时军队政治工作的需要,以及郭沫若早年在北伐军总司令部任职的经历和他本人在当时的才气和名气。  相似文献   

6.
吴庆彤 《新湘评论》2014,(19):47-47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在组阁过程中,党内外有些同志建议,邓颖超同志不论革命贡献、品德、才能,都应当安排为部长,周恩来坚决不同意。他说:只要我当总理,邓颖超就不能在政府当部长。在周总理生前,邓颖超一直担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做妇女工作。  相似文献   

7.
1949年4月,国共和谈破裂.任国民党和谈代表之一的章士钊没有南返,而是留在北平,参加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协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新政协筹备会.章士钊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新中国,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也选择了他做中共诤友的无悔人生.章士钊被选为新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参加了开国大典,并担任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委员.1956年,由周恩来提名,又担任了中央文史馆馆长.  相似文献   

8.
马儒 《世纪风采》2011,(9):9-12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郭沫若别妇抛雏,毅然从日本回国,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从事抗日救亡工作,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9.
1952年7月下旬,邓小平在部署完西南局的工作后,奉命赶赴北京,担任政务院副总理职务,并主持政务院的日常工作,这是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向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陈云等中央领导推荐的。毛泽东也很了解邓小平。让邓小平来负责政务院的日常工作,毛泽东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建议。所以,在接到周恩来的推荐信后,毛泽东当即批准同意。从一方“诸候”到参加中央领导工作,这是邓小平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8月13日,邓小平走马上任了。当天上午,周恩来首先同他详细地谈了政务院所主管的各项工作和主要任务。随后,邓小平主持召开政务院第148次政务会议。…  相似文献   

10.
抗敌演剧八队是周恩来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郭沫若任政治部第三厅厅长时,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于1938年8月在武汉成立的。当时组建的共十个演剧队及宣传队,在日寇的炮火袭击、国民党顽固派的迫害和生活上的贫病折磨三者夹攻下,坚持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抗敌演剧八队的前身系上海中共地下党组织的上海救亡  相似文献   

11.
为开创新中国文化事业,周恩来作出了一系列决策和部署:起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制定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方针,组织新中国文化建设。通过出席各种文化界会议并发表讲话、与各方面文化人士的交往和通信等方式,促进和实现了文化工作者的大团结。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召开期间和出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后,用很大精力组建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以及各文化领导机构,为新中国各项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强调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把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作为发展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主要任务。提出和贯彻对知识分子的正确政策,同时十分重视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问题。通过这些方面的系统梳理,充分反映了周恩来对新中国文化建设的高度关注和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2.
国民党政府把抗战看作只是单纯军事抗战,排斥人民的力量,军力和民力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造成了军事上的不断失利。军事上处处失利而引起的内外巨大政治压力,使蒋介石政府意识到,军队没有政治工作不行,抗战没有文化宣传机构不行。南京沦陷后,蒋介石于1938年1月在武汉改组军事委员会,公布修正的《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决定“为恢复北伐时期之政工功能与信誉”,取消1932年1月成立的政训处,恢复政治部的编制。蒋介石相请周恩来担任政治部副部长。政治部下设一处四厅,①周恩来分管文化宣传厅即第三厅。蒋介石又委任文化界最有声望的著名学者郭沫若任第三厅厅长。因此,武汉时期,直接领导抗战宣传工作,是周恩来这时期最重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06,(8):89-89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军事工作部门,是1924年11月由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设立的军事部。周恩来任军事部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革命武装,是1925年11月周恩来在广东肇庆亲自主持组建的,由叶挺任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  相似文献   

14.
武汉位于长江小游与京汉、粤汉两路交汇之处,是东西、南北水陆交通中枢,号称中国心脏,在南京失守到武汉撤退之前,是全国政治、经济、军事指挥中心。国民党中央政府,蒋介石、陈诚等,中共中央长江局、八路军办事处、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王明(陈绍禹)、博古(秦邦宪)、凯丰等,以及原苏联援助中国的空军飞行大队都驻节于此。陈诚、周恩来分任国民党中央军委政治部正副部长,郭沫若任第三厅厅长。当时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最好时  相似文献   

15.
杨奇清(1911—1978),湖南平江人,曾任新中国政务院公安部副部长、部长,国务院公安部副部长,中央保密委员会委员等职。杨奇清一生命运跌宕起伏,极具传奇色彩。他曾深受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领导人的器重,却不被一般群众了解熟知;经由他亲手处理的大案、大事件件惊天动地,但他始终居于幕后;他屡建奇功,令国内外敌人、间谍、特务闻风丧胆。新中国成立后的许多要案,  相似文献   

16.
刘少奇对东北局“左”倾错误的批评,高岗一直耿耿于怀,而更令他难以接受的是,刘少奇总是位居他之上,一个白区党的领导人,凭什么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高岗甚至认为自己的这个计划委员会主席也是名实不符。因为,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是事无巨细都要管。高岗满肚子的“怨愤”,在北京找不到合适的  相似文献   

17.
赵永春 《党的建设》2013,(10):58-58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军事工作部门 是1924年11月由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设立的军事部。周恩来任军事部长。  相似文献   

18.
苏江 《党史纵横》2020,(1):13-17
抗美援朝战争前后,周恩来不只是中国政府政务院总理,还是中央军委主持常务工作的副主席。周恩来运筹帷幄,斡旋折冲,适时向毛泽东提出了极为重要的意见和建议,并亲自领导主持了东北边防军、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组建工作和参与抗美援朝出兵决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刘瑞龙(1910-1988),江苏南通人,1926年加入共产主义共青团.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任中共南通中心县委书记。1930年参与领导苏北农民武装起义。创建红十四军。1935年随红四方面军长征.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刘瑞龙长期在安徽工作。先后任豫皖苏边区党委副书记、苏皖边区军政委员会书记、中共淮北区党委副书记兼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主任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北线后勤部政委、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兼后勤司令部司令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农业委员会书记兼华东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政务院农业部副部长等职。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今年10月3日是刘瑞龙百年诞辰。本刊特开设专栏。以兹纪念。  相似文献   

20.
正抗日战争这个"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在重庆,集会容易犯忌,祝寿这个中华民族传统的集会活动,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公开而又隐蔽的统战方式,周恩来常常以祝寿之名,公开聚会,广交朋友,开展斗争。周恩来在重庆所筹办的最隆重的祝寿活动是"庆祝郭沫若之50寿辰"。1938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力邀郭沫若(1927年南昌起义部队南下途中,郭沫若由周恩来和李一氓介绍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