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群 《理论学刊》2005,(11):27-30
<内篇>曾作为一部<庄子>先于<外杂篇>单行于世,亦确为庄子所作.<内篇>作者庄子之所以不称引<老子>,并非没有见过<老子>书,而是他并不以老子为师.对照简本<老子>和<庄子·内篇>可知,庄子吸收了<老子>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但在许多方面都对<老子>有所超越,或迥异于<老子>.庄子是独立不倚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2.
刘永莉 《理论学刊》2003,(6):143-144
萧红继承了鲁迅所开创的改造国民灵魂的文学传统.<生死场>从对农民真实生活情景的描写到对国民性的反思,表现出萧红对农民生存状态的困惑和面对沉睡的国民灵魂的深深的悲哀;<呼兰河传>是萧红远离故乡后对曾经生活的环境的一种深刻的自省与反思,她以现代人的眼光冷静地观照自己熟悉的生存环境,挖掘和批判了国民的劣根性.  相似文献   

3.
金邦秋 《学习论坛》2006,22(4):12-14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是继马克思的<资本论>之后运用辩证逻辑的又一伟大成果.正确地确定逻辑起点,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发展的第一步,并且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在<论持久战>中,从抽象向具体上升的逻辑过程,是由彼此相互联结、逐步上升的三个逻辑"圆圈"构成的.毛泽东从中日战争的"全部敌我因素的相互关系"出发,对抗日战争过程中发生的"犬牙交错"的战争形态进行逻辑分析,揭示了战争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论持久战>是运用概念艺术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施丽霞  荣荣 《实践》2002,(3):26-27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必须十分注意促进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维护市场竞争,反对垄断.我国于1993年制定实施了&lt;反不正当竞争法&gt;,加上&lt;消费者权益保护法&gt;、&lt;产品质量法&gt;、&lt;广告法&gt;、&lt;商标法&gt;、&lt;专利法&gt;等的配合,基本上奠定了我国竞争立法的框架基础.……  相似文献   

5.
<反分裂国家法>充分体现了和平、宪政、法治和人权的精神,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法.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现实需要,完全符合<宪法>的规定和国际惯例.当前,应认真做好对台的心理准备、文化工作、舆论宣传、统战工作、法制建设、经济互促互补和不放缓"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准备等方面的工作,为<反分裂国家法>的施行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6.
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乔吉、马永真主编的&lt;内蒙古旅游文化丛书(历史文化部分)&gt;是一套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优秀读物.&lt;丛书&gt;计百万余字,分为10册.其中包括&lt;内蒙古古塔&gt;、&lt;内蒙古古城&gt;、&lt;内蒙古寺庙&gt;等.……  相似文献   

7.
张迎  赵莉曼 《理论导报》2005,(11):39-40
本文试图从叙述学的视角来考察&lt;香港的白流苏&gt;在创作上的得与失.通过与原小说&lt;倾城之恋&gt;的比较,得出了&lt;香港的白流苏&gt;在人物创作、小说内涵、审美意蕴等方面都存在着主题先行以及女性主义倾向明显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金言 《实践》2004,(8):31-32
&lt;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gt;已于2004年7月1日起施行.该法是继&lt;行政诉讼法&gt;、&lt;行政处罚法&gt;、&lt;行政复议法&gt;颁布实施后又一部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极其重要的法律,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lt;行政许可法&gt;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适应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要求,适应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治本之需,所体现出的现代行政行为的新理念,对行政的理念和权力的行使规则,对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使人民更好地维权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通读&lt;行政许可法&gt;,有八大新理念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9.
闫恩虎 《唯实》2002,(9):157-158
大多数人认为&lt;西游记&gt;是一部神话小说,但什么是神话?其实也很难具体界定,因为中国的传统小说大都有宿命论和鬼怪的描述.我觉得&lt;西游记&gt;其实是部抒写生命理想之途的隐喻文本,每个人物都似乎是生命征途抒写的符号.……  相似文献   

10.
吴焕新 《探索》2003,42(6):137-140
马克思以人类社会实践和劳动创造为基石创建人的全面发展观,经历了从抽象表述到科学制定再到系统完善三个阶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深刻批判异化劳动,确立人类劳动新理念,是马克思萌发产生人的全面发展观的前提和基础;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劳动实践现为理论基础,全面科学地制定和创立了以高度丰富社会关系为核心的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最后,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资本论>中,以劳动价值论为科学依据,以充分发展人的创造能力为目的,系统地完善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