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联解体后复兴的欧亚主义具有文化特征和理论意义,对当代俄罗斯外交具有重大影响。俄罗斯欧亚主义是俄罗斯自身文化因素的产物,研究具有鲜明俄罗斯文化特征的欧亚主义,可以更好地审视当今俄罗斯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的欧亚主义思潮经历了古典欧亚主义、古米廖夫欧亚主义和新欧亚主义三个阶段。以杜金为代表的新欧亚主义宣称用现代地缘政治学思想、传统主义、“保守的革命”新方法论和“第三条道路”经济模式丰富了欧亚主义。“欧亚党”把新欧亚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属于中派政党,在政治上支持普京总统。但是普京的观点与新欧亚主义并不一致。新欧亚主义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内容。新欧亚主义和欧亚党在俄国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3.
欧亚主义是介于西方派和斯拉夫派之间的一种思潮,认为"俄罗斯既非欧洲国家,也非亚洲国家,而是处于欧亚之间,是连接欧亚文明的桥梁"。俄罗斯从17世纪开始就成为地跨欧亚的国家,因此,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受到来自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的影响,并不断吸收不同民族的特点,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明,即欧亚文明。普京的外交战略思想,注重俄罗斯的历史和传统因素,特别是对欧亚主义的继承。俄罗斯外交呈现出以欧美为主、以亚太地区为补充和辅助的倾向。外交战略的选择,对于未来俄罗斯对外关系的层次和范围无疑将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三百多年来,俄罗斯迅速崛起,在崛起过程中俄罗斯出现了众多的思想家,产生了形形色色的思想流派,对“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俄罗斯属于东方还是西方”这一类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和激烈论争.通过这样的思考和论争,俄罗斯这艘船不断校正自己的航向,在茫茫大海上前进.  相似文献   

5.
在外交战略思想方面,俄罗斯注重历史和传统的因素,强调外交的继承性,即俄罗斯的外交首先是面向欧洲,东方政策只是对积极的西方政策的一种补充和辅助。俄罗斯这种外交战略的选择,对于未来中俄合作的性质、层次、范围和作用无疑将产生影响。必须重新审视中俄关系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充分维护两国战略利益的基础上达成长期稳定的合作。  相似文献   

6.
古典欧亚主义是流亡西欧的俄国侨民中一批年轻学者发起并推动的社会历史思潮,以1921年的文集<回归东方>为起点,继之以卓有成效的出版宣传活动,到1927~1928年达到顶峰,1928年底~1929年初发生左右派分裂,主力人员的离散和西欧的社会动荡使思潮未能力挽狂澜,以至于江河日下,于1937年彻底瓦解,在不到20年时间里走完了产生、发展和衰落的全部过程.  相似文献   

7.
阿列克谢耶夫及其欧亚主义国家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阿列克谢耶夫是俄罗斯欧亚主义国家思想的主要表述者.他系统考察了自古以来俄罗斯人所追求的"真理的国家"的五种模式;提出了苏维埃政权改变的三种可能性以及欧亚主义的相应对策;声明欧亚主义者的目标是要在继承俄罗斯民族传统与苏联国家体制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取消政党,排除西方的选举制度,建立独特的"思想统治"的欧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8.
古米廖夫及其欧亚主义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米廖夫是苏联时代俄罗斯本土惟一的欧亚主义者,在"古典欧亚主义"和"新欧亚主义"之间起了重要的承先启后作用.他认为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在于,俄罗斯民族的进取精神正处于从消沉期到惰性期过渡的最艰难的转换阶段.  相似文献   

9.
外来文化与俄罗斯社会政治的发展变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俄罗斯1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存在着东方与西方两种文化因素的相互角力.两者共同作用于俄罗斯社会思想的形成及政治体制的变革,使俄罗斯逐渐成为既学习借鉴"西方"经验,又结合"东方"色彩,且又不同于两者的"欧亚主义"的典型特例.俄罗斯政治文化中所特有的包容性与务实精神,使外来文化成为其实现"神圣俄罗斯"帝国梦想的"加油站".而独特的"俄罗斯思想"无论在何种处境中,都将具有永恒价值和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0.
萨维茨基及其欧亚主义地缘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萨维茨基是俄罗斯欧亚主义地缘政治思想的代表.他的基本观点是:欧亚俄罗斯是一个与欧洲(西欧)和亚洲(东亚和南亚)鼎足而立的特殊"发展空间".作为成吉思汗和帖木儿事业的继承者,俄罗斯现在要注意通过非武力的途径来统一这一空间;在西方,要致力于建立"大陆屏障"和保持"海上平衡",联合英国来对抗德国的扩张.萨维茨基的地缘政治思想与苏联时期的对外政策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1.
特鲁别茨科伊是欧亚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理论家之一。他在《成吉思汗的遗产》等一系列著作中阐发了欧亚主义思想:反对以诺曼——日尔曼民族主义为代表的西方主义,淡化俄罗斯人与其他斯拉夫民族的关系,强调蒙古人200余年统治对俄罗斯的巨大影响;认为俄罗斯思想是用拜占廷东正教重新论证的蒙古国家思想;俄罗斯是成吉思汗遗产的继承者,担负着带领“欧亚世界”各民族统一这一世界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现代化是在其民族精神的独特性与强势西方文明之间相互鼓荡中催生而出的,它呈现出一幅既波澜壮阔,又谜团纷纭的图式.这一特征与俄罗斯文化底蕴密切相关.村社制度导致俄罗斯老百姓比任何一个国家的老百姓对国家和集体更加服从,对政府和制度更具有忍耐精神.在近千年的时间里东正教一直是俄罗斯帝国的国教,是专制王权的精神支柱.村社精...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著名诗人丘特切夫曾说过:“用理性不能了解俄罗斯,用一般的标准无法衡量它,在它那里存在的是特殊的东西。”我想这种“特殊的东西”就是独特的俄罗斯文化。从一个或几个世纪的宏大语境来透视俄罗斯现象,全面而深刻地理解俄罗斯的兴衰中,无论如何也绕不开对俄罗斯文化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俄罗斯在欧亚主义思想指导下,将目光转向东方,试图通过推动更广泛、更具包容性的欧亚合作来营造欧亚战略空间。经营稳固的“欧亚战略空间”是欧亚主义指导下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目标。大欧亚伙伴关系是其最新政策化表现。俄罗斯近年来的欧亚转向是其对变动国际政治格局的反应,是新时代地区主义方略,也承载着其世界秩序诉求。中国是欧亚战略空间的利益攸关方,是俄罗斯营造欧亚战略空间的关键伙伴,但也需借重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传统影响。中俄在欧亚战略空间的合作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复杂地缘情势和挑战,亟需通过文化合作予以应对。中俄有较完善的文化合作机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仍存在许多挑战:官方主导、政治驱动色彩浓厚,缺乏经济和社会基础;以双边为主,缺乏多边框架;缺乏欧亚范围内的文化合作统筹和协调机制。中俄在欧亚战略空间的文化合作还面临如下难题:双方目标、方向分歧;俄罗斯对中国崛起的矛盾与防范心理;民意基础薄弱和双方在欧亚战略空间的文化短板与社会赤字。中俄应加强战略文化协调,建立立体合作体系,加大战略投入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以“中俄+”的形式推动欧亚战略空间的文化合作;加强国际战略传播协作,增进欧亚地区多元文化叙事,共同塑造欧亚大陆的话语权和观念秩序。  相似文献   

15.
在俄罗斯 1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存在着东方与西方两种文化因素的相互角力。两者共同作用于俄罗斯社会思想的形成及政治体制的变革,使俄罗斯逐渐成为既学习借鉴“西方”经验,又结合“东方”色彩,且又不同于两者的“欧亚主义”的典型特例。俄罗斯政治文化中所特有的包容性与务实精神,使外来文化成为其实现“神圣俄罗斯”帝国梦想的“加油站”。而独特的“俄罗斯思想”无论在何种处境中,都将具有永恒价值和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涧南的专著《新欧亚主义研究》于2008年8月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是作者多年研究的成果,资料翔实,观点新颖,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对于俄罗斯是否具有不同于西方的、独特的"文明密码"这一论题,许多俄罗斯保守政论家持不同意见.分析这些争议的目的 在于,试图理性阐释为何要思考这类问题以及这类话题为何值得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予以关注.无论如何,学者们都不得不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俄罗斯会吸纳西方社会文化的最新事物吗?如果不会,那么又该如何解释这种对变革的抵触情...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文化的矛盾性及其形成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文化具有内在的矛盾性,这与俄罗斯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紧密相关。俄罗斯的自然地理条件对其文化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俄罗斯处于东西方交界处,地理位置独特,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碰撞、汇合并相互影响;亚洲生产方式的深化及东方独裁专制的强化与社会上层欧洲化的矛盾分裂;俄自身的多神教文化与拜占庭文化及斯堪的纳维亚文化的对立统一等,这些因素都对俄文化的矛盾性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很久以来,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在社会互动中不断引发新的矛盾和对立.这种矛盾和对立,既源于客观现状,又源于情感及观念.换言之,由矛盾和对立引发的冲突,不仅源于两种文明间客观存在的物质性差异,而且源于双方对对方文化认知及解读的观念性差异.文章以拉什迪的<撒旦诗篇>、"丹麦漫画事件"和美军士兵涉嫌亵渎<古兰经>为典型案例,试图讨论这样一个事实:顺利和成功的社会互动,除了相互尊重、互利共赢,还需要在一系列问题上达成共识,即拥有"共有知识".如果双方所拥有的"私有知识"差异过大,甚至截然相反,而且又缺乏良好的沟通,各自以"私有知识"去解释他人的行为及其意图和动机,那么就很容易由于"文化曲解"导致"文化敌意",进而引发冲突,双方的社会互动就很容易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20.
欧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现象,从狭义上讲,是指一部分在内战后流亡海外的青年俄罗斯自由派知识分子的观点体系。其理论构建的基础是关于位于欧洲和亚洲之间的广阔空间——欧亚的社会文化特殊性的理念,而欧亚的主体则是俄罗斯。这一特殊性在上述思潮的纲领性文件中(1927)指出,“尽管它(欧亚)的统治者总是努力模仿西方,作为帝国的俄罗斯也同样是一种在欧洲和亚洲都找不到一个类似者的独特的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