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一、边远山区经济发展缓慢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的四大寨,是猛冲、猛林、卡塞、晒瓦四大较大片区的自然村寨的简称。全乡有九村四十二组(每组即为一个独立的自然村寨)、1382户、7832人,其中苗族占总人口的78.07%,布依族占1O.32%,是个苗族布依族聚居的山区乡。该乡位于东经  相似文献   

2.
李宁 《今日民族》2001,(5):30-32
宝华村,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境内,落恐尖山北麓,海拔1930米,村民大部分都是彝族,只有少数几户为哈尼族。当地的彝族称这个村子为“么底迷”,“么”指刺竹;“底”意为生长茂盛;“迷”为地方,意即竹林茂盛的村子。 村子始建于清代康乾年间,在此之前,今宝华村村民的祖先散居在大科寨、阿甲格、茶优、韦前等地。据说,当年先祖居住的这几个地方气候炎热,可产双季稻,但村民都不太适应炎热的气候,加之各方盗贼蜂拥而至,村民们常遭劫掠,难于安身。当时,今宝华村一带为密不透风的竹林,耕牛常跑到竹林附近吃草、…  相似文献   

3.
距文山城18公里的地方,有一个绿树成荫、青山环抱的彝家村──大兴寨。这里居住着勤劳朴实、能歌善舞的407户彝族人家,2019个人口。据笔者所知,大兴寨是文山州内彝族聚居的最大村寨,有一定的知名度。究其原因:一是该村重视教育,读书人多。虽然全村生活并不怎样宽裕,但读书的积极性却很高。不管家庭怎样困难,只要孩子愿意读书,背草卖柴打工也要挣钱供娃娃上学。小学人学率、毕业率很高,升初中的人也不少。在全县彝族村寨中,这个村在外工作的人也相对多一些,首都、省府、州、县都有这个村的人。二是民间艺人武艺较高一筹,村民团…  相似文献   

4.
云龙山苗族村座落在距安宁市37公里的云龙山慈云寺旁,隶属于安宁市县街乡雁塔办事处。自1953年始逐渐有各地的苗族同胞搬迁至寺旁居住安家,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形成村落,现已发展为27户98人。由于云龙山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水、电、路不通,农业生产基础十分薄弱,苗族同胞一直难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是安宁市政府扶贫攻坚的重点村之一。安宁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曾经多次深人到苗族同胞家中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经过反复论证,决定把云龙山苗族同胞全部搬迁到自然条件较好的高山。高山原属安宁卫生局疗养院,占地2639亩,有可耕种土地…  相似文献   

5.
1998年,已经连续两年荣获镇雄县两个文明建设先进乡(镇)的以古彝族苗族乡,再次被镇雄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先进乡(镇),同时也是昭通地委、行署表彰的56个“基层树形象先进单位”中唯一的民族乡。透过荣誉与收获的氛围,人们感激以古彝族苗族乡的好班长、好书记———曾维雄。正是这位干部,带领以古彝族苗族乡14000多各族人民,在素有“镇雄的西藏”之称的土地上创造了奇迹,用辛勤的汗水浇开了全乡整体解决温饱的“幸福花”;正是这位干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带领全乡干群一道,谱写了彝族苗族以古乡扶贫攻坚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6.
王洪伟 《今日民族》2005,(11):16-18
姑娘节,是阿噜人独特的民族传统节日。阿噜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居住在红河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老集寨乡的阿噜大山上。老集寨乡,位于金平县西部,距县城121公里,辖7个村委会,83个自然村,在这里居住着哈尼、彝、苗、瑶、傣等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9%,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乡。到了乡政府所在地老集寨,我们才知道这里离阿噜人居住的罗盘村还有7公里,于是,便继续驱车前行。经过半个小时,汽车翻过一个村口,掩映在绿树丛中的罗盘村便呈现在眼前。站在山顶极目眺望,我们觉得眼前的罗盘村这个彝家山寨与其他的彝族山寨相比,很有…  相似文献   

7.
《创造》1995,(Z1)
积极开发摆脱贫困耿家营乡政府宜良县耿家营乡是一个彝族苗族乡,全乡有9个办事处,72个自然村,3881户,16286人,是一个产业结构单一的纯农业山区乡。全乡有土地面积204平方公里(30.6万亩),其中可耕地5.5万亩,荒山、荒坡和疏林地3.5万亩。...  相似文献   

8.
大坝村是大方县鸡场乡的一个村庄,全村管辖4个村民组(黑泥、大坝、麻窝、岩头),总户数481户,总人口1695人;该村群众以苗族、彝族、汉族、水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1215人,占总人口的71.7%;全村总面积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01亩,人均耕地面积0.89亩;以前,这里的村民住低矮的茅草房,村中卫生环境极差,村民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9.
正南涧彝族自治县境内居住着汉、彝、白、苗、布朗、傈僳等2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11.2万,占总人口数的50.3%。发展路上,为了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南涧县对人口较少民族布朗族实施"整族帮扶整乡推进"行动计划、对生产生活环境恶劣的彝族群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对居住在山区贫困程度较深的苗族村落实施整族脱贫工作……民族帮扶政策的暖风吹进南涧的村村寨寨,吹出了一个个民族团结、产业初成、民生改善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10.
文兴乡是宣威市7个贫困乡之一,居住有汉、彝、壮、布依等民族,乡第一中学在2002年12月组织师生到距乡40多里以外的文兴乡白药村委会官寨“温饱村”参观,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民族团结教育课。官寨村是宣威市扶贫办公室的挂钩扶贫点,也是文兴乡两个温饱示范村之一,是白药村委会最为贫困的自然村,有20户人家,11户汉族,9户彝族,共有人口91人。近年来,白药村党支部、村委会在文兴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宣威市扶贫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为使彝族同胞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加大扶贫力度,多方求助,2002年1月正式启动官寨彝家温饱示范工程,并于8月完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