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湘潮》1984,(3)
在毛泽东同志九十诞辰出版的《毛泽东书信选集》一书,收录了毛泽东的三百七十二封信件。收入此书最早的是一九二○年十二月一日致蔡和森等在法国留学的新民学会会员的信,最后一封信是一九六五年九月二十五日给邓颖超同志的。在几百个受信人中,受信最多的是黄炎培,他共收到十七  相似文献   

2.
李敏 《湘潮》2018,(1):46-49
五四时期,湖南涌现了一大批女界豪杰,如向警予、蔡畅、缪伯英、杨开慧等,都是众所周知、耳熟能详、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然而,有一位早期即参加新民学会、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活跃在轰轰烈烈的驱张运动和湖南妇女运动一线的杰出女性却不为人所熟知,甚至被人渐渐淡忘.她,就是英气逼人、被毛泽东称之为“思安先生”的李思安.  相似文献   

3.
美国学者斯图尔特·施拉姆著的《毛泽东》(中译本1987年12月红旗出版社出版)一书比较系统地分析了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到“文化大革命”初期的活动和政治思想,是很值得一读的。但是,书中也有不少史实错误,现将其中部分例举如下: 1.“蔡和森……是六个孩子中最年长的一个”(第17页)。蔡和森的父母共有6个孩子,他是第五个,蔡畅是他的妹妹。2.新民学会“其成员最后都参加了共产党”(第24页)。新民学会的大部分成员参加了共产党,但不是全部参加。如新民学会的发起人之一肖子升就加入了国民党。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是在“法国租界一所正在放假的女子学校举行”(第43页)。中共一大召开的地点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这里  相似文献   

4.
1901年8月17日.夏曦生于湖南益阳县。早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夏曦就参加了新民学会,和毛泽东、何叔衡、蔡和森、李维汉、郭亮等一道从事革命活动。夏曦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二大”上曾和毛泽东等人一道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夏曦还曾任中共湖南区委员会委员.是北伐战争期间我党在湖南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党的“五大”上,  相似文献   

5.
1915年秋,邓中夏由郴县中学考入长沙湖南高等师范文史专修科,毛泽东的挚友蔡和森也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考入湖南高师,与中夏同分在文科乙班。杨昌济先生其时正在湖南高师和省立一师兼教。中夏十分崇敬杨先生的学识、理想和为人,他和蔡和森常在星期天到杨先生家拜访、求教。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三人在杨昌济先生家相遇了。蔡和森指着毛泽东向邓中夏介绍说:“这位就是我的朋友,一师的毛润之君”,就这样,邓中夏与毛泽东相识了。其时毛泽东求友之心甚炽,曾作过一署名“二十八画生”的征友启事。  相似文献   

6.
叶介甫 《党史纵览》2012,(11):37-40
萧三是湖南进步社会团体新民学会的发起人之一,中共创建初期的党员。他与毛泽东、周恩来、李大钊、任弼时、瞿秋白、胡志明等人交往密切,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国际著名诗人,是中国宣传毛泽东思想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7.
1918年6月下旬,在北京大学任教授的杨昌济先生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劝毛泽东去北大读书,还告诉他吴玉章、蔡元培等人发起并组织人到法国勤工俭学的消息。毛泽东阅信后非常高兴。8月15日,毛泽东偕萧子升、李维汉、张昆弟、罗学港、罗章龙等24名青年,启程前往北平。途经许昌的时候,毛泽东同罗章龙、陈赞周专程去了距许昌约30里的老城。老城是三国时魏国的都城。三国人物中,曹操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开一代诗风的诗人。在当时毛泽东等进步青年的心目中,曹操是相当被看重的。老城还有一些曹魏的历史遗迹。毛泽东等三人在魏…  相似文献   

8.
何立波 《党史博采》2011,(1):56-59,61
在中共早期党史上,易礼容是一位重要人物。他1919年加入新民学会,1920年与毛泽东、何叔衡等创办长沙文化书社,1921年参与在湖南建立共产党组织的活动,和毛泽东、何叔衡同为湖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湖南党支部“三人小组”,是湖南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1893—1976),湘潭人。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简称“一师”)学生,新民学会发起人和实际负责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主要成员,党的一大代表。历任中共湘区委书记,中央农委书记,红一方面军总政委,中央政治局主席。从七届一中全会起直  相似文献   

10.
正1918年8月15日,青年毛泽东为新民学会赴法勤工俭学的事,由长沙乘火车来到北京,这是他第一次走出家门的长途之旅。他没有去法国,而选择留在北京。10月,经恩师杨昌济的介绍,被安排到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书记。一直以来,关于青年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的任职多说是图书馆助理员,这似已成定论。据1920年《国立北京大学职员录》,北大没有图书馆助  相似文献   

11.
茅文婷 《党建》2023,(3):67-68
<正>从妙高峰下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往西,过湘江,再步行一段,就到了岳麓山脚下一个叫刘家台子的地方。这条路青年毛泽东常走,因为租住在刘家台子的是他在湖南一师的同窗蔡和森一家。在这里,毛泽东、蔡和森等一群追求进步的青年成立了新民学会,并在新民学会的先进分子中秘密组建了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如中国妇女运动的领导者蔡畅所言:“新民学会建党先声,毛蔡寄庐流芳千载。”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20,(7)
正1918年4月,在毛泽东、蔡和森等人的倡导下,新民学会在长沙湘江之畔蔡和森寓所成立。历史上,新民学会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组织人才基础和斗争实践基础。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宗旨作为一个学术进步团体,新民学会初创时定期举行会议,讨论各种思想问题和国内外形势,探讨中国  相似文献   

13.
《世纪桥》1994,(Z1)
毛泽东青年时代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有四位老师对他的思想和业绩有过重要的影响和帮助。首先是杨昌济先生,即杨开慧同志的父亲。杨先生教伦理和哲学。毛泽东学问渊博,中西哲学无所不况,是与杨先生的早年教育分不开的。其次是袁吉六先生。他是湖南保靖的举人,在第一师范教书多年,写得一手好字,作得一手好古文。毛泽东后来回忆说:“我能写古文。乃得力于袁吉六先生.”第三位是徐特立先生。他是我国德高望重的无产阶级革命前辈,是杰出的革命家、教育家。在1937年庆贺徐老60寿辰时,毛泽东宣读了热情洋溢的祝寿信:“你是我二十年前的…  相似文献   

14.
正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日理万机,昼夜为国事操劳,可是他依旧牵挂着故乡那些为革命献身的烈士遗属,总是想方设法关心和爱护他们,竭尽所能地去帮助他们。一陈昌,长沙浏阳人,是中共成立初期的党员之一。早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与毛泽东同学。后加入湖南新民学会,成为骨干成员。陈昌和毛泽东之间,常有书信来往。1920年7月,毛泽东、陈昌等人在长沙创办了文化书社,利用进步书刊宣传新文化和马列主义。这年  相似文献   

15.
1918年4月,毛泽东倡导成立新民学会,学会章程中,他规定会员“不虚伪、不懒惰、不赌博、不狎妓”,体现了朴素无华崇尚进取的精神.1920年5月,毛泽东在上海半淞园召集当时在沪的新民学会会员开会.鉴于当时不少进步团体因组织涣散、作风漂浮、思想成份复杂,最后终于完全分化的实际情况,他告诫新民学会必须注意基础,“可大可久的事业的基础即筑在这种“潜在切实的态度”之上.在毛泽东的倡导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没有赴法勤工俭学,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毛泽东认为中西文化都有缺点,都需要改造,应先打好本国文化基础再出国,那时候可以和西方文化、西方国情进行深层比较、甄别,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如果在出国前没有扎实的国学底子,移植的洋文化必然不适合中国国情,不能指导实践、解决中国问题。其二,这是新民学会为了合理配置人才所做的理性分工。新民学会各方面的发展客观上需要有骨干会员留在国内活动,新民学会大多数成员赞同毛泽东留在国内。其三,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毛泽东把眼光和兴趣从西欧转向俄国,学习俄国文明以改造中国和世界成为他的新选择。其四,随着国内政治斗争形势的迅猛发展,毛泽东投身于火热的社会活动和实践,客观上也不允许他有“闲暇”赴苏俄了。  相似文献   

17.
正谢觉哉(1884-1971),湖南省宁乡县人,被毛泽东亲切地称为"谢胡子"。毛泽东与谢觉哉的革命友谊源远流长,早在五四运动爆发后不久,两人就开始并肩作战。谢觉哉1921年经毛泽东介绍参加了新民学会,1925年在长沙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5月到中央苏区后曾任毛泽东的秘书。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初次相识结友谊毛泽东与谢觉哉第一次见面是在1920年9月初。当时,谢觉哉的同乡好友何叔衡任湖南教育通俗报  相似文献   

18.
《湘潮》1989,(10)
1918年4年14日,毛泽东、蔡和森等13名青年发起成立了我省第一个进步青年团体——新民学会。该会自成立到1921年解体,存在3年时间,会员最多时有70余人。从1918年夏开始,会员分成两部分活动:一部分以毛泽东为首,在国内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一部分以蔡和森为首,赴法勤工俭学,积极寻求革命真理。1921年年初,学会宗旨由“革  相似文献   

19.
正1918年8月,受新民学会委托、正在北京为组织赴法勤工俭学而奔走的蔡和森,给毛泽东写了一封充满激情的信。他在信中提出:"果为君子,无善不可为,即无恶不可为,只计大体之功利,不计小己之利害。墨翟倡之,近来俄之列宁颇行之,弟愿则而效之。"此时距离俄国十月革命还不到一年,蔡和森就明确表示了学习列宁的意向。人们往往因此而注意到他在新民学会会员中第一个吹响了欢迎十月革命的号角,但很少注  相似文献   

20.
何叔衡烈士死难处纪念亭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濯田镇梅迳村。 何叔衡(1876-1935),湖南省宁乡人。1914年,何叔衡与毛泽东相识于长沙并成为挚友,1918年4月与毛泽东等组织成立新民学会并任执行委员长,1920年与毛泽东等发起组织俄罗斯研究会,并共同发起成立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何叔衡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执行委员、监察委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