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佐人 《现代领导》2009,(6):35-35
“学必得之” 《三国志·吕蒙传》引《江表传》记叙了东吴孙权劝吕蒙读书的脍炙人口的故事。吕蒙认为自己是个武将。又不去专搞什么经学去作博士.便推说:“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孙权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今涉猎见往事耳。”接着孙权便举自己、汉光武帝、曹孟德读书的事例劝导吕蒙.中间还讲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学必得之”。意思说:只要肯学.就会有收获,就会见效。从此,“蒙始就学,笃志不倦”,  相似文献   

2.
三国时 ,吴国名将吕蒙骁勇善战 ,屡建战功 ,但因其学识浅薄 ,人称“吴下阿蒙”。一次晋见孙权时 ,孙权问他最近读了些什么书 ,吕蒙说 ,杂事缠身 ,无暇读书。孙权说 ,你的事情难道比我还多吗?我每日还手不释卷。一句话说得吕蒙脸上红一阵白一阵 ,从此挤出时间发奋读书。过了一个时期 ,鲁肃因事与吕蒙交谈 ,吕蒙旁证博引 ,玑珠迭出 ,鲁肃大为震惊 ,问过缘由 ,不由叹道 :“子明(吕蒙字)非复(不再是)吴下阿蒙!”三国纷争 ,军旅事繁 ,没有时间读书 ,这条理由确实堂而皇之。就象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抱怨 :“早上一睁眼就连轴转到夜里十二点 ,…  相似文献   

3.
史源 《政策瞭望》2008,(6):56-56
东吴名将吕蒙,少年时家境贫困,没有条件读书,但他作战英勇,屡立战功。孙权继位后,就提升吕蒙做平北都尉。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派吕蒙为先锋,亲自攻打黄祖,以报杀父之仇。吕蒙没让孙权失望,他斩了黄祖,胜利回师,被提  相似文献   

4.
三国时有个故事。吴国大将吕蒙以骁勇著称,但因知识浅薄,人称“吴下阿蒙”。一次晋见孙权时,孙问最近读了什么书,吕蒙说,杂事缠身,无暇读书。孙权说,你的事情难道还比我多吗?我每日还手不释卷!一句话,说得吕蒙脸红,从此挤时间发奋读书。过了一个时期,鲁肃因事路过吕蒙处,言谈间,吕蒙旁证博引,矶珠迭出,鲁肃大惊,问过缘由,不由喜上眉梢,感叹道,“子明(吕蒙字)非复(即再也不是)吴下阿蒙!”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中有一则陆逊拜将的故事。说的是刘备为报杀弟之仇,亲率大军直扑东吴。孙权惊慌失措谓众将曰;“周瑜、吕蒙俱亡,谁能担任大将?”满朝文武皆无计可施。这时,谋士阚泽出班奏曰:“现有擎天柱,如何不用耶?”孙权急问何人。泽曰:“现有陆伯言在荆州,此人名虽儒生,实有雄才大略,以臣论之,不在周郎之下——主上若用之,破蜀必矣。”阚泽话音刚落,老臣顾雍反对:“陆逊年幼望轻,恐诸公不服,若不服则生祸乱,必误大事。”但孙权自有主张: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中有一则陆逊拜将的故事。说的是刘备为报杀弟之仇,亲率大军直扑东吴。孙权惊慌失措:周瑜、吕蒙俱亡,谁能担任大将?满朝文武亦无计可施。这时,谋士阚泽出班奏日:“现有擎天柱,如何不用耶?”孙权急问何人。泽日:“现有陆伯言在荆州。此人名虽儒生,实有雄才大略,以臣论之,不在周郎之下,主上若用之,破蜀必矣”。阚泽话音刚落,老臣顾雍反对:“陆逊年幼望轻,恐诸公不服,  相似文献   

7.
刮目相待     
[孫權勉吕蒙以讀書開益,]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覧見,舊儒不勝。後魯肅上代周瑜,過蒙言議,常欲受屈。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三國志·吕蒙傳》注引《江表傳》 [譯文](簡體字) [孙权勉励吕蒙,要读书开阔眼界、增加知识,]吕蒙才开始学习,坚持不懈。他所读到见过的书,老年有学问的人也不能超过。后  相似文献   

8.
《政协天地》2009,(8):62-64
《灰阑记》的作者李潜夫,字行甫,一字行道,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元代前期著名剧作家。贾仲明为其所撰陵波仙髋词云:“绛州高隐李公潜,养素读书门镇掩。青山绿水白云占,净红尘、无半点。纤小书楼插牙签,研架珠露《周易》点,括淡齑盐。”其中提供了许多信息,例如说他是一位“高隐”,深居山中,  相似文献   

9.
成语“悬梁刺股”,兴许人们并不陌生。《战国策·秦策》:(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睡废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元无名氏《马陵道》楔子:想着咱转笔抄书几度春,常则是刺股悬梁不厌勤。  相似文献   

10.
一、盘铭 《礼记·大学》记载:汤之《盘铭》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是说商汤王将箴言刻在盥洗的铜盘上。告诫自己要坚持经常进行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不断弃旧图新。  相似文献   

11.
闲来读书.看到关于范敬宜先生的两件事:一是1984年,范敬宜从《辽宁日报》副总编任上调任文化部外文局局长,上任后,他给远在上海的母亲写信报喜。范敬宜原以为母亲会为儿子的高升高兴的,没想到母亲给他回信只写了8个字,  相似文献   

12.
学贵力行     
《弟子规》上说:“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意为学了圣贤的名言名句,如果没有去力行圣贤的教诲,只会增长自己的浮华之心,甚至养成傲慢无礼的态度,成就不了圣贤君子。孔子在《论语》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习”就是要在生活中去练习,把所学到的东西不断地去实践。中国古人说,读书志在圣贤,读书贵在变化气质。目的也是使人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最后成就圣贤人格。  相似文献   

13.
大宋春秋     
赵普之奸(下) 赵普除了危言耸听、离间君臣关系以外,还嫉妒陷害同僚。 赵普少年时读书不精.因此学识不深。《宋史》中说:“普少习吏事。寡学术。”作为一位一统王朝日理万机的宰相,赵普的学识水平已明显与担任的职务不相符合。宋太祖曾多次向赵普问及前朝制度.他都无法回答。  相似文献   

14.
花了几天工夫,好好读了一本书。平日自己只是乱翻书,兴之所至,信手拈来,一目十行,不求甚解,岂敢轻言读书,一说到读,就一定是认认真真恭恭敬敬的学习了。书名《蒙学便读》,收录《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幼学琼林》等传统蒙学教材十六篇。读后什么感觉呢,相见恨晚,就这四个字。  相似文献   

15.
学者冯克利有一本论文集,书名叫《尤利西斯的自缚》。最近在《读书》等杂志,又接连看到有文章在讲尤利西斯自缚的故事。荷马史诗《奥德赛》里,关于尤利西斯的故事是这样说的:在经过艾艾埃岛的时候,英雄尤利西斯为了抵挡海妖的歌声诱惑,避免触礁身亡的命运,让同伴把自己绑缚在桅杆上,并且用蜡封住耳朵。即便这样,尤利西斯在隐隐约约听到海妖天籁般的歌声时,仍然把持不住自己,身体不停地颤抖,力图挣脱绳索。  相似文献   

16.
史源 《政策瞭望》2007,(6):56-56
三国时期东吴孙权知人善任,突出表现在他一生中四次任命都督上。统领东吴兵马的都督依次是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这四人为东吴开疆辟土、开展外交、抵御外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司马光生性不喜华靡,素以俭朴自守。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时,住在城郊西北一个小巷中,居所极为简陋,仅能挡风遮雨。夏天为避暑热,他请工匠挖地丈余,用砖砌成地下室,读书写作其间。大臣王拱辰当时亦居洛阳,所建宅第凌天高耸,最上一层称朝天阁,洛阳人戏称:“王家钻天,司马入地。”邵康节则打趣说:“一人巢居,一人穴处!”  相似文献   

18.
读书     
《当代广西》2014,(21):61-61
正《百岁拾忆》马识途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定价:48.00元本书是百岁老人马识途先生追怀过往、反思历史的回忆录,是他学习巴金说真话的书。马识途先生的人生,波澜壮阔,多姿多彩。本书从他的家世、童年写起,追忆了他求学、参加革命、搞地下工作的精彩故事,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从事建筑和科研管理工作及身经各种运动漫长、坎坷的历程。他的旺盛的生命力和不竭的创造力,都让人赞叹不已,油然而生见贤思齐的念头。  相似文献   

19.
马尔克斯曾说,直到有一天他读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才让他明白什么是写作的真正力量:“震撼是显而易见的,我忘记了40摄氏度炎热的天气,犹如拉响了一根爆破筒。”海明威用简单、清晰的结构和语言把握复杂深邃的现实生活的天才使他获益匪浅。《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从叙事上可以看出马尔克斯受到了海明威风格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0.
苗振亚 《今日广西》2007,(15):63-64
谈到读书,我最佩服20世纪上半叶那—代文化名人。他们读书多,更读得精,动不动一部大厚书就能背下来,真是了不得的功夫。 从《八十忆双亲》里,知道钱穆9岁就能背诵《三国演义》。此事值得一录:那是一个晚上,父亲去镇上的烟馆议事,钱穆跟随同往。进了烟馆,一客忽然问钱穆:“听说你能背《三国演义》,是真的吗?”钱穆点头。又一客问:“今晚可以试试吗?”钱穆又一点头。于是,按照客人要求,他开始背诵“诸葛亮舌战群儒”。一面背诵,—面表演,把诸葛亮与张昭等人的语气动态,表演得淋漓尽致。大人称奇,小钱穆当然免不了有些飘飘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