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消费文化,消费文化已成为一种"地位符号".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等五个方面,将中国城市社会阶层分为五个消费文化阶层,对每个阶层的特征进行初步分析,可以揭示出消费文化独有的符号性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外怀旧消费思潮异军突起,涵盖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精神文化产品消费领域。怀旧消费受消费者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驱动,其形成机制表现为符号价值说、消费体验效用说、消费偏好说、社会变革说以及媒介催化作用说等观点。对怀旧消费形成机制的揭示,有利于企业满足怀旧消费需求和怀旧营销组合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期符号消费的伦理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形成于西方消费社会的符号消费利用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机制空隙”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这种符号消费模式致使物质享受至上主义不断蔓延,功利主义思想不断渗透,产生审美泡沫,导致自我迷失的价值虚无主义倾向,对此,我们应提倡一种公平、节约、适度、理性、生态、体现主体自觉性的可持续消费方式,倡导“天人合一”的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4.
消费作为认同的行为和符号,它既是建构认同的"原材料",又是认同表达的符号和象征。女性身体消费逐渐成为女性建构自我认同的重要方式,并且是一种多元的自我认同方式,它包括职业形象认同、性别认同、身份认同与社会地位认同四个方面,但是在消费社会背景下,这种通过身体消费来表现的自我认同达到极致时,女性的身体成为消费对象,产生身体消费的异化现象,女性的身体深受"美丽暴政"的凌辱。  相似文献   

5.
牛云芳 《学理论》2009,(14):56-57
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1929.7—2007.3),“一个在后来反对符号统治但又用符号进行写作的人。”其早期符号消费理论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深化和扩展了马克思消费思想,同时为现代人更深刻地了解消费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角。从理论源起来说,每种理论都有它出现的理由,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亦不例外,本文就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的理论渊源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围绕扩大内需,刺激消费这一理论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深入探讨了我国消费需求结构升级的演化规律,并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提出了优化我国消费需求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王俞璎 《学理论》2014,(7):81-82
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一辆马车,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受到西方消费主义的影响,我国的消费领域出现了异化现象,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消费问题不仅仅属于经济领域,还涉及伦理领域。针对当前中国消费领域涉及的伦理问题,分析消费伦理问题出现的成因,进而提出重新构建消费伦理的诉求,最后在寻求解决消费伦理问题上遵循的原则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杨金雪 《学理论》2008,(8):49-50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产品和社会财富不断积累和丰富,已经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如何对待剩余产品就是现代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消费文化是历史的、可变的,不同时期、不同社会会形成不同的消费文化形态,在于消费文化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及大众传媒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消费理论阐述了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肯定了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体现了消费的经济价值维度。同时马克思也高度关注消费的伦理维度,他在对资本主义制度下消费需求异化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属人"的消费价值取向,体现了消费的人本关怀。厘清马克思消费理论中经济价值维度和伦理价值维度的基本内涵及其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对我国社会转型期科学解决消费内需不足,规导和抵制当前消费领域中呈现的消费主义倾向,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田洁 《学理论》2010,(20):58-59
本文以全球金融危机为背景,述说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我国面临怎样的压力与挑战。当我们把目光锁定于消费,积极出台有关拉动消费,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消费文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我们如何避免消费的瓶颈和树立健康完善的消费理念,以破除消费异化使得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1.
吴江 《学理论》2010,(29):71-75
通过阿伦特的相关论述,我们可以理解消费社会的三个重要特点:一是消费品和消费活动的无边际增加;二是人们强烈希望将自身生命和私密体验带入公共领域;三是妇女成为消费社会的中心。由此带来的后果是,人们的政治兴趣大大降低,私人领域被破坏,以及生存真实感在恶性循环中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2)
近年来,名目繁多的商品使人目不暇接,形形色色的广告让人眼花缭乱,良莠不齐的标价令人不知所措。同时,使人担忧的一种现象也在消费领域不断出现,即"异化消费",如娱乐至上的变态性消费,物质与精神的失衡性消费,迷失自我的盲目性消费等这些消费行为不仅没有满足消费者合理的消费需求,反而催生了消费的虚假欲望,最终导致消费堕入了异化消费、消费主义的深渊。  相似文献   

13.
从让·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来看,休闲已演变为一种符号消费的对象,而作为一种户外休闲活动的汽车露营也被赋予符号消费的价值,普通汽车露营与房车露营作为不同的消费符号界定了美国中产阶级与上层阶级的身份与社会地位。依美国汽车露营发展的历程看,房车露营在中国还是富人阶层的符号消费,中国目前更适合重点发展大众的普通汽车露营度假产业。  相似文献   

14.
郑艳 《学理论》2010,(6):84-86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是在反思、解构、超越现代性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上产生的,创造性、整体有机论、思维的多元性是其理论的主要特征。实现生产与消费的和谐、消费与自然系统的和谐、消费与社会系统的和谐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视阈下和谐消费文化构建的基本内容。批判性地反思当前的符号消费文化,构建和谐消费文化,对于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徐丹丹 《学理论》2011,(1):300-301
当代90后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日趋前卫、开放;消费心理日趋理性、成熟;消费行为日趋网络化、务实化;在这些合理消费道德表现的背后,也存在诸多不良的消费道德,如攀比、炫耀性消费、过度消费、品牌符号消费等。因此,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及时进行消费道德教育,可以帮助90后大学生认清自我,把握人生最具生命力的转折期。  相似文献   

16.
消费需求、尤其是居民生活的消费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经济发展从供给约束型转为需求约束型,故此,拓宽消费视野,调整消费战略,进一步启动消费需求已成为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及社会进步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肖华 《民主》2009,(7):53-53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月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特别指出,当前要着力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会议要求。进一步完善“家电下乡”政策。积极扩大文化、旅游、信息等服务性消费.稳定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清理各领域特别是公共事业领域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规定和收费(2009年4月17日中国新闻网)。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新疆大学生2005年体育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主要为自发型,体育消费的主要形式为实物性消费,不同年龄人群体育消费的对象、态度显示出不同的特点:经济条件、消费观念、全民健身意识、教育程度、体育社会化程度等是影响新疆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于文淑 《学理论》2011,(29):27-28
消费本身是为了满足需要,但在西方现代社会中消费却成了目的,创造性的消费需求是幻想的需求,它加剧了人的生存困境,看似自由的消费行为实质上是消极的自由,是一种重占有的生存方式。在充斥着各种消费异化现象的今天,我们提倡把资源的有限性作为研究消费问题的前提,以此来深入研究处于消费社会的人类应当树立怎样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20.
李松庆 《理论导刊》2002,(10):14-16
消费需求不足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稳定消费者预期;改革传统消费体制,大力发展完善消费信贷;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增加有效供给;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开拓新的消费领域,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是目前扩大消费需求应该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