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的春夏之交是个不寻常的时期。在美日反华势力支持下台独活动猖厥,台海形势严峻。如何打破僵局,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们面临着战略抉择。 对美国说不 ——外交战略选择 台湾问题本属中国内政,目前台湾问题之所以复杂化,是因为美国在为台独势力打气撑腰,而布什政府比历届政府走得更远,公然违反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新的形势不允许台湾问题久拖不决,久拖不决时中华民族和祖国大陆不利;对台湾民众和台湾当局不利;对国际上的反华势力有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有最大的诚意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早日解决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3.
两岸关系发展的新特点和新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两年来 ,两岸关系呈现出一些新情况、新特点。在台湾岛内 ,陈水扁正加速推动“渐进台独” ,与李登辉的“急进台独”有合流趋势 ,使两岸关系蒙上新的阴影 ;在陈水扁“一边一国论”的冲击下 ,两岸关系一时很难缓解 ,一段时间内“政治冷”和“经济热”的形势还会有所继续 ,但从总体上看 ,两岸政治关系还在不断前进 ;美国是阻挡两岸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 ,在可预见的时间内 ,中美之间围绕台湾问题的矛盾和斗争仍会持续下去。然而中国的最终统一乃大势所趋 ,绝不是美国少数反华势力所能阻挡的。在影响两岸关系的上述因素中 ,起决定和主导作用的是中国大陆  相似文献   

4.
战后美国为了保持其在台湾及整个亚洲的利益,适应冷战的需要,阴谋策划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炮制出一个又一个分离台湾的阴谋:鼓吹台湾自治、策划联合国托管、制造两个中国等。蒋介石在台湾问题上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与美国分离台湾的政策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和抗争,他反对“联合国托管”台湾,反对“划峡而治”,对“台独”势力无情打击,这些举措都值得加以肯定。  相似文献   

5.
由西安政治学院主办、兰州军区直工部协办的第四次民族宗教问题与国家安全研讨会 ,于 2 0 0 4年 9月 2 0日至 2 2日在兰州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军队民族宗教工作与国家军事安全。现将研讨会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民族宗教问题与国家军事安全代表们在讨论民族宗教存在的问题时形成了以下几点看法 :一是国际反华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加剧。主要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势力 ,借世界民族主义潮流 ,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实施“西化”、“分化”企图遏制、颠覆、渗透、分裂我国。二是境内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的颠覆破坏活动很猖獗。他们与国际敌对…  相似文献   

6.
台湾问题既是内战遗留的产物,也是冷战的产物,更是国内外反华势力相互勾结的结果。两岸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 ,“法轮功”邪教组织与国际反华势力勾结 ,充当反华势力的政治工具 ,不断从事反华活动。这表明 ,我们同“法轮功”的斗争虽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但李洪志一伙并不甘心失败 ,今后的斗争还将是长期的、尖锐的、复杂的。江泽民同志曾深刻指出 :“‘法轮功’问题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其社会基础、政治背景以及组织形式 ,都值得我们深思。”“法轮功”在短短几年中 ,发展速度之快、传播之广、危害之大 ,其中有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 ,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一、“法轮功”存在的社会基础和社会心理基础1.由于历史和文化等原因 ,我们的社…  相似文献   

8.
尼克松是在第一个任期内的最后一年1972年访华的。希望连任的尼克松,对此寄予厚望。他认为:与中国改善关系,能够大大加重美国在全球战略格局中的分量,因而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而他同样受到国内反共及反华势力的强大压力,以及“老朋友”蒋介石的指责。何况由于越南战争,尼克松在美国已很狼狈,严酷的形势不容许他犯下大错。  相似文献   

9.
进入转型期以后的台湾政治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国民党上层权力结构朝着"非蒋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本土化"政策的推行和加快,"统"独"之争愈加激烈;在野的反对派势力由"非法状态"进入政党"合法"竞争的新阶段,"一党专制"开始向西方式的"政党政治"方向过渡;外国反华势力把"台独"势力当作分裂中国的工具,对"台独"和分裂势力的活动推波助澜.这诸多方面就是民进党上台的岛内外背景.  相似文献   

10.
“文明冲突论”、“中国威胁论”是90年代以来美国右翼势力煽动的反华思潮,与历史上的“黄祸论”一脉相承,是以“西方文明中心论”为背景的帝国主义理论。二战以来,这种思潮从欧洲蔓延到美国,形成一种所谓“和平地理学”的“地缘政治”理论,实际上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帝国主义“战争地理学”,成为长期支撑美国战后世界战略的理论依据。随着20世纪末国际新格局的出现,围绕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单极世界,美国对世界战略作了某些调整,而“文明冲突论”、“中国威胁论”则是为其地缘政治理论披上的文化外衣,是为实现美国称霸世界服务的反动思潮。“帝国主义就是战争”的论断尚未过时。人类尚未摆脱世界性战争的威胁。人类向何处去?21世纪人类仍然面临着历史命运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1.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上世纪中叶抗日战争胜利后进行的那场内战遗留问题,导致台湾至今未能与祖国大陆实现完全统一。我们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成功地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然而由于岛内“台独”分裂势力猖獗,两岸间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举行和平统一谈判严重受阻。当前,台湾当局变本加厉地推行军队武器装备现  相似文献   

12.
一、台湾问题的现状1、美国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障碍。冷战结束后 ,美国政府一直对中国推行的是“接触”加“抑制”政策。美国插手台湾问题 ,从根本上说 ,绝不是为了台湾 ,而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政治上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国力的日益强大、国际地位的提升 ,美国日益感到中国强大所带来的威胁与挑战 ,其防范与遏制的重点目标从冷战时期的苏联转移到中国上来 ,而台湾问题则当然是美国遏制中国的一张王牌。美国力图通过加强与台湾关系 ,控制海峡两岸局势阻挡中国的统一与强大 ,维持亚太地区目前的战略均势 ,确保美国在这一地区的…  相似文献   

13.
台湾大选中的美国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4年 3月 ,台湾将举行第 11届“总统”大选。目前 ,台湾执政与在野形成两大势力 ,他们竭尽全力为争取更多的选票而营造有利的氛围。但他们对国际因素 ,尤其是美国因素在大选中的作用也相当重视。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在台湾问题上一直采取着“以台制华”的政策 ,尽管由于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美国在不断调整其全球战略的同时也在调整其对台湾的政策 ,但支持台湾“拒统”是美国的一贯立场。为此 ,对于台湾的政党竞选 ,美国自然会积极介入 ,甚至施加压力。无论对民进党陈水扁 ,还是对国民党连战、亲民党宋楚瑜的支持与否 ,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大陆和台湾的关系获取其最大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是中国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经历了激发国人自豪感的北京奥运会、在太空抒写中国人自豪的“神七”飞天,也遭遇了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地震,还经受了“3·14”事件、火炬境外传递遭干扰破坏事件、新疆暴力恐怖事件和西方反华势力频频发难、极力“抹黑”等一系列突发事件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5.
2008年是中国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经历了激发国人自豪感的北京奥运会、在太空抒写中国人自豪的“神七”飞天,也遭遇了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地震,还经受了“3·14”事件、火炬境外传递遭干扰破坏事件、新疆暴力恐怖事件和西方反华势力频频发难、极力“抹黑”等一系列突发事件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6.
2008年是中国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经历了激发国人自豪感的北京奥运会、在太空抒写中国人自豪的“神七”飞天,也遭遇了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地震,还经受了“3·14”事件、火炬境外传递遭干扰破坏事件、新疆暴力恐怖事件和西方反华势力频频发难、极力“抹黑”等一系列突发事件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是中国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经历了激发国人自豪感的北京奥运会、在太空抒写中国人自豪的“神七”飞天,也遭遇了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地震,还经受了“3·14”事件、火炬境外传递遭干扰破坏事件、新疆暴力恐怖事件和西方反华势力频频发难、极力“抹黑”等一系列突发事件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8.
2008年是中国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经历了激发国人自豪感的北京奥运会、在太空抒写中国人自豪的“神七”飞天,也遭遇了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地震,还经受了“3·14”事件、火炬境外传递遭干扰破坏事件、新疆暴力恐怖事件和西方反华势力频频发难、极力“抹黑”等一系列突发事件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是中国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经历了激发国人自豪感的北京奥运会、在太空抒写中国人自豪的“神七”飞天,也遭遇了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地震,还经受了“3·14”事件、火炬境外传递遭干扰破坏事件、新疆暴力恐怖事件和西方反华势力频频发难、极力“抹黑”等一系列突发事件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台湾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台独”活动趋于猖撅,某些外国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活动不仅阻碍中国的和平统一进程,而且威胁着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1995年春节江泽民主席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发表了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务实精神和博大胸怀,表达了中共和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