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美自80年代中期陆续实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以来,就把开拓国际市场作为促进拉美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因而美国的巨大市场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便有着重要的意义。9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对美国的出口尽管呈现增长趋势,但也遇到了关税尤其是非关税壁垒。目前拉美国家正在与美国进行美洲自由贸易区(FTAA)的谈判。美洲贸易自由化将会为拉美国家出口产品扩大在美国市场上的占有份额提供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论拉美国家的发展模式转型与发展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拉美国家独立后主要经历了初级产品出口、进口替代工业化、20世纪80年代的债务危机和90年代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四个发展阶段。进口替代工业化时期,拉美的经济发展成绩显著,但是债务危机的爆发推动了拉美国家从进口替代的内向型发展模式向外向型发展模式转换。虽然90年代的经济改革使拉美经济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但是面对全球化的冲击,拉美经济依然显得脆弱。拉美国家不断调整发展路径,对制度选择进行“校准”,但仍没有摆脱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丁美洲国家普遍接受了拉美经委会的发展主义理论,并据此来制订它们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对外贸易政策。发展主义的经济战略,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拉美各国自五十年代起普遍推行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在贸易政策上,普遍实行高度的保护主义。二是阿根廷、巴西、墨西哥等拉美国家自六十年代中期起推行由进口替代与面向出口并重、并逐步转为面向出口的战略。与此适应,拉美国家在贸易政策方面有两种类型的改革。第一种发生在六十年代后期,其主要特征是:有选择地降低进口关税。为使出口商品多样化,在推动出口方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普遍向外向型发展模式转型,强调由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在这种发展模式下,拉美地区开放度和国际影响力都有所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也呈较大幅度的上升.但与此同时.这一模式也对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引发甚至加剧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了其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社会稳定.与拉美相似,中国也经历从进口替代向出口导向转变的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当前经济具有较明显的外向型特征.本文通过分析拉关发展模式转型以及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产生的经济成效和社会成效,总结其近30年发展历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为中国当前建设和谐社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以来,许多拉美国家经历了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但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现代工业化的进程并没有解决拉美社会所固有的社会贫困及社会不公的问题,相反,这一问题愈演愈烈,特别是80年代以后,已发展到阻碍拉美国家经济发展、危及社会与政局稳定的地步,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一、经济发展与社会公正的矛盾与反差30年代至80年代初,拉美国家基本上选择了以发展主义为主导的“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发展主义理论认为,拉美国家的首要  相似文献   

6.
随着俄罗斯国力逐渐恢复,普京上台执政后,积极谋求重返拉美.俄罗斯把一些拉美国家视为与美国抗衡的战略力量,重振与拉美国家的军火贸易,扩展拉美的能源市场,扩大向拉美国家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俄罗斯积极巩固与古巴和尼加拉瓜的传统关系,重点发展与巴西的战略伙伴关系,尤其与委内瑞拉的关系迅速升温.毋庸置疑,美国因素是俄罗斯制定拉美政策时考虑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20世纪 80年代 ,拉美国家的工业化进程进入了一个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中心的阶段。在这个调整过程中 ,一方面拉美地区的工业化出现了倒退现象 ,另一方面制造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拉美国家逐步形成两种不同的生产专业化模式 :以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为主的模式和以发展出口装配加工工业为主的模式。在这两种模式下 ,拉美地区的制造业已具有外向型的特点 ,劳动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都有所提高 ,本国资本和外资大型企业在制造业中逐步居于主导地位 ,这标志着拉美国家由内向工业化向外向工业化的转变 ;但与此同时 ,拉美国家的制成品出口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冲击 ,工业部门仍旧是整个外贸部门的赤字大户。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制造业结构 ,依然是拉美国家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美国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但收入分配不公的状况严重存在。50~60年代,拉美国家主要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其主要内容是出口自然资源(原材料),推行替代进口、面向国内市场的工业化;在社会发展方面,扩大私...  相似文献   

9.
拉丁美洲的早期工业化(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的来说 ,1 870~ 1 91 4年拉美国家的工业发展可以概括出以下特点。第一 ,就工业发展的性质而言 ,是出口带动的工业化。欧洲国家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发展需要工业原料、产品市场和资本输出。于是 ,大量欧洲资本涌入拉美 ,铁路的建设和通讯的现代化 ,以及拉美政治的稳定 ,创造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法律和体制条件。外国资本对初级产品加工业的投资 ,带来了资金和技术 ;随着初级产品出口的增加 ,国内利润也有所增加 ,并朝着面向国内生产的制造业扩散 ;而人口的增长和外来移民大量入境引起的消费需求上升和工资收入的提高 ,有利于国内市场的扩大。…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六、七十年代,拉美国家经济发展较快,1965年到1974年拉美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达6%以上。制造业发展迅速,建立了一系列重工业和新兴工门部门,1979年钢产量达二千七百一十万吨。拉美国家的经济增长,是跟它们实行自主式的对外经济开放政策密切相关的。这种开放政策,不仅促进了拉美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而且推进了拉美国家争取经济独立的进程。从拉美对外经济开放中我们认为下述问题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关于拉美国家政府干预及其演变问题的思考提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拉美国家政府在直接生产领域、经济管理和调控以及社会政策领域的作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领域的政府干预措施让位于市场机制。这种变化集中体现了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 ,并且对社会各阶层和集团的地位和利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成这场变革的直接因素是 80年代的经济危机 ,但其根本原因在于拉美国家发展战略存在着种种问题且未能适时进行调整。拉美国家政府作用的变迁既是其社会经济发展内在逻辑的要求 ,也是国际政治形势和经济思潮变化的结果。但拉美国家改革和调整进程中也存在着致命的缺陷。为了继续推进经济改革和政治民主化进程 ,拉美国家政府应在减缓“社会债务”、提高经济效率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拉美现象"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美现象”命题是拉美地区发展问题的集中表达,主要指拉美国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失调表现,如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失调、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失调、市场与政府调控之间的失调、开放与保护之间的失调等。同样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当前的人均GDP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拉美国家处于相同的水平。拉美国家在发展道路上的一系列教训,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拉美发展模式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拉美国家几乎与北美国家同时独立,但是,此后二者的发展水平差距日益拉大。究其原因,殖民地时期留下来的历史传统固然有严重的影响,但不是惟一的因素。主要原因在于,在背着历史包袱的情况下,独立后的拉美国家的统治者不能顺应历史的潮流,积极进行制度上的改革和创新。虽然他们也利用后发优势,引进了一些西方的技术和制度,但都是照抄照搬,因而错过了独立自主发展本国资本主义的大好时机。随着民族主义的兴起,拉美国家的统治阶级曾经尝试进行一些政治改革,但是由于它们本身的历史局限性,没有摆脱自身的狭隘利益,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来的制度性障碍。拉美国家存在的制度性死结一直困扰各国。它们只有通过彻底的制度改革,建立起统一的现代化领导集团,铲除阻碍经济发展的政治经济制度,才有可能实行开明的政治,促使民族经济发展的腾飞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对拉丁美洲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正在对各国经济、特别是对拉美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全球化犹如一把“双刃剑” ,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会带来风险。经济全球化可以为拉美国家实现经济发展、赶超发达国家提供机遇。全球化对拉美经济产生的负面效应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拉美地区贸易条件的恶化并未得到根本扭转 ,贸易逆差日益加大 ;拉美国家的债务负担越来越重 ;失业问题日益严重 ;造成金融秩序的混乱 ,给拉美国家的经济带来巨大损失。拉美国家在全球化中的对策 :一是拉美国家应立足本地区 ,面向全世界 ;二是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 ,发展对外关系多元化 ,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拉美国家的制成品出口黄红珠自70年代以来,拉美的出口贸易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目前,全地区平均计算的制成品出口占总出口的1/3,而20多年前仅为10%。在工业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几个国家中,制成品出口已取代初级产品出口...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拉美经济时 ,应该关注以下十个问题。我们姑且称之为“十化”。一 边缘化 :拉美国家在全球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未见改善长期以来 ,拉美在全球经济中始终处于“边缘化”的地位。虽然拉美国家的商品出口额从 80年代的 980亿美元扩大到 1 998年的 2 893亿美元 ,但在世界商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则仅从 5 .1 5 %提高到 5 .3 6 %。如果将劳务出口计算在内 ,拉美国家的比重仍未见增长。 1 980年 ,该地区的商品和劳务出口额为 1 1 41亿美元 ,1 998年上升到 3 3 6 0亿美元 ,但在世界商品和劳务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仅为 4.98%。①拉美国家的这一地位无…  相似文献   

17.
进入90年代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智利一方面不断开发亚太、东欧和阿拉伯等地区新市场,加紧实施市场多元化;另一方面把开展与拉美国家的双边自由贸易、签署双边经济补充协定,作为其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努力调整出口结构,积极实施“出口的第2个阶段”的目标。一、双边经济补充协定及双边贸易现状近3年来,智利先后与阿根廷、墨西哥、玻利维亚和委内瑞拉签署了双边经济补  相似文献   

18.
拉美国家地区间发展的差距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拉美国家地区间发展的差距及其影响袁东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少拉美国家历史上形成了地区间具有一定差距的发展格局。地区间发展的巨大差距,在一些国家产生了比较明显的消极影响,因而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些国家的政府相继采取了旨在促进落后地区发展的措施。本文拟...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拉美国家基本上实现了政治民主化;经济上逐步转向结构性调整,朝着经济多样化方向发展;在对外关系上,开展多元化外交,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90年代拉美政治民主化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但政局难以稳定;经济发展的前景不容乐观;外交上,将以拉美国家间的团结、合作为重点,同世界各国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发展中国家中,拉丁美洲国家的工业化起步较早。拉美经济学界占主导地位的看法是,一部分拉美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始于本世纪20~3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和3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两个不同侧面沉重地打击了拉美国家以出口初级产品换取外部工业品的“外向发展”模式:世界性战争使外部工业品供应发生困难;30年代的危机造成拉美初级产品出口萎缩,进口能力下降。此外,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中心也在20年代从对外部原料依赖较大的英国转移到了国内自然资源丰富的美国。上述诸种因素就促使部分拉美国家主要依靠自己生产日用工业品来供应国内市场,即开始了所谓“自发的”替代进口工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