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替代西欧资本主义的一种社会思潮和运动,俄国民粹主义实际上是关于建立村社(农业)社会主义的社会历史条件的理论,它催生了俄国社会主义运动。随着两次"到民间去"运动的失败,特别是在1879年民意党成立前后,俄国民意党人的政治斗争方式走上极端个人恐怖和暗杀的道路。之后,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到19世纪末民粹主义在俄国已成强弩之末。而与此同时,以《万国公报》《西国近事汇编》为载体传入中国的有关俄国民粹主义思潮和运动的消息,其实指向的应是俄国民意党,但却被误译为"虚无党"或"虚无主义"。因此,通过这一渠道传入中国的俄国社会主义思潮,实际上就是民粹主义,并对后来其他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社会各政治派别就资本主义在俄国能不能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的问题争论不休,严重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为回答俄国的资本主义命运之问,列宁同民粹主义的"非资本主义道路"理论、"合法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完美论"、党内"经济派"的"机会主义"三大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了斗争,...  相似文献   

3.
从民粹主义到列宁主义:俄国知识分子思想的艰难跋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粹主义在19世纪俄国思想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直接促成了俄国的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在俄国漫长的政治现代化思想动员的过程中,俄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经历了从民粹主义到列宁主义的艰难过渡.列宁主义从俄国文化传统中汲取了优秀的成分,同时又结合了19世纪最先进的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它是思辨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它为陷入窘困中的俄国现代化指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关于所谓"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的真相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思想,其实质是俄国革命和西欧革命"互相补充"."设想"的真实逻辑是:通过俄国革命引发西欧革命,走共同胜利之路.所以,它仍属于世界革命的范畴,而不是什么"东方社会主义"新理论.20世纪历史的实际发展产生了东方社会主义,对这一道路和今天的改革开放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予以总结,而不应该靠曲解晚年马克思思想去打造新的"历史哲学的万能钥匙".  相似文献   

5.
苏俄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之后,就一直纠结于理想中的先进与现实中的落后这一矛盾之中。为了解决发展的难题,布尔什维克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苏俄的现实确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并用这些目标作为判定社会发展先进与否的标准,到20世纪30年代形成了苏联模式。这种模式的形成,既与俄国的政治文化传统有关又与苏俄当时的客观环境有联系,既存在主观上的推动因素又是当时客观上的需要。但是,苏联模式在理论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而正是这种反差淹没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波兰哲学家亚·沙夫认为应以马克思提出但没有阐明的亚细亚形态历史理论作为基础,才能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沙夫对当代社会主义研究的一个成果.经典社会主义是欧洲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20世纪从俄国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社会经济基础和历史条件不同,它们在探索中形成了东方社会历史理论和东方社会主义理论.只有运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经典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发展和突破.科学社会主义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当薄弱,应当提高自觉,科学探讨,勇于开拓,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玻利维亚"争取社会主义运动"是新型左翼政党,在争取和维护中下阶层人民权利的斗争中诞生,在领导社会运动的实践中成长壮大,在执政过程中不断成熟."争取社会主义运动"自2019年11月被迫放弃执政地位仅一年后再度执政,表明其社会根基较为深厚,具有很大号召力和影响力,其政治和社会理念赢得了广泛认同."争取社会主义运动"曾经的良好执政业绩是其东山再起的重要基础,而临时政府执政业绩不佳也为其重新执政提供了机遇.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争取社会主义运动"执政环境趋于复杂,需要应对和解决一系列近期和中长期难题,执政道路会面对诸多坎坷.  相似文献   

8.
霍布森的"自由社会主义"思想是建立在其经济思想、工人运动和国家的关系以及社会有机体思想之上的.在此基础上,霍布森主张实行"有限的社会主义"也就是"自由的社会主义",这种自由社会主义实际上是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趋同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二者的中间道路.他的这一思想是今天"第三条道路"的重要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1917年俄国十月武装起义是布尔什维克党和左派社会革命党联合举行的,因而胜利后在一段时间里曾出现两党联合执政的局面.布尔什维克党在原则上并没有排除其他政党参加政府,因此当时并不排除成立"清一色社会主义政府"的可能性.但由于其他党派要价太高,布尔什维克党也不愿作出让步,谈判最后失败.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苏俄仍然是多党并存,直到20年代初才最后出现一党执政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作为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普列汉诺夫毕生反对各种关于落后国家发展的"跳跃论".他提出的俄国社会发展规划在理论上是有力的,在反对民粹派时起过决定性作用.后来俄国马克思主义运动走上了一条新的"跳跃"之路,而又未能克服落后给社会主义带来的种种困难.  相似文献   

11.
民主社会主义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工人运动中的改良主义。其指导思想和理论来源是多元化的,信奉"自由、公正、团结互助"的基本价值,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社会事务,建立福利国家。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在历史与现实中存在着联系乃至相似之处,两者都与国际工人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国际政坛中都属于左翼力量,都致力于政治民主和社会公正,都追求变革和革新。但两者在指导思想、行动原则、终极目标等方面,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与对立。民主社会主义不适合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2.
自由与民主本是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理想的应有之义。马恩讲的"无产阶级专政"是指一种战争状态下的临时措施,民粹派讲的"人民专制"是先进者强迫落后者的政治常态,在俄国革命实践中,列宁用民粹派的"专制"偷换了马恩的"专政",这是导致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分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战后日本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经过了"占领下的和平革命论"、"占领下的暴力革命论"、"争取和平过渡论"、"人民议会主义论"和"资本主义框架内民主改革论"五个阶段.从1970年党的11大以后,日共始终坚持走"人民议会主义"的道路,并认为这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日本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选择;苏东巨变后,日共21、22大认为在"资本主义框架内民主改革"是21世纪日本迈向人类"共同社会"的当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群众罢工"是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者为同无政府主义者的"总罢工"相区别而提出的概念.但是这一概念起初没有同革命联系起来.俄国1905年革命爆发后,罗莎·卢森堡及时总结俄国革命经验,提出了同革命密切联系的系统的群众罢工理论,将群众罢工理论提升到了新高度.分析卢森堡的群众罢工理论,可以明晰卢森堡在此问题上的辩证性和历史性思考,有助于理解卢森堡的社会主义思想并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15.
1893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围绕"俄国资本主义的命运"问题,列宁形成了关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他在确认俄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前提下,论证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具有可能性、必然性和历史进步性;揭露和批判俄国资本主义造成深刻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阐明俄国资本主义的落后性特点,倡导通过革命的方式为资本主义清扫土地;揭示俄国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趋向。上述思想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研究本国社会发展问题的典范,揭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对待资本主义的应有态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150多年来,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在人类历史上打下了深刻的印记。150多年来,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经历了波浪起伏的历程,社会主义理论由不成熟到成熟,由理想变为现实,不断地得到了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实践由运动到制度,由一国到多国,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教训。今天,当我们站在世纪和千年之交的交汇点上,回顾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史进程时,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交以来,国内学术界对国外社会主义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本文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总体现状和新世纪发展前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三条道路"和民主社会主义,苏东剧变以来原苏东地区左翼力量的发展变化,发达国家共产党的新探索,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和实践,新社会运动,第三世界社会主义等八个方面对世纪之交以来国内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初步考察和归纳整理.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有关社会主义的点滴介绍,到20世纪初汇成了第一次热潮.对清王朝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以及欧美资本主义弊端的认知,是这次热潮形成的主要原因.中国的发展不能步欧美之后尘,那么,作为资本主义对立物的社会主义就成了时人关注的对象,为此首先要从学理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然而,在这种学理讨论的背后却隐藏着有关如何变革社会、变革领导权等实质性问题,因而我们在充分肯定当时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对国人的启蒙意义时,也要对其负面影响保持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历史条件下,保留着古老农村公社的俄国有无可能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发展道路?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70年代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恩格斯对于求解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他批判了俄国民粹派"落后优势论"的理论错误,既体现出捍卫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定性,也体现出理论斗争策略运用上的灵活性。恩格斯与马克思的有关论述,既有一定的差异性,更有根本的一致性,两者相互辉映、互为补充,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恩格斯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深刻洞见,不仅促使一批俄国革命家实现向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转向,而且在俄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焕发出马克思主义革命辩证法的思想光辉。  相似文献   

20.
"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历程,完成了从空想到科学的演变,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期间有高歌猛进,也有低回跌宕。在以往国际国内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