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公平,是就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而言的,体现的是人们之间一种平等的社会关系.它是一个历史、具体、相对的范畴.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高度重视社会公平问题,并在实践中逐步推进社会公平的实现.造成当前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但最根本的是没有有效建立起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公平与效率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在...  相似文献   

2.
单梓恒 《法制博览》2013,(1):103-105
公平价值是经济制度根本的价值取向,是经济制度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所应遵循的方向,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是经济制度整个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应服从经济制度中的公平价值目标。尽管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中的很多政策设计都体现出对税收公平的考虑,但由于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现行制度设计、征收模式以及征管手段上都存在缺憾,致使个人所得税在公平价值层面存在形式和实质等方面的缺失。本文分析了个人所得税制度中公平价值缺失的原因,进一步提出一些实现公平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袁朗铭 《法制博览》2024,(1):124-126
在现代社会,税收不仅关乎国家财政收入,更体现了公民与国家之间的互动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的逐步增强,税收法律制度在各国的建设和完善中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主要探讨了税收法律制度对公民意识的培养意义,阐述了税收法律制度如何塑造公民的法律意识、公平理念以及社会责任感,并探讨了其中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原则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平原则是法律正义价值的根本体现和法律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首要原则。我国现代意义的社会保障制度起步较晚,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体制改革和理论研究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公平的价值理念一直没有得到确立,公平原则实现存在严重的缺陷。当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必须从社会和谐的高度,根据国情,借鉴国外社会保障制度的成功经验,逐步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原则:制定社会保障法律,将社会保障权利法治化;完善有利于程序公平实现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正确处理社会保障制度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为私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选择了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强调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在建立和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的同时,对经济进行积极有效干预,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均衡,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将社会政策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政策措施。在60多年的社会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独特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南方朔 《南风窗》2012,(23):95-95
嫉恨这种心理及行为,反映出来的其实是对社会公平的渴望,因此嫉妒和痛恨并不完全是负面的,它是制度公平的起源。嫉恨是一种可以催生出制度与社会改革的正面力量。  相似文献   

7.
林嘉 《工会博览》2006,(1):16-17
社会保障立法是目前我国立法的重点,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公民生存权、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社会保障制度涵盖了社会的、经济的、法律的、文化的多重意义。效率与公平问题是经济学和社会学研究中的一对基本的,同时又是难以协调的矛盾。在社会保障立法中,我们首先也要考虑到公平和效率的问题。本文拟就社会保障立法的价值取向中效率与公平问题进行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社会成员对制度运行的正义性判断往往会成为社会能否良性运行的前提,社会成员对制度变迁的正义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决定社会秩序的好坏。通过梳理制度变迁的正义价值,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阈中强调公平与效率兼顾并良性互动的制度正义理念方能真正体现制度正义的应然价值。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变迁的基本诉求就在于真正达致制度的应然正义,谋求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最优解,实现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制度内统一。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2014,(19):92-92
当年金光闪闪的“镀金年代”,整个国家以金钱挂帅,人心贪婪下流,社会的不公平日益严重,甚至形成了戾气。  相似文献   

10.
由于制度设计与政策制定的缺陷和不公,一些国家城乡、地区与阶层差异加大,贫富分化趋于严重,社会不稳定压力增大。为应对这些问题,这些国家的执政党采取了许多举措,它们多在致力于实现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下,规划促进社会公平的路线图,着手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事业的投入,运用财政和税收手段对城乡、区域、阶层差别进行调节,通过政策性保护、社会救助等手段重点关注各类弱势群体。在此基础上,部分国家因此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多是治标而难治本,这是由其所在国的制度属性所决定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执政党的阶级本性与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社会体制的转型时期,我国的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也同时出现了一系列教育不公平的现象。本文通过对“教育机会均等”含义的认识,借鉴美国的学校选择制度,使其成为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2.
赵春保 《工会博览》2010,(7):201-20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场监督类公证办证量在逐年增加,长期以来,现场监督公证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没有相应的操作规范,导致公证人员在现场监督公证的具体操作中无章可循。现场监督公证的证明对象是有关现场活动的实体和程序的真实性;在现场监督公证中,现场活动的程序正义是保证整个活动的公平。公正的关键,同时,现场活动的实体合法性是整个活动合法有效的根本。现场监督类公证审查的原则是实质性审查,而非形式审查。现场公证事项一般都具有潜在的经济,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大影响,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乃至国家利益。如果不按照法律规范进行操作,则极易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因此,如果不贯彻实质性审查原则,则公证制度对于社会及国家利益都不能落到实处。故现场公证的实质性审查是此类公证的必然要求。现场监督公证进行实质性审查的内容。主体审查,客体审查。对现场活动内容的审查主要涉及现场活动规则的合法性及奖品的设置、价格是否合法,是否到位。  相似文献   

13.
赵广宇 《法制博览》2013,(2):187-188,161
随着近代以来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分离,程序法的意义及价值便成为了学界关注的对象,在西方,对程序价值的重视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在我国,长期以来由于受到"重实体轻程序"的司法观念影响,程序的意义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本文从总结学界对程序价值的研究成果切入,引出对学界对"公正"一词的不合理的使用以及对"公平"价值的不应有的忽视,并通过讨论"公正"与"公平"的区别以及两者在民事诉讼程序框架下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来进一步分析"公平"价值在整个民事诉讼程序中不可或缺的地位,最后从"公平"的角度浅析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安排。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农民工受歧视,得不到与其他劳动者同等劳动报酬;环卫工人被打,得不到社会足够的尊重.此类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这些问题,表面看是制度、社会分工以及等级观念造成的,但其背后却是与这些因素相关联的社会道德的缺失.农民工也好,环卫工人也罢,这些特殊群体或行业受到不公平对待,反映了社会上对特殊劳动者的劳动价值的轻视,这是社会道德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来信     
符号 《南风窗》2014,(1):12-12
封建社会以土地产权的多寡划分出地主和佃农,凭借着政治权力的介入将人们分成三六九等,尊卑明晰。社会的进步便是耍打破这种不公平的制度,于是革命、改革,破旧立新。但现实的遗憾是,以权力、金钱等因素为“参照”,社会又陷入新的等级固化中,精英和草根,土豪与席丝.泾涸分明而不能丝毫撼动。  相似文献   

16.
仓拉 《工会博览》2009,(10):87-90
公共卫生是政府为公民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中的“基本”,是最能体现社会公平的公共产品,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和谐社会与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制度安排。西藏与全国相比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处于落后状态,也存在城乡差距比较大,地区间不均等问题。本文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虞婷婷 《法制博览》2015,(8):154+153
延迟退休年龄改革涉及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养老保险金的动态平衡、劳动力就业市场的稳定、人口老龄化的应对等等。然而,在承认这些顶层设计的同时,我们需要必须看到延迟退休更是一项法律制度的构建与改革,进行延迟退休改革需要相应的法律依据,在改革过程中也应当遵循相应的法律原则,只有这样方可维系整个社会应有的公平。  相似文献   

18.
企业破产制度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因各种原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通过重整、和解或清算等法定程序,使债务得以延缓或公平清偿的法律制度。2006年8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正式诞生,它较全面的规定了中国企业破产制度。企业破产重在清偿债权,而破产财产构成的完整与合法又是公平清偿破产费用与债权人债权的前提与保障。  相似文献   

19.
殷光荣 《法制博览》2014,(1):15-16,5
合同自由原则在面临20世纪以来社会经济背景发生的现实冲击后日渐式微,受到了公平原则的限制。然而现实中对公平原则的内涵界定不清以及其他原因,往往会导致借公平原则之名对合同自由原则的掩埋。  相似文献   

20.
鉴于未成年人的“优越社会地位”,德国立法明确了未成年人犯罪VOM制度的独立法律地位。建立在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理念基础上的VOM制度,遵循区别原则,契合VOM制度关注“被害人”目的,有别于传统的刑事司法,亦区别于其他恢复性司法项目。较之于成年人案件,VOM制度可以适用于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且检察官提起未成年人案件之刑事调解的自由裁量权受到了限制。未成年人VOM制度的独立性地位能够保障调解的公正性,但也存在与司法机关关系过于疏远而带来合作不畅的弊端。调解员的专业化、调解机构的多样化与相对独立性在有序竞争规则的保障下能够为未成年人案件提供适格的调解服务。这与我国现阶段的刑事和解制度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取彼之长,补己之短,以此为鉴,可完善我国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