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红井     
正还记得小学二年级第32课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吗?瑞金城外有个小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口井,当地群众称之为"红井"。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沙洲坝一带缺水,有民谣传唱道:"有女莫嫁沙洲坝,天旱无水洗头帕。"  相似文献   

2.
彭学明 《学习导报》2014,(12):60-61
桑木扁担轻又轻,我挑担茶叶出山村,乡亲们问我哪里去,北京城里看亲人。/桑木扁担轻又轻,我挑担茶叶上北京,你要问我是哪来的客,湘西古丈种茶人。/桑木扁担轻又轻,千里送茶情意深,香茶献给毛主席,都说我是幸福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靡全国的歌曲《挑担茶叶上北京》,讲述的是湖南湘西古丈县几位茶农给毛主席寄茶叶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1958年清明节前。那时,漫山遍野的茶叶吐着新芽、泛着新绿,古丈县古阳镇思源桥村(原红星大队)的几位年轻的土家族茶农,也像春天的新茶发着新芽、漫着新绿。他们怀着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毛主席的深厚感情,精心炒制了十斤一芽一叶的明前茶,湘西人叫社茶,寄给了毛主席,还特别在茶叶里夹了一封情深意切的信,以表达土家族儿女对毛主席的爱。  相似文献   

3.
正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这是革命年代人民群众的朴素心声,也是新时代脱贫百姓的热情礼赞。"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农民党员来信提出向贫困地区捐赠白茶苗一事作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12月18日,裴艳飞以97%的得票率高票连选连任怀来县狼山村党总支书记。就职会上,他说了这样一句话:"不管过去还是今后,无论是出公差还是为集体跑项目,我不会花集体一分钱,集体的钱要全部用在村子发展和群众身上……"一时广为流传,干部群众颔首称赞。裴艳飞是怀来县有名的民营企业家,从早期开办煤栈,到后来经营建材贸易公司,他靠着诚信创造了当地的财富神话。而他总是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今  相似文献   

5.
2012年底,山东省体育局领导来到宁津县杜集镇来庄社区,与省体育局派驻社区的"第一书记"魏淑波、单传振以及村"两委"一起座谈、研究推进扶贫工作,同时向社区捐资200万元,用于建设新社区服务中心、健身广场、幼儿园及内部配套设施。"这是俺们做梦也想不到的大好事儿!魏书记他们帮俺社区办的好事儿太多了。"社区党支部书记韩各胜激动地说,"古人都说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一书记’就是俺们社区的‘挖井人’!"  相似文献   

6.
张懿 《当代贵州》2009,(17):45-45
“吃水不忘挖井人,感谢亲人解放军。”8月1日,遵义市凤冈县龙泉镇柏梓村百余村民,敲锣打鼓,满载农产品和锦旗慰问该县人武部。  相似文献   

7.
洁白的墙上,一幅略微发黄的照片成为冲石成一家记忆的定格点. 照片里,他和家人整齐地站在老房子门前."吃水不忘挖井人,脱贫全靠共产党"的字样依旧清晰.右下角的"二〇一七年腊月十八"是冲石成一家永远铭记的日子,那天是他们搬下山的前一天. 这张照片是冲石成一家今昔巨变的见证,也是他们搬下山后新生活的起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辽宁东部山区偏远的乡镇响水河乡,村民们依靠食用菌这项富民产业走上了致富道路。吃水不忘挖井人,人们嘴里常常念叨着一个致富带头人,他就是新宾满族自治县响水河乡下围子村农民党员——李向军。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这是乐山市中区普仁乡陈桥村唐国清等30位村民寄给本刊的一封来信.这封信是他们写给省委书记张学忠、省长张中伟的.30位村民都在信上签上了他们的名字,其中绝大部分人都在自己的名字上按了手印.这些村民以前吃够了无水、缺水的苦头.政府为他们在红层丘区找到了水,补助钱为每家每户打了一口深井,让他们用上了清洁、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有了水,使他们致富有了希望、有了门路、有了项目.正如他们所说:"致富不忘共产党,吃水不忘挖井人."只要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了好事、实事,老百姓是感激不尽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只要各级党委、政府多为老百姓着想,多为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农民的生活水平就会提高,农民致富增收的目标就会实现.  相似文献   

10.
"感恩"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我们代代世世信奉的格言,祖祖辈辈未更改的教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知恩不报非君子"、"吃水不忘挖井人"等经典辞句,结草衔环、一饭千金的美丽传说,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对  相似文献   

11.
正"青杠坝,田大丘,三年两不收。有女不嫁青杠坝,红苕拌饭酸菜下。"坐落在半山腰的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从前交通闭塞、吃水困难。说缺水,因青杠坝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蓄水保水能力差,半高山以上地区"听水响、看水流、千百年来吃水愁"。等水的日子是煎熬的。"望天收"是青杠坝村祖祖辈辈的饮水状态,一遇几个月不下雨,天河水窖彻  相似文献   

12.
把实事办好     
1933年9月,为解决当地军民饮水困难,中华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带领政府工作人员同当地群众一道,在江西瑞金沙洲坝开挖了"红井",解决了困扰当地百姓多年的"吃水难"问题。当地百姓在井旁竖起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5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俄罗斯期间,在莫斯科会见俄罗斯援华专家和亲属代表时,用“吃水不忘挖井人”来表达中国人民对援华专家的感谢,他特地提到了三位专家的感人事迹,其中一位就是桥梁专家西林。西林全名康斯坦丁·谢尔盖耶维奇·西林,是上世纪50年代建设“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前苏联专家组组长。  相似文献   

14.
新年前夕,涪城区石洞乡观音碑村7组年老多病的贫困党员谭太忠的新房落成.震耳的爆竹声报告着春的讯息,大门上鲜红的对联流露出主人不尽的感激与欣喜: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全靠共产党.横批:饮水思源.谭太忠握着前来贺喜的区、乡党委、政府领导的手说:"感谢恩人共产党啊!"其情其景,感人至深.关爱若涓注民心,点点滴滴汇江河.其实,这仅仅是涪城区广大干部实践"三个代表"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5.
正说起大石桥市水源镇水源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洪刚,村民的评价就是一个字:"好!"李洪刚好在哪里?他治村有什么诀窍?请看——商海打拼二十载,吃水不忘挖井人早在当村干部之前,李洪刚已经成为远近知名的致富能人。他从1986年开始经商,创建了聚银商贸有限公司。公司刚刚成立时,员工不过十几个人,资产只有几十万元,全部家底只有6台解放141货车,年产值不超过200万元,利税不足30万元。经过三十年的奋斗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有句古语:“吃水不忘挖井人”。在磁县西部山区有八眼既普通又特殊的深井,说它普通,因为它和别的深井并没有什么区别;说它特殊,是因为这里面包含着一段周恩来总理对山区人民的深情厚意。 1966年4月6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到磁县视察。在磁县领导汇报磁县抗旱情况时,讲到全县大部分小麦枯黄,特别是有占1/3的山区人畜饮水非常困难。总理听后立即指示说:“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许捷 《党建文汇》2005,(1):45-45
随着布什旧一届内阁要员的纷纷辞职,那些空出的职位如何分配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考虑到美国总统有一个“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光荣传统”,所以那些在2004年大选中为布什提供过资助的“捐款人”都有机会得到一官半职。对于“讲义气”的布什而言,大功告成后的“论钱行赏”更是有经验在前。在布什的第二任期正式开始之前,不妨先回顾一下他上次当选总统后的“封赏”情形。  相似文献   

18.
"吃水不忘乡政府,幸福不忘共产党."这是仪陇县银山乡九岭场村村民的心里话.他们把这句话刻在一块石碑上,立在了乡政府的大门边.  相似文献   

19.
正在葫芦岛市南票区,有一个平凡的小山村——黄土坎乡和尚沟村。21年来,村子没有一人上访,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辽宁省精神文明村"等荣誉称号。21年来,村子的"掌舵人"连续七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每一届都是满票当选。乡亲们亲切地管他叫——"走进和尚沟,步步踩石头。河套是公路,山上光秃秃。老人得病怕,小伙娶妻愁。"这是20多年前流传在和尚沟村的一个顺口溜。三  相似文献   

20.
南江县玉泉乡老党员吴成周家里成立了党的十六大精神学习小组.年近8旬的吴成周说:"我有40多年的党龄,又当了20多年村党支部书记,3个儿子和1个孙子也是党员.我们一家全靠托共产党的福脱了贫,致了富,吃水不忘记挖井人啊!现在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好得很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