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求是》2010,(22)
<正>作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批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厦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能源资源的匮乏越来越成为厦门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进入新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改革思想指导下,中国的区域政策从设立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进而全方位开放,至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再到主体功能区建设,呈现出明显的渐进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经济特区建设的历史功绩,明确指出,"创办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方法论,是经过实践检验推进改革开放行之有效的办法","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出水平"。作为我国首批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汕头使命光荣、重任在肩。我们将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认识自我、提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国家设立利用资本主义世界资金、技术的经济特区,历史上没有先例,这是一项创造性的实践。经济特区的建立,为进一步推进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借鉴和经验。实行特殊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的特区,是我国体制改革方面进行综合性试验的场所。它在改革方面取得的许多成果。如:建筑工程实行招投标承包制、  相似文献   

5.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银川综合保税区的设立,形成了我国向西开放的"宁夏渠道",搭建起了中阿合作的"宁夏平台",有理由相信,这将成为宁夏改革开放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深刻认识内陆开放,切实增强开放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宁夏作为全国第一个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也是当前国内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这意味着国家要把宁夏  相似文献   

6.
《党建》2008,(10)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设立的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市区面积为1953平方公里,其中深圳经济特区为395.81平方公里。下辖6个行政区和光明新区,全市共设55个街道办事处。2007年末常住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下,中国经济特区的发展已进入"提高整体素质,增创特区优势"的新阶段。而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转向依靠"两个根本性转变",对于经济特区在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对外开放和辐射、带动等方面增创新优势,提高整体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创经济体制新优势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区,中央允许它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进行超前改革开放试验,这是长期存在的最大特殊政策优势,并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日益显示其旺盛的活力。过去的十几年,特区在经济体制改革上进行  相似文献   

8.
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征程上,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出水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经济特区建设的历史功绩,深刻总结经济特区建设的宝贵经验,对办好经济特区提出明确要求,对海南全面深化改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方针政策,最初一般都表达为"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陈云一贯倡导支持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在对外开放的历程中最具有标志性的就是经济特区的创建。经济特区是一个发展变化的事物,陈云的思想也随着实践的变化而改变。陈云对经济特区的态度经历了谨慎支持、总结经验到公开赞成的逐渐变化的过程。陈云的思想变化过程蕴涵了改革开放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当前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领导要论     
《党的建设》2010,(10):4-7
经济特区的发展成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力印证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成就,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成果,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生动缩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力印证。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雄辩地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完全正确的,中央作出兴办经济特区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11.
<正>特区引领特区引领,招商引资商引资招商引资1980年10月,国务院批准在厦门设立经济特区,面积2.5平方公里。1984年2月,邓小平视察厦门经济特区,挥笔写下"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的题词,对厦门经济特区寄予厚望。之后,厦门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岛,面积131平方公里。随后,国务院又相续批准设立海沧、杏林、集美3个台商投资区,同时将  相似文献   

12.
杨柏 《当代贵州》2014,(2):66-66
正1月6日,贵安新区获国家批准正式设立,这是自《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纳入国家战略后,又一个具有突破意义的点睛之笔。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以及几个"新区"的设立,更让人看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打造经济升级版,在各单元部署动力源,借鉴"动车组"结构,推动经济稳速和加速的新思路。我不清楚是否可以把如今的各个新区解读为"新的经济特区",但确实也看到发展经济特区带动一国一个区域的发展正在成为一种世界现象。比如俄罗斯、印度、越南,甚至朝鲜都在设置经济特区。这使我想起了七八年前,我和上海  相似文献   

13.
"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出水平"。习近平在2018年4月举行的海南建省暨办特区30周年庆祝大会上全面总结了中国创建经济特区所积累的成功历史经验,对中国经济特区建设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成绩予以了充分肯定,为中国经济特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明确了关于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决策部署。这一决策部署将对中国经济特区和改革开放事业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1980年,我国设立经济特区。40多年来,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个经济特区,像5颗闪亮的明珠镶嵌在祖国大地上。各经济特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勇担使命、砥砺奋进,孕育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特区要勇于扛起历史责任,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按照国家发展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始终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在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大胆探索,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经济特区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不但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指导思 想,而且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总框架。首先,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帮助人们冲破了旧传统观念的束缚,纠正了长期 以来社会各界对社会主义理论认识上的偏差,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大解放。其次,在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指导 下,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促进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加速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 程。再次,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总体目标的确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帮助中 国人民闯出了一条适应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第四,邓小平经济特区 思想的延伸和发展,形成了"一国两制"理论,使中国成功地从经济特区向政治特区探索,实现了香港、澳门的顺 利回归,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伟大创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中相当一部分政策、重大举措和理 论,都是从特区建设实践和邓小平特区经济思想基础之上延伸、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1月6日,国务院原副总理谷牧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1978年至1988年,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头十年中,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在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分管对外开放工作,参加了改革开放的准备和实施工作,被誉为改革开放的前线指挥官。在对外开放初期,在广东、福建建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要内容。谷牧身处改革开放第一线,既是中央决策层的一员,又是经济特区实践的具体执行者,被誉为"特区建设的总工程师"。  相似文献   

17.
李君如 《前线》2010,(11):29-30
<正>深圳等经济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试验田和示范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如今,经济特区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改革开放面临新的要求和新的课题。认真总结经济特区的基本经验,对于今天继续推进改革创新和经济特区的未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求是》2010,(19)
<正>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肯定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成就、成功实践及其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的重要贡献,重申"经济特区不仅应该继续办下去,而且  相似文献   

19.
安顺市是全国六大黄金旅游热线之一、贵州西部旅游中心,是"试验改革开放的前沿"和"贵州的经济特区".在金融危机中,该市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抗击"寒流".该市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罗宁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机遇大于挑战,安顺只要力争新项目,大力发展"三驾马车",就能推动"贵州经济特区"的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20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与特殊优惠政策相辅相成的经济特区曾经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但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殊优惠政策的逐渐弱化,人们对经济特区的关注随之逐渐淡化,并发出经济特区还"特"不"特"的疑问。2010年上半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