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父亲钟伟     
顾毓琇1902年12月24目生于江苏无锡,13岁考入清华,22岁与吴文藻、粱实秋、孙立人、吴大钧结伴赴美进修。他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25岁取得电机博士学位后应聘于通用公司任工程师。27岁回国后历任教育部次长,上海市教育局局长,中央大学、交通大学、政治大学校长,以及清华大学工学院院长、国立音乐学院首任院长。  相似文献   

2.
张晓飞 《党建》2021,(4):66-67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首广为流传的《保卫黄河》,创作于抗战岁月,传唱在大江南北,极大鼓舞了民族士气,振奋了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史上不朽的英雄乐章.它的曲作者就是被誉为“人民音乐家”的冼星海. 冼星海,原籍广东番禺,1905年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家庭.因自小热爱音乐,13岁起,他便辗转广州、北京、上海等地求学,潜心钻研音乐,并发表了著名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他提出“中国需求的不是贵族式或私人的音乐,中国人所需求的是普遍的音乐”,“学音乐的人”要“负起一个重责,救起不振的中国”.  相似文献   

3.
李晶 《红岩春秋》2024,(3):36-41
<正>李凌(1913-2003),原名李树连,曾用名李绿永,我国著名音乐评论家、音乐教育家、音乐活动家,广东台山人。抗战时期,李凌在家乡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李凌奔赴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其间,他师从冼星海,见证了冼星海《生产大合唱》的创作,并作为二胡乐手,参加了由冼星海主持的《黄河大合唱》首场演出。冼星海对音乐创作的执着和热忱对李凌的创作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夕,冼星海来到了莫斯科,想进音乐学院深造。可是,战争的动荡使他的愿望化为泡影,还因奔波过度,染病在身。1945年,战争结束了,  相似文献   

5.
<正>星海音乐学院坐落于岭南音乐文化的中心——广州,是华南地区唯一一所高等音乐专业学府,是全国首所设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艺术院校。学校始建于1957年,至今已有59年的办学历史。星海音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6年5月7日,其前身为学校于1966年设立的马列主义教研组。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教师18人,其中教授2人、高级经济师1人、副教授4人;博士3人、硕士13人。  相似文献   

6.
1940年,冼星海受中共中央委托远赴苏联。第二年,苏德战争爆发了,他准备取道乌兰巴托回国,但因边境受阻辗转到阿拉木图。  相似文献   

7.
在一次拜访林伯渠同志的女儿林莉同志时,她向我讲述了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1945年,李立三夫妇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竭尽全力照顾和护理病中的冼星海同志。 “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1905年出生于广东省番禺县,1938年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8.
刘燕 《党史纵览》2021,(2):49-51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80多年前,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如惊涛骇浪一般,震人心魄,激励了一批又一批抗日将士和爱国学生英勇地挺起"中国的脊梁",奔赴抗日前线.1945年10月30日,冼星海病逝于莫斯科,年仅40岁.11月14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为冼星海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11月15日,《解放...  相似文献   

9.
正徐悲鸿(1895—1953),我国现代美术教育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享誉海内外的绘画大师。江苏宜兴人,出生民间画师家庭,自幼随父习画,17岁赴上海谋生,1916年考入震旦大学,期间结识了维新派领袖康有为,艺术观念深受其影响。1917年5月赴日考察艺术,归国后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1919年赴法留学,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师从弗拉孟、达仰等名家。留法8年,徐悲鸿掌握了娴  相似文献   

10.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当我听到这首由桂涛生作词、冼星海作曲的脍炙人口的抗日战歌时,不由得想起曾为太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立下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雪峰。李雪峰1907年1月19日出生于山西省永济县(现为永济市)任阳村。5岁开始上私塾,1917年考入永济县第五高等小学,1925年考入太原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该校是辛亥革…  相似文献   

11.
1938年在武汉,我们孩子剧团与冼星海都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领导下,从事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冼星海是三厅第六处(处长田汉)第一科(科长洪深)主任科员,主要负责音乐方面的工作。他多次到孩  相似文献   

12.
正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县人,幼读私塾,17岁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图画、音乐和日语。1921年赴日本留学,见竹久梦二画集,深受影响。回国后开始漫画创作,1924年发表《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一举成名。此后又有大量漫画问世,被誉为"中国漫画的创始者"。抗战期间流亡赣、湘、桂、黔、川,1939年任浙江大学讲师兼艺术指导,翌年2月随浙大迁往贵州遵义。丰子恺寓居遵义  相似文献   

13.
正活动时间:2018年5月16日活动单位:哈尔滨音乐学院赴中央电视台录制《歌声与微笑》节目临时党支部活动主题:书写新时代立德树人新篇章活动纪略:5月16日是哈尔滨音乐学院5月份主题党日活动日,恰逢学院部分师生赴中央电视台录制《歌声与微笑》节目。于是,参与节目录  相似文献   

14.
曾被毛泽东誉为"人民音乐 家"的冼星海,在武汉以歌曲为武 器,号召和鼓励人民坚持抗战,留 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抗战歌曲。 他与钱韵玲一段"夫唱妇随"的情 缘,至今令人回荡衷肠。 1937年7月7日,日军悍然发 动侵略中国的"芦沟桥事变"。在 中华民族陷入了空前危机的时 候,中国人民迅速投入了抗日救 亡运动。这年冬天,冼星海与洪深 率领上海演剧流动救亡二队辗转 抵达武汉。冼星海到武汉宣传抗 日救国的消息,立即传遍了江城 的大街小巷,武汉各抗日救亡团 体竞相聘请这位音乐界杰出人士 担任歌咏"顾问"。钱韵玲所在汉 口教师抗日联谊会也聘请冼星海 作为该会的歌咏"指导"。  相似文献   

15.
《黄河大合唱》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提起它,让人想到了抗日战争、想到了诗人光未然(张光年)、想到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冼星海诞辰100周年之际,不由得就要回顾当年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来龙去脉,回顾在“黄河身边”发生的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黄河是最好的灵感来源历史的必然常常是由无数的偶然造成。诗人光未然25岁时创作《黄河大合唱》时的情形宛如昨日。1937年10月,在“七七事变”后3个月,光未然带着  相似文献   

16.
《湘潮》2021,(9)
正刘云,原名刘可炳,1904年出生于宜章县笆篱团(今笆篱镇)车田村。1921年赴法勤工俭学,考入巴黎法尔曼飞机工厂办的飞行学校。1922年在法国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1925年9月入苏联空军第二飞行学校学习,后入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1930年从苏联回国,6月受中共中央派遣赴武汉组织和领导革命工作,8月奉命在鄂东组建红二十五军。9月被捕,遭国民党杀害,时年26岁。  相似文献   

17.
肖析 《红岩春秋》2013,(6):41-42
舍优渥生活赴云南陆良刘国鋕是小说《红岩》人物刘思扬的原型之一,1949年11月27日牺牲于国民党军统集中营——白公馆监狱。刘国鋕出身于四川泸州一个富商家庭,家中兄妹共九人,他排行第七。1939年,他考入西南联大经济系,并于1941年加入中  相似文献   

18.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毛泽东借用杜甫诗句,送给湖南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共产党员、革命先烈陈子博的一首挽联。诗联恰如其分地表达了陈子博的光辉业绩和人们对他的怀念。陈子博,湖南省湘乡县碧高乡人,一八九二年六月生于一个封建家庭。六岁就学于本地私塾。民国初年,赴长沙攻读,考入长郡联立中学。这时,  相似文献   

19.
正周肃清(1905-1978),字一生,湖南益阳人,曾化名赵一生、赵如松、赵亦松。在苏联曾用名周叔琴、米先科·瓦西里·彼得罗维奇,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2月入党。他早年丧父,家境不佳,但聪颖好学,记忆力惊人,经亲友资助考入湖南名校长郡中学,与陈赓、萧劲光、曾三等为同窗好友。因成绩优良,1923年由乡里集资赴北平考入北大工学院,1926年8月投笔从戎赴广州参加革命。周肃清是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一名重要的历史人  相似文献   

20.
正黄爱、庞人铨,这两个年龄相仿、出身相似、求学经历重合的湖南伢子,因领导工人运动,于25岁的青春年华双双壮烈牺牲,成为全国最早为无产阶级事业牺牲的工运领袖。常德人黄爱少时丧母,经二哥资助求学,1913年考入湖南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科学习,毕业后在湖南电灯公司做技术工人。1919年春,立志工业救国的黄爱赴北京应考高等工业学校,却因误了考期插入天津直隶专门工业学校学习。其后,黄爱辗转北京、上海,求教李大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