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树  李青 《共产党员(河北)》2021,(7):F0002-F0002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创办的培养军政干部的最高学府,毛泽东同志亲自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1939年,抗大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离开延安,挺进华北敌后办学,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创造了世界军事教育史上的奇迹。1940年11月,抗大总校转移至邢台县(今信都区)浆水镇一带,开始了正规化建设,指导全国各分校改进工作,培养了二十余万名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  相似文献   

2.
正我手中收藏有一枚"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即"抗大"校徽。摆弄此枚校徽,引发我无限遐想。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其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学校。1936年6月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改称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中央任命林彪为"红大"校长兼政委,刘伯承为副校长,罗瑞卿为教育长,杨尚昆为政治部主任。1937年1月,"红大"迁到延安,改名为"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3.
正1936年6月,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陕北瓦窑堡成立。1937年,国共双方确立了二次合作的方针,抗日红军大学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校址迁往陕北延安。1941年7月,抗大总校在山西省兴县李家湾以第一二〇师教导团为基础,创办了抗大第七分校,附属一所陆军中学,共有学员2000多人。1942年,为"保存和培养干部,准备反攻",  相似文献   

4.
正《抗大五周年纪念大会特辑》,1941年8月1日由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编纂,32开手刻油印本,全书共180页,长26.5厘米,宽23厘米。1941年6月1日,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抗大总校在校部驻地邢台浆水召开盛大的抗大五周年纪念大会。会场布置了第十八集团军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等领导题词。出席大会的有第十八集团军总部、野战政治部、第120师、第129师等70多个单位,  相似文献   

5.
来勇勤 《奋斗》2013,(11):63-63
父亲在战争年代最光荣的履历当属曾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官。规范地说,当时叫教员。共产党的延安抗大与国民党的黄埔军校齐名.群贤毕至,声誉卓著。抗大总校及十二所分校共培养了10多万名优秀干部,形成了党政军的骨干.为抗战胜利和建立共和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在山西省左权县麻田镇,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滕代远曾住过的房子里悬挂着一帧醒目的条幅: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贞,精通韬略,屡建殊勋,待人处事,品行高洁,对同志坦率诚恳,平易近人,为后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条幅是对当年任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的首任铁道部长滕代远“坎坷一生心无瑕,高风亮节照人间”的品德和风貌的真实写照。呕心沥血敌后办学1940年5月下旬,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总校副校长罗瑞卿调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改由滕代远(中央军委参谋长)任抗大总校副校长。(校长林彪长期不在位)当年6月1日,…  相似文献   

7.
张际春同志是我党、我军优秀的领导者之一。他从1938年1月28日抗大总校第三期调入抗大,到1943年1月第八期离开抗大,一直是抗大总校的主要领导者。在这6年当中,他先任总校政治部主任,后任总校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曾和罗瑞卿、滕代远、何长工等同志一起,对抗大的建设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春发 《党史文汇》2012,(12):47-47
1940年夏季的一天,时任“抗大”总校副校长滕代远带领“抗大”总校师生从武乡县转移至黎城县西井村时,急性肠胃炎发作且病情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9.
正1940年12月下旬,由抗大总校卫生处文书刚调到干训队的齐心,接到总校通知,准备与原抗大一分校的陈彤、王军、林毅三位同学一同去延安学习。离校前,总校教育长何长工对她们讲:"你们到延安去,政治文化理论水平又会提高一步。"她们高兴极了。她们从冀西邢台地区出发,到达山西辽县(现左权县)八路军前方总部,准备随八路军前方总部陆定一首长等一起赴延安。  相似文献   

10.
正1937年春,为适应抗日形势发展的需要,党中央和毛泽东将在保安的"中国红军大学"迁往延安,并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毛泽东任教育委员会主席、林彪任校长、罗瑞卿任副校长、刘亚楼任教育长。不久,胡耀邦来到抗大学习,就此开始了他在抗大的一段经历。入抗大学习七七事变爆发后不久,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此前,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在中共抗日主张的感召下,满怀抗日救国  相似文献   

11.
1937年1月20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在延安成立。抗战8年间,抗大共培养了20多万名党政干部,成为抗日战争时期革命干部学校的典范,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留下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抗大趣事。  相似文献   

12.
正抗战初期,毛泽东在延安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制定"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这三句话的教育方针之前,还于1937年10月为抗大制定了八个字的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八个字的校训,从1938年开始,就赫然写在了抗大颁发的《组织条令》中。自毛泽东提出以后,"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八个字四个方面的要求,也很快成为抗大的校风。1939年6月1日,  相似文献   

13.
正开国元帅彭德怀是享誉国内外的军事家,其军事指挥才能和显赫战功为人称赞。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他也紧抓要害,有的放矢,循循善诱,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他是我党和军队里不可多得的文武兼优的干将。巧妙劝导青年爱一行钻一行夏纳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总校的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八路军总部作战科当参谋。由于对分配的工作有意见,觉得学非所用,心里不大痛快。时任八路军副总司令的彭德  相似文献   

14.
《福建党史月刊》2014,(19):40-40
正1940年5月,中央军委决定滕代远出任抗大总校副校长兼副政委。他的长远眼光和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为抗大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当时,抗大总校许多连队距离战场只有一二公里,学员和日军仅仅隔着一个山包,头上盘旋着日军飞机,耳边响着枪炮声,滕代远和教员们授课不慌不忙,在山洼里上大课、山坡上会操有条不紊,敌人来了该打就打,敌  相似文献   

15.
正抗大太岳分校旧址位于晋城市沁水县土沃乡南阳村。1943年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太岳分校(简称抗大太岳分校)奉上级命令,从岳北转移到沁水南部的下川地区。为缩小目标,迷惑日伪、改名为"太岳军区历山大队"。5月,太岳军区粉碎了日军"铁滚扫荡"之后,历山大队从下川地区转移到沁(水)南县政府所在地——南阳张沟,大队部设在南阳村东头的玉皇庙内。抗大太岳分校的校长由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  相似文献   

16.
66年前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是毛泽东亲自创办的一所专门为抗日战争储备、培养、输送干部的军政学府,创办9年,由最初的数百人,发展成为拥有12所分校,数万名学员的革命“大本营”,先后为各个抗日根据地输送了10万余优秀儿女,他们中既有能征善战、统领千军万马的高级将领,也有基层指挥员,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抚今追昔,毛泽东亲自关怀抗大的事迹永载史册。拍板建校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苏维埃根据地,刚刚立足。与此同时,日本侵略者在占领我东三…  相似文献   

17.
刘云平 《党史博采》2013,(11):60-61
说到抗大,人们自然想到革命圣地延安。其实,早在1938年,中央军委就发出了抗大到敌后办学的指示。随后,相继成立了12所抗大分校,分批前往各根据地办学。抗大总校也在罗瑞卿带领下到达晋察冀边区。  相似文献   

18.
袁子钦,原名袁致卿,福建上杭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五军团政治部组织科科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总校政治部主任,太行军区政治部主任,纵队政委,军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于部部组织统计部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山两地处华北抗日前线,八路军首先挺进山西,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先后在晋东北、晋阿北、晋东南等地区建立起了抗日根据地,从1939年1月至1945年10月,抗大总校、抗大第一分校、抗大第六分校、抗大第匕分校、抗大太岳分校、抗大太行分校、抗大太岳陆军中学、抗大第七分校陆军中学先后和山西的几个根据地开办,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校、军校教育。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各地就有党校、党训班、随营学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有像样的党校、红大。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以后,党中央就正式建立中央党校、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即抗大)。担任中央党校校长的有董必武、陈云、邓发等人,张闻天任马列学院院长(后并入党校三部),可见党中央对中央党校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