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纽约大学政治学教授、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奥尔曼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提出了独特的辩证法思想即“内在关系的辩证法”。用这种“内在关系的辩证法”来审视社会主义,可以发现,社会主义是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即后发达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这种后发达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应当而且可以实行计划经济;但基于“双半社会”之上的中国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是可以理解的。  相似文献   

2.
徐迅雷撰文指出,“仕场经济”本质上不同于“计划经济”,但它继承了计划经济的权力衣钵,是对市场经济的最后的反对。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社会转型期,恰好是“仕场经济”怪胎“出生率”很高的时期。“仕场经济”是如何阻遏市场经济的,可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  相似文献   

3.
浅议铁路客车「车厢文化」建设郑复聪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交通运输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多少年来一直以“铁老大”自居的铁路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日益感到“大哥大”地位的摇摇欲坠,铁路人不再以拥有了两条铁轨就拥有了“铁杆庄稼”而心安理得与自豪自傲,反而凭...  相似文献   

4.
国家要发展,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应该根据本国实际,从发展计,灵活运用,不能刻板死搬,也不能从一个倾向转变到另一个倾向。市场经济是一种摆脱专制意识的自由,是竞争发展的动力,但也存在不少弊端,如:工人丧失主人翁作用,企业变成雇佣关系等。搞市场经济不是不要计划经济,而“医药”市场是“人命关天”的行业,  相似文献   

5.
人类迄今只发明了两种组织扩大再生产的方式:计划经济以政府权力来组织扩大再生产,市场经济以资本力量来组织扩大再生产.新中国成立之初,党选择计划经济来建设中国现代化,这是党对中国现代化探索的第一个伟大成果.经过资本“祛魅”与社会主义的“生成主义”阐释,党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实现了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制度创新,这是党对中国现代化探索的第二个伟大成果.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是一脉相承与伟大创新的关系,统一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实践.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不仅消解了我国传统经济学范式的解释力,也对西方经济理论本身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栏刊发的一组笔谈,从经济哲学的角度对西方市场经济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设、经济理性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以及财富的本质等四个热点问题进行了理论反思,旨在正确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的本质,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继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又一新的、意义更为深远的重大突破。这决不是一个简单的词语问题,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法,包含了比“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丰富得多的时代内容,有着新的质的规定。一、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是社会基本制度的传统观念,肯定了市场取向的改革实践,明确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地探索我国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其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十一届  相似文献   

8.
一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创造一种适合中国情况的、把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机制。”李鹏同志在几次会见外国朋友时也说:“中国实行计划经济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原则。”“中国不能完全搞计划经济,也不能完全搞市场经济。比较好的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我们要进一步从理论上弄清楚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条件、方式及其变动趋势,从实践上逐步建立和形成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机制,首先有必要进一步弄清楚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内涵、两者存在的经  相似文献   

9.
我国"集体福利"分配模式的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福利”是我国计划经济年代为弥补低工资不足以维持职工及其家属基本生活的条件下采取的一项政策。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已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而“集体福利”的许多内容也产生了分化。如今,“集体福利”仍以变异后的形式沿旧轨道远行,引发了新旧两种体制并存的冲突。改革的方向将是以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制度取代“集体福利”,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一、要走出思想理论上的误区贫困地区搞市场经济,首先要走出思想理论上的误区,当经济特区和发达地区普遍认识到计划经济理论不符合我们的实际,大胆为市场经济铺轨的时候,我们贫困地区仍然把计划经济模式当作神圣不可侵犯的社会主义原则和特征推祟.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一些人却还在忆计划经济的甜,诉市场经济的苦,抱怨市场经济是“乱弹琴”、“乱了  相似文献   

11.
特点一:“计划”改称“规划”虽然我国在1992年开始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但这一市场取向的改革是一个增量渐进的过程。在2000年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以前,资源配置仍然带有相当大的计划经济的特点,行政命令在资源配置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因此,我们还是沿用计划经济下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关系体制的改革,一是经济运行体制的改革。这篇文章只谈经济运行体制改革问题。 经济运行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什么?有人认为,目标就是“由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商品市场经济过渡”。我认为,把目标模式确定为商品市场经济,是找歪了方向,此路不通。  相似文献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先是提出计划为主、市场调节为辅,随后又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与市场的作用范围覆盖全社会、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等。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进一步冲破了把计划和市场作为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本质属性的传统观念,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之欲出。在新形势下,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发展民族贸易,是民族研究者和民族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必须照辩证法办事,正确认识和处理几个关系。 一、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勇于创新,不断培育新的道德风尚,坚持做到有“破”有“立”,“破”“立”结合。一方面,要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人  相似文献   

15.
<正> 国家体改委副主任高尚全撰文指出,目前世界上的市场经济大体有三种模式: 德国模式: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吸收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长处,比如“社会公平”、“社会保障”等,但不搞社会主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认为有两个不可分的领域,一是带来效率的市场,另一个是提供社会保障、社会公正和社会进步的社会福利政策,即要把两者结合起来。日本模式:包括韩国等,称为“协调型的市场经济”或“社团市场经济”。它的特点是注重经济关系的协调和和谐。在发挥市场作用的前提下,着力解决宏观经济体制的互相约束和彼此协调,发挥产业政策引导作用。美国模式:亦有人称“分散型的市场经济”。政府  相似文献   

16.
所谓“换脑筋”,即是指转变观念,在市场经济问题上“换脑筋”就是要求我们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意识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而要实现这一转变,则必须纠正长期以来对市场经济的一些错误认识。一、市场经济=无计划经济=资本主义的观念应该转变。市场经济历来被视为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完全由市场调节的资本主义经济,依据有二:一是所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称他们实行的经济是市场经济;二、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说过资本主义经济是盲目无政府状态的经济。因此,市场经济=无计划经济=资本主义的观点,被冠之为马克思主义观点。这就使不少人在我国十多年的经济改革中,十分忌讳市场取向改革思路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法。其  相似文献   

17.
“窗口”警种是指公安机关直接面向群众直接接触群众的户籍、治安、交通、巡逻、外事等“窗口”行业,处在公安工作的第一线。公安队伍的形象在群众心目中好坏,警民关系是否密切,“窗口”警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窗口”警种干警的价值观念、工作职能以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是我党经过长期艰辛探索,总结国际国内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而得出的正确结论。一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以后到底实行什么形式的社会主义经济,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直困扰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突出问题。第一个明确提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这两个概念,并且把“计划经济”看作社会主义经济范畴的是列宁。1906年,他在《土地问题和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人们对劳动竞赛的认识也开始不尽相同了,有人认为劳动竞赛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市场经济下已经不适用了;有人认为目前经济普遍不景气,开展劳动竞赛效果不大,是形式主义;有人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企业管理主要依靠经济杠杆,经济增长主要靠科技含量,只要实行了经营责任制,再加上好的激励措施,不搞竞赛也照样完成经营目标。有的甚至把企业实行的“承包制”、“股份改造”等改革措施与劳动竞赛相对立。  相似文献   

20.
浅议市场经济与权力腐败田成有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体制转轨时期,腐败现象在滋生。这种“病症”很值得我们作一番认真的诊断。一、市场经济与权力腐败的关系腐败问题,可以说是古今中外任何国家、朝代无一不有的社会病疴。在传统社会,法律与道德的萎缩,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