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战士作家”高玉宝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高玉宝》于1955年出版发行后,国内一些出版社多次再版,仅汉文版就累计印刷发行500多万册,创下了我国文学作品发行量之最。其中《半夜鸡叫》、《我要读书》等章节编人中小学课本,教育了几代人。然而,当年高玉宝创作小说《高玉宝》的故事却鲜为人知。不久前,老作家高玉宝接受笔者采访时,讲述了其中的许多轶闻趣事。  相似文献   

2.
读书与吃药     
十多年前读了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怡然以为得了一本读书的好“索引”。然而,苦苦地按图索骥至今,十之六七的书也无缘找得到。《金瓶梅》、《续金瓶梅》、《肉蒲团》、《品花宝鉴》这类禁书不去说了,就连一般的“才子佳人小说”、“狭邪小说”也读不到。不久前,听说一家出版社出《明末清初小说选刊》,赶紧买了几本,一看“校点凡例”。不觉苦笑起来。原来,他们只“选择一些内容健康的或有益无害的供读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历来脍炙人口,数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毛泽东也很爱读这部古典小说,并发表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 毛泽东从少年时代起就爱读《三国演义》这部书。他1936年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就有回忆。他说:“当时,我爱看的是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特别是其中关于造反的故事。我读过《岳传》、《水浒》、《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的确,就《三国演义》而言,在好些方面给了他很大的影响,反映在他后来的言行中的例子很多。  相似文献   

4.
曹晋杰 《湘潮》2005,(8):14-16
陈毅巧对《红楼梦》陈毅爱读中国古典文学,其中一本是《红楼梦》。陈毅刚满10岁时,寄居外婆家,在青海寺学堂师从陈玉堂就读,看过残本《红楼梦》。若干年后,陈毅在成都学校读书时,在《雅俗抄》书中看到这样一段话:“看了《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等书,就会诲淫诲盗。”陈毅看完后,在这段文字的旁边写批语道:“余幼时曾读过《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等书,并未学偷盗。看书不能看表面,要看实质。”1927年,陈毅随朱德上井冈山。有次毛泽东与贺子珍谈到《红楼梦》,这启发了陈毅再去找《红楼梦》来读。当时处于十年内战时…  相似文献   

5.
悦读书讯     
<正>我在融洽而优裕的环境里生长,全不知世事。可是我很严肃认真地考虑自己“该”学什么。所谓“该”,指最有益于人,而我自己就不是白活了一辈子。我知道这个“该”是很夸大的,所以羞于解释。父亲说,没有什么该不该,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我却不放心。只问自己的喜爱,对吗?我喜欢文学,就学文学?爱读小说,就学小说?父亲说,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杨绛《将饮茶》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历来脍炙人口,数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毛泽东对其更是酷爱之至。 1 毛泽东从少年时代起就爱读《三国演义》这部书。1936年他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说:“当时,我爱看的是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特别是其中关于造反的故事。我读过《岳传》、《水浒》、《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  相似文献   

7.
丁金栋 《党史纵横》2009,(2):48-48,52
著名“战士作家”高玉宝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高玉宝》于1955年出版发行后,国内一些出版社多次再版,仅中文版累计印刷发行S00多万册,创下了我国文学作品发行量之最、其中,小说中的《半夜鸡叫》、《我要读书》等章节还被编入中小学课本,教育了几代人。然而,当年高玉宝创作该部小说的故事却鲜为人知。不久前,高老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讲述了许多这方面的逸间趣事。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与芦荻谈《水浒》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爱读古代的诗、文、史。但从1974年春天开始,他的视力明显减弱了,看东西模糊不清,读书受到了严重影响。为了消除毛泽东不能读书的烦恼,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和副主任张耀祠委托当时的北京市委书记谢静宜为主席物色“讲史”人选。1975年5月由谢静宜安排,北京大学中文系女教师芦荻来到毛泽东身边为毛泽东讲史。1975年8月14日,芦荻陪毛泽东读书。他们谈起了古典文学问题。毛泽东先谈李白,后谈柳宗元,接着谈起了《红楼梦》、《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毛泽东完全是在那里即…  相似文献   

9.
阎真先生的小说《沧浪之水》已再版18次了,我这些年已不大爱读小说,拿到它却一口气读了个通遍。我不仅被小说流畅的语言所感染,而且被小说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所吸引。  相似文献   

10.
古人有“多见者博,多闻者智”的说法,我看应改作“多读者智”。一提到领导干部读书,人们就会想到马列著作,政治理论、经济、历史等类书籍。这类书籍当然是必读的。我这里要说的是,领导干部不妨也读读小说。小说往往被人们目为“闲书”,常常和“消遣”挂起钩来。其实小说并非“闲书”,它的容量之博大,反映问题之深刻和广阔并不下于理论著作。大到宇宙万物,  相似文献   

11.
提起《半夜鸡叫》及其作者高玉宝,相信读者一定不会陌生。1949年至1951年,文盲战士高玉宝边打仗边“画”书,一不留神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先例——书名、主人公、作者三者同名。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高玉宝》,国内有7种少数民族文字版本,国外有近20种文字版本。仅汉文版一种累计印数就多达450余万册。在我国出版史上,除了领袖“选集”与“字典”,几乎没有哪本小说拥有如此高额印数。《高玉宝》一书手稿,后来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收藏。《半夜鸡叫》、《我要读书》多年来一直被选入我国中小学课本,并被拍成木偶…  相似文献   

12.
李安葆 《党史纵横》2003,(12):12-12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娴熟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指导我国革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然而,在中外某些人的著作中,却说毛泽东并不爱读马列著作,只爱读古代封建的旧书籍。如美国一学者在《毛泽东传》中说:在长征时,毛泽东所带的书箱里没有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我国一作家在《湘江之战》中也说:“毛泽东很少翻阅马列主义的原著。”并借项英之口说:“你看毛泽东的书箱里是什么书吧,几乎全是封建时代的老古董:《吕氏春秋》、《贞观政要》、《三国演义》、《红楼梦》、唐诗宋词,甚至还有《金瓶梅》。”这些记载根本违背了历史的真实,歪曲了毛泽东的真实形象。众所周知,毛泽东从五四时期起就认真学习马列主义著作,建立了  相似文献   

13.
读者来信     
《军队党的生活》2014,(1):92-92
我是一名刚入伍一年的列兵,在新兵营时我就看到了《军队党的生活》。刚开始的阅读只是在闲暇时间随手翻翻,看个新鲜热闹。渐渐地,《军旅先锋》、《基层巡礼》栏目中的文章吸引了我,我开始细细品读这本杂志,慢慢咀嚼出了“好味道”。于是我一点一点从党刊中汲取营养,提高了自身素质。如今受党刊的启发,我喜欢上了读书写作,我的文  相似文献   

14.
领导干部除了有级别上的高低、权势上的大小之分外,其实还有文化品位上的雅俗之别。中央党校的李书磊教授在《宦读》一文中说:“不管做多大的官,不读书便不过是一介俗吏。”俗吏之“俗”,除了“眼光短浅、不学无术”外,还表现为官场上的种种低级趣味和庸俗作风。如惟“一把手”马首是瞻就是在俗吏中普遍流行的一种庸俗习气。谁授予我权力,我就听谁的话,长而久之,甚至和“一把手”形成了人身依附关系(所谓“搞政治就是跟人”是也),几乎一切都出于本能地看“一把手”的眼色行事,根本谈不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统一。再如套话、空…  相似文献   

15.
瓜田读了大半辈子的书,从未考虑过“读书的姿势”同“读书的效果”之间的关系,也未琢磨过“无谓的读书不如打麻将”的道理。日前看了韩石山先生的《读书的戒忌》,才豁然开朗,大受启发。在中国,读书从来都是一件雅事。老婆本来要命令你去打酱油、买醋。可一见你手不释...  相似文献   

16.
《党史博采》2005,(12):30
乔冠华第一次读《红楼梦》,是受了他的初恋情人姚锦新的影响。姚锦新深造于德国柏林音乐学院,自幼丧父,寡母幼女,寄人篱下,类似林黛玉身世,所以很爱读《红楼梦》,常常枕边放一部《红楼梦》。乔冠华每次去看她,俩人闲聊,常扯到《红楼梦》的话题。姚锦新高度评价《红楼梦》,称这部小说是“千古绝唱”,于是乔冠华也想了解《红楼梦》的内容,便开始读《红楼梦》。此后,乔冠华去看姚锦新,俩人有了共同的话题,他们谈论较多的是宝黛悲剧。乔冠华认为“黛玉葬花”、“黛玉题帕”、“黛玉焚稿”等,这些故事写得感情真切,语言精美,读了余香满口,韵味无…  相似文献   

17.
翻出池莉的散文隼《熬至滴水成珠》。这市书整饰上设计大气美观,硬皮精装,配了大量的插画,随手翻看,没想到竟一下子沉进去了。看了两篇写作状态实录,一是关于小说《看麦娘》的,一是关于小说《有了快感你就喊》的。《看麦娘》写的是一个女人的故事,《有了一l央感你就喊》关注的是一个男人的故事,一个名字叫卞容大的男人,他有一句“名言”,是关于男人的心理剖白的,“男人骨子里头还是男人。”不动声色,却见深刻。  相似文献   

18.
对我影响最大的几本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是一个最枯燥的乏味的人,枯燥到什么嗜好都没有。我自比是一棵只有枝干并无绿叶更无花朵的树。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我读的书可谓多而杂,经、史、子、集都涉猎过一点,但极肤浅,小学中学阶段,最爱读的是"闲书"(没有用的书),比如《彭公案》、《施公案》、《洪公传》、《三侠五义》、《小五义》、  相似文献   

19.
报人品格     
游宇明 《奋斗》2007,(3):54-55
一直喜欢看《中国青年报》,尽管43岁的我已经很不年轻了。《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周刊”、“青年话题”常常能言人之所未言、人之不敢言,觉得特别入心。而《中国青年报》办得这样好,原因就在于它拥有一批充满血性的报人。  相似文献   

20.
郭玉海 《当代贵州》2011,(25):70-70
读书是一种精神修炼,是我们工作学习的“充电”。毛泽东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目不读。”就当今的发展形势而言,读书应该是每个基层领导干部必须重视的大事。但是,读什么书?这需要我们进行“过滤”和筛选。我认为,读书要结合社会的实践,不但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