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英文连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以来,通过各种手段寻求台湾地区与欧洲关系的突破。欧洲反华政客与“台独”势力合流的案例渐渐增多,欧盟内部出现了“调整台海政策”的声音,部分欧洲国家对一个中国政策的具体认知出现了摇摆,台湾地区与欧洲的实质关系不断推进。尽管欧盟和绝大多数欧洲国家的一个中国政策基本框架仍然保持稳定,但由于部分欧洲国家试图对中国打“台湾牌”,中欧因台湾问题产生对抗冲突的风险进一步增加。梳理分析部分欧洲国家涉台政策的主要变化、欧洲版“台湾牌”的主要特征,有助于深入研究中欧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2.
三百年前,康熙统一台湾,使千百年来中华子孙开辟的宝岛隶属统一的中央政权,结束了中国大陆与台湾和其他沿海岛屿长达三、四十年的军事对峙局面,其政治、经济乃至军事意义是难以概述的。本文只略述统一台湾前后中国与南洋的贸易和华侨出国之概况,从这个角度说明康熙统一台湾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欣  吴文劲  吴文峰 《理论月刊》2006,(10):132-134
作为世界最大经贸集团,中国和欧盟经济互补性很强,经贸发展潜力仍然很大。但中欧贸易过于关注英德法等欧洲大国及大型跨国公司。中国要抛弃大国及大公司情结,大力发展和扩大与欧洲众多中小国家经贸合作和往来,完善产权制度,发展第三产业,政府—NGO—金融机构三位一体建立高效率经济,使中国从贸易大国转变自主创新型科技贸易强国。  相似文献   

4.
台湾当局在和无“邦交”国家中除了首先加强与美国、日本的关系之外,近年来积极拓展与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重点是发展与西欧国家之间的经济、军事关系,并期望在政治上能有所突破,同时又加紧对东欧国家进行渗透,也不放弃与独联体国家建立关系的机会.目前台湾与欧洲国家的关系发展状况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5.
本文构建了包含消费、投资、出口和国民收入恒等式在内的联立方程组模型,选取1980—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考察了两岸贸易对台湾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两岸贸易对台湾经济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并且台湾自大陆进口能够"创造需求",其对台湾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强于台湾对大陆出口。在此基础上,以2008年为模拟基期,以2013年为模拟期,模拟了ECFA早期收获清单的实施对两岸贸易及台湾经济增长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ECFA早期收获清单的实施无论对两岸贸易还是整个台湾经济都具有较为显著的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6.
沐泽 《台声》2007,(12):59-65
台湾这个年龄仅约600万年的年轻岛屿,由于板块的推挤及隐没作用,地亮拱起,形成岛屿、隧出高山。从北海岸的奇岩怪石、东海岸的悬崖峭壁、西南部的沙滩湿地和离岛的珊瑚礁群,这个年轻的岛屿谱写出世界级的海岸之美。 台湾北海岸风景线位于台湾本岛最北端,西起淡水河口,东迄金山,海岸线总长85公里。其间海岸曲折,岬角和湾澳交错出现,山、海、浪、岬互动,造就了岬、湾中一系列奇岩怪石横躺内滩。 这些奇岩怪石自始至今跟着台湾一起成长,也只有它们忠实的记录着台湾所经历过的每一个地质事件。  相似文献   

7.
《台声》2005,(11):24-27
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世界主要国家分为同盟国和轴心国两大阵营。1943年11月,随着欧洲战场形势的好转,同盟国中的中国、美国、英国三国元首在埃及首都开罗开会,重点研商对日作战及战后对日本的政策。做为同盟军中国战区最高指挥,蒋介石代表中国政府出席了开罗会议,并在会议上提出了战后日本归还其占领的中国领土台湾问题。12月1日,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代表三国签署《开罗宣言》,明确指出:“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州、台湾、澎湖群岛等,归…  相似文献   

8.
熊子杰 《黄埔》2023,(1):92-96
<正>第十一章日本:从未放弃占领台湾的图谋台湾地处欧洲往来东北亚航线及美洲通往东南亚之要道上,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各国船只往来亚洲的中继与货物转运站。尤其在16世纪,欧洲海权大国崛起,英、法、荷、西、葡等国,无不视台湾为往返欧亚的补给站或休息站,甚至把台湾当作对中国大陆贸易的交易中心或是走私中心,许多大陆商人将丝绸、茶叶、陶瓷、珠宝、  相似文献   

9.
除 了对中国蓬勃的经济发展和 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议论 纷纷之外,人们似乎并没有意测到中国与欧洲之间迅速发展的贸易和外交关系。 双方关系比以前更好 中国与欧洲的关系是建立在务实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这就使中欧关系与中日和中美关系完全不同。中国与日本历史上就存在恩怨纠葛,而美国则一直充当台湾保护者的角色,这给它们与中国的关系投下了一层阴影。 负责外交事务的欧盟委员克里斯托弗·帕滕(彭定康)说:“当然目前仍然存在诸如人权和非法移民等问题, 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积极地予以解决, 但是从整体上来讲,我认为双方的关系比以前…  相似文献   

10.
印度尼西亚国界范围内岛屿分散,民族复杂,对构建统一的民族国家是一种挑战。近代荷兰殖民者为追逐香料贸易的高额利润而来到印尼,为独享利润进行了垄断香料贸易的活动,却导致了17世纪香料贸易的衰落。荷兰殖民者为弥补香料贸易衰落所造成的损失,推行了甘蔗、咖啡等经济作物的强迫种植制度,在对印尼人民造成沉重灾难的同时,客观上改变了印尼传统的税收、人口和土地制度,对印尼构建统一的民族国家的社会经济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1—2012数据和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RSCA),运用散点图和非参数核密度估计统计方法,实证分析两岸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大陆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在恶化,农产品出口贸易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上;台湾农产品基本上不具有比较优势,但是2007年以来比较优势有改善趋势;在双边贸易中,大陆对台湾出口农产品的比较优势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在增加,而台湾对大陆农产品贸易则不具有比较优势,但是在统计期间出口专业化程度明显下降,比较优势趋于改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RCA指数分析了台湾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发现台湾服务贸易竞争力疲弱,不仅与美欧发达国家差距很大,而且在“亚洲四小龙”内也处在下游水平;虽然台湾传统服务贸易部门竞争力有所增强,但现代服务贸易部门竞争力却在弱化.本文探讨了岛内市场需求、外部市场需求、人力资本状况、服务业发展、货物贸易发展及服务贸易开放对台湾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认为各因素对台湾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作用各不相同.最后,本文分析了两岸服贸协议对台湾经济的作用,探讨了近期岛内出现的“太阳花学运”反服贸风暴背后的原因,认为台湾既要理性、平和地安抚反服贸民众的热燥情绪,又要加快推进服贸协议,为两岸经济合作突破深水区提供新动能.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亚欧博览会是中国与亚洲和欧洲国家间开展首脑外交的平台,是中国新疆与亚欧国家开展经贸投资、文化、科技、金融、人文等领域合作的重要渠道,是集中展示新疆新形象的窗口。中国—亚欧博览会的前身是举办过十九届的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2011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后,明确了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为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亚欧各国间多层次、多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中国西部大开发和新疆经济跨越式发展,中国政府决定将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正式升格为中国—亚欧博览会,由原来  相似文献   

14.
2000年以来两岸贸易关系的新发展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0年以来两岸贸易关系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在两岸投资的带动下,两岸贸易快速成长,台湾对大陆贸易依存度不断提升,台资企业产品回销台湾比率显著提高,呈现出产业内贸易的新特征。两岸贸易的快速发展对台湾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与此同时,两岸贸易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如两岸贸易总体仍处于间接局部的格局、两岸贸易严重失衡、贸易争端逐渐浮上台面等。  相似文献   

15.
徐铭 《时事报告》2005,(3):64-64
位于北大西洋中部的冰岛,是政洲最西部的国家,也是欧洲第二大岛。大约2000多万年以前,靠近北极的北大西洋海底火山爆发引起地壳变动,在喷涌而出的火山岩浆凝固后,地球上就多了一个岛屿。由于岛屿被大量的冰川覆盖,人们称它为冰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日本主张钓鱼岛主权毫无依据。1971年美日狼狈为奸,对钓鱼岛私相授受是非法无效的。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宣布"购买"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更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遭到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极大愤恨和强烈反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中国台湾岛的东北部,是台湾的附属岛屿,钓鱼岛问题与台湾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时事资料手册》2004,(3):19-20
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端,在地质结构上是附属于台湾的大陆性岛屿。钓鱼岛列岛位于台湾岛东北约120海里处,西东分别距中国大陆和日本冲绳各约200海里.与日本冲绳群岛之间隔有一条2000余米深的海沟。  相似文献   

18.
一、贸易结构的变化对美国贸易顺差的扩大进入80年代,在世界贸易不景气、发展中国家追赶上来等情况下,亚洲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深感不安,担心贸易出口在量上不能超过以往。因此,有些国家就采用结构改革政策,如金融、信息中心化(新加坡)、技术密集化(南朝鲜)。但是台湾(文中表达似将台湾作为一个“国家”,有误,下同——译者)却无法拿出明确的办法来,只好照旧走依赖出口之路。正因为如此,由于1982、1985年出口没有增长,经济增长也就停滞下来(同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各为2.8%、4.3%),充分暴露出台湾经济的弱点。  相似文献   

19.
台湾民族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台湾抗日运动的产物,是一种旨在以台湾脱离日本统治,获得解放的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行动,它与中华民族同一血脉。抗日战争胜利后,台独分子臆造出来的台湾"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在法理上是站不住脚的。它们刻意制造的"民族主义"只是民粹主义,是为分裂国家统一制造出来的政治梦幻。  相似文献   

20.
吴霜 《统一论坛》2005,(3):61-63
小时候对台湾没有很明确的概念。台湾在什么地方?台湾有多大?台湾人是什么样子?我对台湾的最初认识是从“我站在大海边把祖国的台湾岛遥望”这句30年前大陆上任何人都会唱的歌词得来的。它让少年时代的我得知中国有一个岛屿,离大陆很远,很美,它有一个清秀的名字—台湾。每个人的故事就像一串项链,不同的珠子被穿在同一根线上,珠与珠之间似乎毫无关联,却由于紧紧相依,又是一个整体。正所谓“前缘后果”,躲不掉,逃不脱。比如说我,20年前,离开祖国到美国。那时候,去美国该是难于上青天的事情。我花了半年的时间办好手续,飞跃大洋登上了美洲大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