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美关系的历史进程是与近代中国开放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一个新兴资本主义大国,在近代中国被迫开放的过程中,美国发挥了重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美国逐渐崛起,从追随欧洲列强打开近代中国大门到左右中国开放的历史进程,美国对近代中国开放的影响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呈现出逐渐上升的历史轨迹。二战爆发后,美国逐渐发展成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成为影响中国开放的最大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2.
郭嵩焘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影响的思想家、学者和外交家,本文从其经历、思想等方面,对郭嵩焘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述评,认为郭嵩焘虽然身为清朝体制内的重要人物,但却能够突破体制的樊篱,不仅超越了器物的层面,更跨越到思想意识层面上,成为风格独特的思想先行者。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无神论思想的形成,既是对中国历代无神论思想与有神论思想斗争的继承与发展,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无神论思想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近代启蒙思想家的无神论思想、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无神论思想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无神论思想等几个发展阶段。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无神论思想为推翻几千年封建专制的辛亥革命造了舆论,为破除几千年来“君权神授”和“假天以治人”的封建专制精神支柱提供了批判的武器和理论依据。研究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无神论思想与辛亥革命问题,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近代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即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组织制度和文化 ,在这个过程中 ,推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现代化的过程 ,也逐步探索和建立了中国新文化的体系。  相似文献   

5.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主流意识形态,被中国的仁人志士们作为一种救亡、救贫的工具介绍到近代中国,从此开始了其在这片神奇大陆上的浮沉之旅。本文从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出场语境、在中国的传播过程进行评析,并透过诸多现象考察自由主义在近代乃至于现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从懵懂无知到逐渐了解再到热烈拥抱的过程,知识分子的文化心态也或急或慢地从傲慢抗拒到无可奈何再到心悦诚服。直到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才在西方文化面前慢慢树立起不卑不亢、从容自信的心态。对于一个国家、民族而言,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础是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强大,而强大的硬实力则是文化自信的支撑和保障。历史启示我们,无论何时都要对西方文化秉持积极、开放、包容的态度,这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自觉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政党是民主政治运作的主体,民主政治通过政党采实现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普遍特征。近代中国政党政治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从民国初年多党竞争到国民党一党专政个人独裁,再到共产党一党执政多党参政的演变。然而近代中国的政党政治并未实现向民主宪政的转轨,这既与中国缺少民主法治传统有关.也与近代中国国情及政党本身有关。对这一问题进行反思,对于当代中国的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可以为其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社会的精通科学技术的人才所掌握的知识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不符合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的标准,只能算是旧式专家.这些旧式专家地位较为卑贱.与显赫的人文知识分子无法相比.伴随着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历史,掌握近代科技的新型专家应运而生,他们先后经历了明末清初的转型失败、洋务运动的小试牛刀,一直到民初才正式形成,并逐步走向成熟,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从初步探索到成功开创,从继承、发展到深化与继续前进,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半个多世纪里,中国对现代化目标、发展战略和战略步骤、发展模式及基本途径进行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的西学过程是个被迫启动的过程,前后经过了“师夷——制夷”模式的西学、政治制度方面的西学和精神文化上的西学三次大的转变,相应地在思想领域由最初的盲目排外发展到后来的全盘西化,极大地改变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然而,面对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同时也加进了自己的民族声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巧妙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延安整风运动所表现的思想价值贯穿于整个延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历史上留下深远影响。延安整风运动是基于党对自身历史方位的深刻把握而开展的一场思想革命。延安整风运动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鲜明地表现了高度的政治醒悟和思想自觉。从思想革命的角度看延安整风运动的意义,最突出的贡献是确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党的思想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延安整风运动结出的一系列成果,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思想紧密相关。延安整风运动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显示了党在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弘扬了马克思主义创新精神。延安整风运动缔造了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光彩了延安整风运动。  相似文献   

12.
共青团走过的80年是在党领导下发展的80年。共青团的发展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主要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青年运动和青年利益、社会结构优化、共青团自身相对独立运转的规律四个因素共同作用所决定。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的思想变动是鸦片战争后东西文化冲突的反映,先进人士在中国社会向何处去的探索中,经历了由浅到深的思想演变过程,至五四运动前夕,进入了文化层面的思考。五四运动前后的思想变动集中表现为道路的重新选择。先进知识分子经过反复比较,最后选择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思想变动的最后结果是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从而导致中国革命道路的方向性交化。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革命的领导人,同时也是中国工人运动的领袖。在中国革命初期的工人运动中,他不仅表现出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的领导才能,而且为中国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造就了一批才能卓越的领导人才。  相似文献   

15.
新文化运动前后,个人主义话语在不断变化的历史语境中发生了深刻的意义演变。在杜亚泉那里,个人主义被视为儒家思想的现代版;在陈独秀那里,它又成为了传统文化的对立面。就这样,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论者为了使其服务于特定的政治目的,不断地对个人主义话语进行着再创造。  相似文献   

16.
保定育德中学在上个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及二、三十年代我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时期,不仅是保定及河北青年运动的重要策源地和党团组织的大本营,而且是河北早期革命家的摇篮。育德中学曾经为河北革命乃至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精英和骨干,在河北乃至中国青运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与党的先进性的相互关系出发,深刻揭示了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社会先进文化、实现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等方面的实践主体,所具有的主力军作用,为全面认识工人阶级的先进性质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原则.是对马克思主义工运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为新世纪我国工运理论建设和工会工作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学者以"中国苏维埃运动"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1927年至1937年10年历史,但"苏维埃革命"更触及事物本质,以其命名更为适宜。中国苏维埃革命的兴起以共产国际和斯大林中国革命三阶段论为指导,从宣传苏维埃到建立苏维埃,从不退出国民党的内部联合到外部联合再到抛弃国民党旗帜,从认同直接革命形势到承认革命的第一个高潮已经过去,从以城市暴动夺取政权为中心到逐步重视农村革命根据地,从俄国苏维埃无产阶级专政的模式转到中国苏维埃是工农民主专政,体现了共产国际指导中的调适和结合。中国革命苏维埃方略的系统确立,有利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三阶段论的重大缺陷,造成"左"的错误发生,并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论文突破了对价值观基础的传统释义,阐释了价值观的深层基础、现实基础以及价值观基础中的历史因素和文化因素.社会生产方式是价值观的最深层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了价值观的性质,它们的变化是价值观发生变化的根本动因.价值观是文明社会的产物,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组成的社会文明是价值观的现实基础.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社会文明之中,包含着历史和文化的因素,它们赋予价值观以历史和文化特征,因而是价值观基础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与发展,中国工人阶级逐渐形成壮大,成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中国工会运动则萌生于辛亥革命前后,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间得到初步发展,它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组织准备,并成为新型工会创建之先声。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中国新型工会的筹组,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并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