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李振华 《法制博览》2023,(16):31-34
从法哲学视角对民事程序选择权的确立基础可从程序正义理论、程序主体性原则、多元化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发展趋势和我国民事诉讼体制转型等四个方面予以探讨。程序正义理论中的程序参与性原则和程序主体性原则为民事程序选择权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根基。当下多元化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趋势和我国民事诉讼体制的转型为民事程序选择权提供了充分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2.
收容教养程序在性质上属于有别于刑事诉讼程序的司法程序,其正当性的价值体现在确保收容教养实体结果的正确性、防范收容教养申请和决定机关权力滥用和保障收容教养被申请人的程序权利,其正当性要素包括程序参与、程序公正、程序公开、程序理性和程序及时等内容。我国收容教养程序应以决定主体、审理程序为核心兼及程序的启动和决定的执行程序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构建。  相似文献   

3.
马德天 《法制博览》2013,(10):111-112
小额诉讼程序的正式立法是顺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新期待的重要体现。但是小额诉讼程序在实践中如何具体操作尚未细化规定,尤其是该程序的启动目前采用的强制适用,对当事人的程序保障造成较大影响。本文通过对小额诉讼程序启动权的定义、性质、现状、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了法理和实证分析,并结合司法工作经验对如何规范小额诉讼程序启动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构想。  相似文献   

4.
新民诉法增加了小额诉讼程序。笔者认为小额诉讼程序即是简易程序再简化程序,小额诉讼程序与普通程序的转换实质即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的转换,尝试具体司法适用情形的解释分析。  相似文献   

5.
张梦雪 《法制博览》2015,(5):116-118
程序正义源起于西方法律文化,在英国最初表述为"自然正义原则",在美国发展为正当法律程序,在法国、德国等大陆法系国家的具体规定中也有明确体现。从自然正义原则到程序正义理论的形成、发展,并在实践中日臻完善,用了近八百年的时间,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完备的理论和应用体系,研究分析国外程序正义的实践经验,对探究我国法治建设中程序正义的实现途径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特别程序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未成年人刑事诉论程序必须以未成人的身心特点作为自身的归依,以区别于广泛适用于成年人的普通刑事诉讼程序,同时又体现了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作为特别诉讼程序的特点。刑事诉讼程序具有的打击犯罪的使命以及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保护的关注,构成了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格调。尽管目前在世界上, “福利”模式与“司法”模式有不断融合的趋势,并且刑事诉讼追求的是保障人仅和打击犯罪的双重目标,但是在目前, 我国的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特别程序还是要强调对未成人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程序正义是法治社会一个基本原则,也是刑事诉讼一个重要理念,偏离程序正义会严重损害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影响司法公正和法律的权威。本文从刑事诉讼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程序正义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最后从思想、立法、制度和从最低限度的要求上提出如何落实程序正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遏制侦查权的滥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刑事诉讼法》将刑事辩护的阶段提前至侦查阶段,加深了对被追诉人的诉讼权利保障。实体辩护与程序辩护不可分割、相辅相成,辩护人应根据刑事诉讼的发展规律与刑事诉讼各阶段的特点,突出实体辩护与程序辩护在不同诉讼阶段的偏重,最大限度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侦查阶段以程序辩护为主、实体辩护为辅;审查起诉阶段实体辩护与程序辩护并重;审判阶段以实体辩护为主、程序辩护为辅。  相似文献   

9.
马双柱 《法制博览》2015,(8):177-178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增加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中的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但是对这一新增程序的制度涉及还不完善,尤其对于至关重要的证明问题规定不够完善合理。从这一程序的性质入手,讨论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证明责任、证明对象、证明标准等问题,对进步一完善该程序的证明制度具有提供重要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王优敏  张捷 《法制博览》2013,(11):191-192
新《刑诉法》、《高法解释》明确了非法证据的相关规定,但较为原则,有待细化。本文从非法证据概念、非法证据排除启动程序、审查程序、证明责任、标准、救济程序等角度,对非法证据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理解,并对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