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4 毫秒
1.
在宋庆龄名誉主席病重的日子里,她在海外的一些亲属相继来到北京,多次去看望她,祝愿她早日恢复健康;有的守候在她的病榻前.在五月二十七日下午,本刊记者有机会在她家里会见这些亲属,向他们致以问候并作了采访. 会客室里挂着她珍藏多年的伟大革命先  相似文献   

2.
《台声》2020,(2)
正"这样的两岸公益服务,让我有机会了解历史,有机会成为圆梦人,更有机会融入两岸交流的浪潮中。"关于她周思妤,1990年出生,台湾新北人。2013年台大毕业后,从事媒体工作;2015年,考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读研究生。北大毕业后,应聘进入"今日头条"的寻人项目。  相似文献   

3.
在武汉某外企招聘会上,有位叫刘丽的女大学生前往应聘会计一职,初试时即遭到拒绝,因为她太年轻了,公司需要的是有丰富经验的资深会计人员。她没有气馁,对考官说:“请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参加完笔试。”考官答应了她的请求。结果她的笔试成绩最好,进入到第二关,接受人事经理的面试。  相似文献   

4.
忙起来的胡庚亮,每天要像男人一样去战斗,然而与以前不同的是,她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住更好的房子,穿更美丽的衣服,独立地工作挣钱,为自己爱美的生活投资。这样的生活,是当年初到北京的她所向往的,如今,她正慢慢实现……  相似文献   

5.
《两岸关系》2013,(12):62-63
“蜀道难,蜀道难,台湾娘子上凉山。跨越海峡,跨越偏见,她抱起麻风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她看起来无比坚强,其实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这是中央电视台给2011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张平宜的颁奖词。人们熟知她,是因为四川大凉山的一群麻风村的彝族孩子。而我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她,是缘于她带这群孩子利用暑假来到青岛进行半工半读的职业培训。  相似文献   

6.
夏莉娜 《中国人大》2010,(12):41-42
她是20世纪50年代最早出名的知青先进人物。1950年,刚刚建立的共和国急需各方面有文化的建设人才,她放弃继续上学或者进城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参加农业劳动。1951年春,她年仅16岁就被大家推选为互助组组长、带领农民搞生产,学文化,积极上交爱国粮。  相似文献   

7.
久闻特级教师沙福敏的政治课有特色,教学质量高,桃李满天下。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来到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学习。通过跟踪听沙老师的高三政治复习课、同她交谈、拜读她的教学笔记等,我受到启示,获益非浅。切实感到,她的教学经验很丰富,很宝贵,有灵光,值得同行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8.
张旭 《小康》2010,(2):80-82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野外与一只母狼邂逅,狼竟罕见地躺下与她亲近。从此,这位年轻美貌的女钢琴家开始了她与狼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她是拥有众多影后桂冠的王者;她是认真演戏、踏实做人的典范;她更是具有中国传统妇女美德的贤妻、良母、孝媳;她,就是归亚蕾,台湾知名资深女艺人。为了配合自己主演的电视尉《麻辣婆媳》的宣传,归亚蕾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也使我们有机会可以面对面坐下来,听这位德艺双馨、有口皆碑的台湾影坛常青树,讲述她自己的幸福人生路——  相似文献   

10.
早就听说,天津市有一名叫杨美琪的女台商,很善于经营,我希望结识她,苦于抽不出时间。8月的第一个星期六,机会终于来到了。  相似文献   

11.
杨光素.旅法名女画家,不久前。趁她回国看儿子的机会,我采访了她。年已七十有三的杨光素,看上去只有五十多岁的样子,皮肤白皙,热情开朗,高雅的气质中夹杂着“川妹子”特有的“辣”味,给人印象十分深刻。她穿着法国时装,话语快速简捷。  相似文献   

12.
刘翔 《人民公安》2010,(8):39-41
他,是一名普通的交警;她俩。是一对相依为命的残疾母女。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和她俩,在马路上相识了。  相似文献   

13.
娟子是个很有出息的女孩。去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名牌大学。并且很快获得了去国外留学的机会。当她兴冲冲回家办理有关出国手续时。继母却趁其不备将出国资料藏了起来。继母为何这样做?娟子是否能出国?她们两人之间究竟演绎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刘聪玲 《台声》2011,(8):55-55
我与她,偶然相遇,从此不再见面,没有机会再去找她,甚至连她的联络方式都丢了。可是,在我心里的某个角落,她一直住着,与“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起,暖暖的,柔柔的。  相似文献   

15.
上海是个移民城市,它能给不断探索希望获得成功的人提供机会,也能随时唾弃那些懒汉。本文讲述一个外来女子,在来上海时,身上仅有人民币三百多元。但勤奋、向上的努力,使她寻觅到了人生的机会,最终,在个人发奋努力下,她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空。  相似文献   

16.
2007年4月,中华骨髓库给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法官厉莉打来电话:“上海一个小姑娘患有白血病,你是合适的配对者,愿意帮助她吗?”这让厉莉终于有了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34岁的杨宁,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苗寨人,还是一名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9年前,她大学毕业后放弃进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机会,也放弃了考录公务员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当村干部。2016年10月,两届共6年的任期结束后,她依然选择留下,带领村民寻找脱贫致富之路。2017年8月,通过换届选举,她当选为村民  相似文献   

18.
奇迹     
一位刚从大学毕业的女大学生到一家知名跨国公司应聘财务会计工作。可是当她刚递上简历,就遭到了拒绝,因为招聘人员觉得她刚毕业没有资历太年轻,而公司需要的是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资深会计人员。然而这位女大学生相当有毅力,她没有放弃哪怕一丁点的希望。她对主考官说:“请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参加笔试好吗?就算是我的一次自我检验?”女大学生一次又一次执着地央求。后来主考官实在拗不过她,答应了她的请求。没想到,她顺利通过了笔试,并且笔试成绩最好。人事主管对这位女大学生颇有好感,接着由人事主管亲自主持复试。不过,在第二次面试时,女孩…  相似文献   

19.
教育之于人,犹如春雨之于禾苗。对于从小身有残疾的人来说,教育自然尤其重要,因为他已经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生存能力,再因残疾失去更多受教育的机会,就更难发挥其潜能创造就业条件的可能性了。相反,他若能适时地在知识文化以及健康人格方面得到系统的教育,无异于获得一次再生的机会。在我到了入学年龄的时候,有幸遇到一位既有爱心又有进取心的老教员。她排除众议,主动接收我到她班里读书,真正向我这个瘫痪的孩子敞开了学校的大门。与此同时,她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克服困难,安排我像其他同学一样参加各种活动,包括体育课和校外娱乐,使我走出只知道治病就医的孤寂的生活圈子,全  相似文献   

20.
荣娇娇 《人权》2005,(6):49-50
29岁的米玛是西藏山南地区颇章乡医院的妇产科医生。虽然乡里共有 1700多名育龄妇女,但是到2003年底, 在这里工作了6年的她,只接生过20个婴儿。但仅在2004年一年,米玛说,“我就接生了8个孩子,全都是顺产。”米玛 1997年开始在颇章乡医院工作,之前在南京卫校学习了4年。这一变化源自米玛2004年5月在拉萨参加的一个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赞助的培训。在那次培训班上,她不仅听了经验丰富的医生做的讲座,而且还有机会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这次培训甚至让我能有机会做剖腹产手术,”她说,“我既兴奋又紧张。产妇被送进医院的时候情况很危急,但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