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4 毫秒
1.
网络舆论视域下的执政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樊金山 《新东方》2009,(3):42-45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其特殊作用正日益显现。从2007年的重庆“钉子户”事件到山西“黑砖窑”事件再到陕西“华南虎”事件,从2008年的“贵州瓮安”事件到“娄烦事故瞒报”事件再到年底的“天价香烟局长”事件。在这些事件中网络舆论正成为舆论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舆论使执政党、地方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  相似文献   

2.
从近年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看,党群关系、官民关系有趋于紧张的倾向:从瓮安事件到石首事件,愤怒的民众直接把矛头指向官员;从“躲猫猫”到“邓玉娇”案,网民从网络走进现实,政府的公信力受到挑战;从“天价香烟门”到“替谁说话”,民众对个别官员的不信任蔓延至对官员群体的不信任……  相似文献   

3.
2005年,是危机事件频发的一年,“矿难”、“苏丹红”、“甲醛呻酒”、“松花江水污染”、“天价医药费”等等,成为留存在中国公众心目中“危机”的代名词:从国际品牌到国内企业,从高等教育到医疗卫生,从官煤勾结到环境污染,无论是营利性礼会组织、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还是政府部门.在这一年相继遭遇各类危机,很多事件成为媒体集中报道和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焦点或热点。  相似文献   

4.
白龙  李鹏 《辽宁人大》2008,(11):40-41
“人肉搜索”,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名词,正在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新宠”。从“网络虐猫事件”到“很黄很暴力”事件,从女白领的“死亡博客”到“赤裸特工”事件,成千上万的网民集体发起大规模的“人肉搜索”,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对这些事件的当事人进行“调查”“审判”。结果往往是公布的个人信息令其无所遁形,有时更伴随过激性攻击言辞与行为,令这些“搜索对象”的身心遭晋恶性压力。  相似文献   

5.
最近一两年的社会热点,总离不开网络。从“正龙拍虎”,到“秋雨含泪”,从南京官员抽天价烟,到郑州官员的“替谁说话”论,从“躲猫猫”事件,到邓玉娇案件……  相似文献   

6.
《创造》2010,(5):88-92
从沸沸扬扬的“苏丹红”事件,到令人震惊的“三鹿奶粉”事件,一段时间以来,类似的食品安全事件屡见不鲜,让人触目惊心。作为消费者,作为食品安全的直接关系者,我们在怀着忐忑心情的间隙,却迎来了“地沟油”。  相似文献   

7.
从红十字会“天价餐”事件到“郭美美事件”,再到河南“宋基会”事件……一连串慈善事件在社会上掀起了一场信任风暴。向来被认为是社会良心和仁义的慈善募捐事业,处在前所未有的风口浪尖上。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募捐的法律规范,使制度及时跟进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8.
又是一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今年上半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为这个“六一”提供了诸多可堪讨论的话题。 从年初的“微博打拐”,到南京小学生的“写诗讨假”;从西部儿童的午餐问题,到前不久的“五道杠少年”事件……这些事情,角度不同,却都关乎孩子,关乎孩子的生存权、休息权、健康权以及隐私权等等权利,因此,归根到底,都可以放到法律的范畴来考量。  相似文献   

9.
王萍 《中国人大》2009,(23):21-23
“三鹿奶粉”事件曝光后,“三聚氰胺”让人谈之色变。有人形容,“三鹿奶粉”事件用生命和健康作代价,进行了一次全民化学知识的普及运动。从“苏丹红”到“瘦肉精”,再到“三聚氰胺”,都是商家把不是食品添加剂的化工原料添加进了食品。真正的食品添加剂却因此背上骂名。  相似文献   

10.
《大连干部学刊》2013,(4):62-63
网络发展到今天,已经把社会变成了一张真正的“网”。在这张无形的、海量的“网”下面,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网民的眼睛。从“替谁说话”到“艳照门”、“日记门”.从“天价烟”到“手表哥”……五花八门的网络事件频发迭出,官员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各种各样的“网络门”,甚至会因此而落马。  相似文献   

11.
近期“负面新闻”层出不穷,17家央企审计公告披露诸多问题,央企身陷焦虑和困惑。上个月,审计署发布17家央企审计公告,从违规薪酬到纳税问题,从乱发福利到经营不善,均被查出数十项问题。在此之前,中石化广东公司曝出“天价酒”事件,中石化云南公司曝出乱发奖金事件,国家电网安徽公司曝出违规配公车及集资建房事件  相似文献   

12.
李小健 《中国人大》2011,(16):27-28
从18128例到27240例,仅间隔一年时间,2010年我国确诊职业病就比上年增加150.3%。据此,职业病进入高发期已是不争事实。而近年来一些职业病危害事件不断曝出,如深圳农民工尘肺门事件、河南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过劳死”、“毒苹果”、血铅超标事件等等,更是直观表明了职业病防治形势日趋严峻。  相似文献   

13.
舆情热词     
故宫的这场连环情节剧到第几幕了?从最开始的展品失窃、破案,到建福宫会所事件,再到锦旗错别字事件;从最开始的拒不认错,到后来的承认写错了字。我们原本以为故宫的这场连环大剧该就此收官了吧?谁想又出来个因为怀疑这系列事件当中有“内鬼使坏”,有人爆猛料说故宫建福宫下属的北京故宫宫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已开除所有员工。  相似文献   

14.
近来,台湾校园“霸凌”案例惊动台湾教育体系,甚至整个台湾社会,从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到台湾当局都纷纷宣示将“反霸凌”作为校园的重点工作。台湾校园发生了怎样的“霸凌”事件?为什么台湾校园的“霸凌”现象如此严重?如何才能预防这些严重校园“霸凌”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张媛 《人大建设》2007,(1):17-19
随着民主法治进程的推进,从“闭门立法”到“开门立法“已是大势所趋。近年,立法听证会逐渐成为立法民主化进程中的普遍事件,“听证”开始成为百姓耳熟能详的词汇。  相似文献   

16.
李铁 《前沿》2008,(5):195-198
毛泽东评价斯大林是一个有重大历史影响的重要历史事件。毛泽东评价斯大林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1956年3月17日晚中共中央召开扩大的书记处会议到1956年10月“匈牙利事件”发生为第一阶段。毛泽东对苏联公开支持,私下表示不同看法;为补救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造成的失误,被迫对斯大林公开进行全面的评价;当时思考的重心在批判教条主义,评价的侧重点是对斯大林的错误进行“反思”,以便从中吸取教训,为探索中国自己的道路服务。从1956年10月“匈牙利事件”发生到1961年10月苏共二十二大召开为第二阶段。由于波匈事件的发生,毛泽东开始强调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的消极作用,提出保护斯大林,重点是批判修正主义。从1961年10月苏共二十二大召开到1965年底中苏大论战结束为第三阶段。毛泽东彻底否定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的积极作用,公开为斯大林辩护,大批现代修正主义,并逐步形成“反修、防修”理论。  相似文献   

17.
从地沟油到瘦肉精,从有毒奶粉到染色馒头……近年来频频暴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意味着我国食品监管遭遇了空前的“道德难题”。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从“替谁说话”的割裂,到“跟政府作对就是恶”的骄横,从一些干部利用职权占据保障房、低保指标,到一些地方通过文件、审批,内部安排干部子女就业,透过这一系列新闻事件,我们也看到少数干部个人利益的“野蛮生长”,更感受到了种种不当个人利益对群众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热点七、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一、美国大搞单边主义布什宣誓就职美国第43任总统后,美国对外政策随之出现大幅调整,从执意发展国家导弹防御(NMD)系统,到最终退出《反导条约》,从拒不执行《京都议定书》,到中东政策的大幅摇摆,从单方面挑起美俄间谍纠纷,到处理中美撞机事件中的蛮横无理,布什主导的美国外交战略咄咄逼人,目空一切,单边主义甚嚣尘上,独霸心态表露无遗。布什政府上台初期,外交政策颇为强硬。二、“9·11”事件成为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转折点“9·11”事件后,反恐怖主义成为美对外战略的首要目标,形势的…  相似文献   

20.
从公众到媒体,都谴责“三鹿奶粉”事件制造者“唯利是图、背信弃义”。《人民日报》文章如此概括这根“背信”链条的环环相扣:明知道“三聚氰胺”是工业原料,偏要昧着良心将它加入牛奶;明知道牛奶贩子购买“三聚氰胺”居心叵测,经销商还主动送上门;明知道牛奶已掺入“三聚氰胺”,乳品厂照样制成各种产品销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