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扶持老区加强培训和转移富余劳动力,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革命老区建设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十大扶持“之一。为了加强老区职业技能培训和转移富余劳动力,加快老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茂名市老促会、化州市老促会在邓刚、陈有毅同志的组织带领下,组成联合调查组深入化州市革命老区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
《时事资料手册》2005,(4):96-96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简称“阳光工程”,是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主要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目标是2004—2005年,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农村劳动力500万人,年培训250万人;  相似文献   

3.
劳务输出,已逐步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条促进农民增收的快捷途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在富余劳动力就业上存在着“三多三少”的情况,通过加强政府对劳动力输出的引导和组织;加强对劳动力输出的宣传,创造优良环境,加大扶持力度;健全信息网络,健全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强化农村劳动力技能学习培训等措施,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9月26日,广西农业农村实用人才暨秋冬季农民大培训活动启动仪式在革命老区田东县举行。有关部门将利用3个月时间,对全区10万农民免费进行“阳光工程”实用技术技能培训,以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仓9业就业。  相似文献   

5.
信息八则     
《传承》2002,(6)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老促会第七次会长座谈会在南宁举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老促会第七次会长座谈会于2002年12月11日至14日在南宁召开。会议的主题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研究如何协助党和政府全力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出席会议的有:中国老促会常务副会长王作义,中国老促会副会长桓玉珊,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24个省(市、自治区)老促会领导及全国著名革命根据地的老促会代表,香港中国星火基金会,上海经济协作委员会…  相似文献   

6.
论点摘编     
■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优势,加快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步伐。福建省漳州市妇联把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双学双比”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积极为广大农村妇女搭建就业舞台,千方百计拓宽转移渠道,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富余女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主要做法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漳州市妇联成立了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举办全市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工作培训班,将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工作列入妇女工作检查内容,年终进行评比表彰。二、广泛宣传发动,形成“劳动能致富”的共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漳州女性网…  相似文献   

7.
《中国妇运》2004,(10):47-47
福建省漳州市妇联把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双学双比”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积极为广大农村妇女搭建就业舞台,千方百计拓宽转移渠道,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富余女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主要做法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漳州市妇联成立了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举办全市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工作培训班,将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工作列人妇女工作检查内容,年终进行评比表彰。二、广泛宣传发动,形成“劳动能致富”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陈欣德 《传承》2001,(1):39
在新世纪复始,万象更新之际,以广袤大地革命老区为念的国家开发银行,满怀“饮水思源”深情,向桂、皖、川、滇四省区的红土地人民赠送了一份珍贵礼品——《中国革命老区》专著2000册,其中赠广西老区500册。2月23日,国家开发银行向广西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捐赠《中国革命老区》专著仪式在南宁举行。广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暨广西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以下简称“广西两促会”)主持这次赠书仪式。出席赠书仪式的有:原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广西两促会”名誉会长韦纯束;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广西两促会”会长韦继松;原广西军区…  相似文献   

9.
完善城乡一体化就业机制关键是做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当前农村劳动力文化、技能水平低,富余劳动力规模庞大,转移就业缺乏有效组织和政策扶持,存在着制度障碍以及就业权益保障等问题。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应以技能培训为突破口,通过政策扶持大量开发就业岗位,完善就业服务形成长效就业机制,转变就业观念以及有赖于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同时从长远看,完善城乡一体化就业机制应与产业结构调整、改革土地流转机制、转变政府职能以及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构建城乡一体的就业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从国家战略层面看,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扶持力度,当前应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加强对革命老区的调查研究。摸清家底,对全国革命老区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调查,这是国家扶持革命老区发展,制定相关扶持政策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提高国家扶持政策有效性和科学性的关键所在。制定实施统一的国家老区政策。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11.
7月20日,阳江市首期革命老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班在市技工学校开班,600多名劳动力免费参加培训。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华康出席了开班仪式。阳江市计划从今年7月起,用一年半的时间,分别对全市革命老区6000多名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争取在下半年分四期培训2000人、明年分八期培训4000人,由市技校新校区和旧糖厂校区承担培训任务。该消  相似文献   

12.
7月20日,阳江市首期革命老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班在市技工学校开班,600多名劳动力免费参加培训。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华康出席了开班仪式。阳江市计划从今年7月起,用一年半的时间,分别对全市革命老区6000多名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争取在下半年分四期培训2000人、明年分八期培训4000人,由市技校新校区和旧糖厂校区承担培训任务。该消  相似文献   

13.
7月20日,阳江市首期革命老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班在市技工学校开班,600多名劳动力免费参加培训。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华康出席了开班仪式。阳江市计划从今年7月起,用一年半的时间,分别对全市革命老区6000多名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争取在下半年分四期培训2000人、明年分八期培训4000人,由市技校新校区和旧糖厂校区承担培训任务。该消  相似文献   

14.
7月20日,阳江市首期革命老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班在市技工学校开班,600多名劳动力免费参加培训。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华康出席了开班仪式。阳江市计划从今年7月起,用一年半的时间,分别对全市革命老区6000多名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争取在下半年分四期培训2000人、明年分八期培训4000人,由市技校新校区和旧糖厂校区承担培训任务。该消  相似文献   

15.
李新 《江西政报》2008,(19):45-47
就业是政府的“一号工程”。近年来,丰城市按照“围绕一个中心、签订二个合同、加强三项管理、建立四个对接机制、落实五项激励政策”工作要求,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更多更快更好地转移就业,尤其是向本地企业、工业园区、新兴产业转移就业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市劳动力就业达5729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9789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新跨越。  相似文献   

16.
今年,吉林市在“一推双带”活动中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目标,全力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民与土地分离,提高农村土地集约经营的规模效益和农业产出牢、收益率,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推动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创业就业和外出务工经商,拓宽增收渠道,实现生活宽裕;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乡风文明;引导农民在转移就业巾吸取城市先进文化,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促进村容整洁;积极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不断增强农民的民主法治意识,促进民主管理。力争到2006年底实现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8万人。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全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在700万~1000万人之间。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转移,对培养新型农民,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如何实现我区由劳务输出大省向劳务输出强省转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记者日前从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简称老促会)获悉,广东省政府将老区建设作为单列项目,列入十二五规划中,可望解决困扰老区建设的系列困难。广东省老促会成立于1991年,成员主要来自退休的厅级以上干部,有些还是省部级干部,现有理事220多人,原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林若任理事长。老促会的定位是省委、省政府在老区建设发展上的参谋与助手。据介绍,广东省及全省各地的老促会,为解决老区人民的行路难、读书难、饮水难、用电难、看病难等民生问题不遗余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老区人民心中树立了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9.
余可进 《当代广西》2006,(22):51-51
目前,全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在700万~1000万人之间。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转移,对培养新型农民,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如何实现我区由劳务输出大省向劳务输出强省转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楚政办通[2010]1号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有关部门,楚雄开发区管委会:为继续做好我州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充实完善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制度体系和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和积极拓展我州农业富余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就业、就地就近就业、返乡自主创业等多形式就业渠道,全面推行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