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的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的奋斗目标.技术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科技进步的明显标志,是社会生产力发展进步的助推器和加速器,是经济腾飞和增强综合国力的前提和关键性基础条件.作为促进和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地方技术创新立法,如何处理好立法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确保从法律制度建设上切实促进和保障技术创新工作的有效开展,并使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和地方立法共同面临的实践性课题. 相似文献
2.
3.
统筹区域发展是艰巨、复杂、长期的事业,亟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借鉴国际经验,以法律来保障其实施。现行财政税收法律在统筹区域发展上存在不足,需要从立法宗旨和基本原则、立法结构和主要内容、法律执行、法律监督以及法律责任等几方面共同构建统筹区域发展的财政税收法律。 相似文献
4.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地方政府立法工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为建设法治政府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法律制度保障,就必须全面深刻理解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科学发展的理念和精神实质,坚持科学立法,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地方政府立法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区域协同立法对解决地方立法间的冲突、构建一体化的区域法治环境、促进区域内的深度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我国立法规定了区域协同立法制度,但在实施中仍存在法律规范供给不足的问题,包括协同主体存在争议、协同权限不明确、协同形式未确定、协同立法效力未明确,以及协同的底线未划定等。应基于区域合作及协同立法的现实要求,加强区域协同立法制度实施的法律规范供给,尤其要根据区域协同立法内容“一致性”或“互补性”及协同立法形式的“紧密型”特点,明确具有立法权的地方政府的协同立法主体地位和立法权限,鼓励创新协同立法形式,赋予协同立法文本更高的法律效力。此外,还要划定协同立法不能形成新的区域保护主义的底线。 相似文献
6.
7.
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跨省市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已十分明显。但目前我国各省、市各自为政的地方行政立法现状不适应这一客观要求。借鉴欧盟法在其成员国中直接适用和优先适用的成功经验,我国可构建一种能在一定经济区域内的各行政区划内统一适用的区域行政立法模式和体系,这是介于国家行政立法与现行地方行政规章之间的行政立法合作模式,它对于协调目前地方行政立法冲突、适应和促进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是一种较为有利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城市反腐倡廉建设处于重要地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一些城市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把落实反腐倡廉决策部署与推进城市建设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建设廉洁城市的目标,在加强城市反腐倡廉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可喜成绩。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从反腐倡廉工作全局出发,从促进和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高度,把 相似文献
10.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的国家战略。近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地方立法协调实践探索,呈现出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几种典型样本,并各具特色及示范价值。进入新时代后,区域地方立法协调面临诸多国内无先例可循的新问题。根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等时代新要求,需要重点思考我国区域立法协调的发展空间、聚焦领域和可能的溢出效应等理论难点。从已有的样本探索和发展趋势看,区域内跨省市的大气、水流等生态环境共保共治问题,区域市场一体化及区域营商环境共建问题,区域一体化示范区共建问题等,将是今后我国区域地方立法协调的侧重点和聚焦点。 相似文献
11.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几个立法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法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标志着中国的立法(法治)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以立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应当树立全面协调发展的立法观念,统筹经济立法与社会立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经济社会权利保障,统筹经济社会立法与整个法律体系的协调发展,统筹经济社会立法与法律实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法学视角,首先简要概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内涵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法律制度的内涵;其次,指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立法基础,即《联合国宪章》、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最后,选取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指出了我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法律适用问题。立足法学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期望可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法律制度相关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3.
吴邦国委员长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如期形成,这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必将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有力保障。回顾、总结上海30年地方立法之路,前瞻地方立法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检察机关不断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发展意识,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立足点,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得到明显增强,为防止和消除腐败因素、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必须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目标,进一步加强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公务员队伍建设,为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充满活力的社会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确地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是有效推进我国省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前提.本文从两个维度、八个领域遴选了29项指标,建立了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我国省域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的测度体系.采用变异系数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计算得到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度、社会发展度和经济社会综合发展度;采用离差分析法和几何平均数法,计算得到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从测评结果可以得到以下启示:重点发展民生,藏富于民;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环境保护;重视科教事业和人才培养;注重宏观整合,促进区域协调. 相似文献
16.
17.
地方立法权是宪法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充分发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好地发挥立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陕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西部强省的新阶段,随着经济转轨、体制转换、社会转型的深入推进,立法的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重。地方立法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我们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弘扬地方立法优良传统,关注热点、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这是湖北首次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大立法事项,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通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窃以为,条例的出台,对于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水环境,保障用水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课题组 《法治研究》2010,(5):46-52
一、新时期新阶段推进立法科学化的现实意义科学立法可以理解为遵循科学的知识和理论的指导,正确认识事物存在及变化发展的状态、原因,准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使法律制度的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处于一种相对均衡的状态。从立法实践看.影响和制约科学立法的因素主要包括立法理念的先进性.立法调整对象选择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