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试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政治文化的自身特点和消极因素,已严重制约了政治现代化发展进程.为顺利实现这一社会发展重要目标,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实现转型的基本途径有:自上而下的政党文化的创造性更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现代民主法治社会,扬弃西方政治文化是建构中国现代政治文化的他山之石,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客观对待传统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2.
传统政治文化的自身特点和消极因素,严重制约了政治现代化发展进程.为顺利实现这一社会发展重要目标,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实现转型的基本途径有:自上而下的政党文化的创造性更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现代民主法治社会:扬弃西方政泊文化--建构中国现代政治文化的他山之石;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客观对待传统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3.
张坤  王征兵 《理论导刊》2013,(1):98-101
政治参与作为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建设程度的重要标准,也是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程度不仅决定了农村政治文化的发展进程,而且对农村的政治稳定和全社会的发展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山区农村,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淡薄,参与渠道单一,政治文化现状令人堪忧。只有大力发展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加强民间合作组织和基层民主建设,才能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程度,从而促进整个西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政治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作为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当下中国,民生政治参与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渐进发展和中国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具有较之其他途径更大的优势。基于紧贴民生问题、注重沟通协商、具有持续性和连续性的特性,民生政治参与不但可以营造政治文化转型所需的稳定环境、提升政治文化转型所需的政治知识和技能,而且能有效地激发政治生活主体的主体意识。因此,需在把握民生政治参与限度的前提下,强化政府对民生政治参与的引导和推动、加强公民的政治参与教育与实践、优化民生政治参与的社会生态环境,以及拓宽民生政治参与的内容和渠道,以期更好地推动民生政治参与的优化和政治文化现代转型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王雅琴 《理论视野》2013,(11):43-47
【提要】政治参与是政治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变量。一个国家的政治参与程度,反映着这个国家的民主发展水平。推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体现了民主和法治、发展和稳定的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推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有利于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有利于促进公民个体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体现现代国家行政的公共性。扩大有序政治参与是未来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重点,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政治参与的扩大被誉为现代社会政治现代化的一个标志,是社会政治和谐的一个重要价值尺度。中国社会中间阶层作为近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群体,由于自身的特点和阶层构成,必将在成长过程中积极介入中国政治生活。那么,如何在中国社会现实情况下规范中间阶层的政治参与,使之成为中国社会民主进程的主要推动力,将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而紧迫的现实任务。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阶段农民政治参与的新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主要问题。农村民主的健全、村民自治的完善、农民政治参与的有序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坚实基础。现阶段我国农民政治参与形式日趋多样化,突破了原先单一式被动性参与的局面,其原由缘于农民参与政治动因的深刻变化。目前农民的政治参与已呈示出稳健有序发展的态势,但由于民主传统少,制约因素多,我国现阶段农民参与政治的行为与现代民主政治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面对社会转型出现的纷繁复杂的政治参与现象,党和政府应保持清醒头脑,正确认识和处理“扩大参与”和“有序参与”的关系,既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民主形式、逐步扩大参与范围,更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在实践中积极创造条件消除制约因素,规范人们的政治参与行为,逐步实现“自觉参与、制度化参与和有序参与”的要求,从而为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创造良好的政治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刘伟  晏俊杰 《学理论》2012,(17):21-23
农民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转型社会时期农民现代政治人格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农民现代政治人格的培育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方面均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因此其现代政治人格的培育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培养农民现代政治人格的路径选择是:解决民生;发展民主;提升素质;畅通渠道.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并且提出"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而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关键在于制度建设,这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髓。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化应着重加强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对政治权力的有效监督以及政治文化的理性化培育等领域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政治参与是研究政治发展的重要分析变量之一,它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四川作为西部的农业大省和少数民族聚居大省,农民政治参与有其独有的特点.四川民族地区农民政治参与目前的障碍因素,主要在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政治参与主体受教育程度偏低以及政治参与制度不完善.促进民族地区农民政治参与,除了发展经济和教育外,营造良好政治文化氛围和加强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建设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1.
If, at the end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political economy became the prevailing representation of economic phenomena, this was due to the fact that, better than other economic or political discourses, it constructed a political framework in which three forces could co-exist. These forces were those that all the authors of this century tried to articulate: the state, capitalism, and those who tried to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their power.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levance of Boltanski and Thévenot's newly translated book, On justification, to the analysis of political ideas and political action. While situating the work of the authors within its initial intellectual context, namely the ‘economics of conventions’, it shows that one of the key contributions of the ‘sociology of justification’ lies in the answers it brings to two fundamental, as yet unresolved, questions in political science and political sociology: first, how is it possible to identify those ideas which are politically relevant? Second, how is it possible to capture the dynamics of public ideas? After outlining the sources of the quandaries faced within political science and political sociology as regards these two questions,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Boltanski and Thévenot is presented and explained, and research perspectives suggested.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On justification provides a highly engaging, stimulating and empirically useful contribution to current debates in social and political theory around the dynamics of political arguments and ideas.  相似文献   

13.
14.
政治行为     
《团结》2010,(1):19-19
指人们关于政治生活的各种活动,主要指可见的政治行为,如竞选、抗议、罢工、战争等。自从政治科学发生行为主义革命后,政治行为一度成为政治分析的出发点和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5.
政治主体     
《团结》2010,(1):9-9
即政治行为者。广义指所有的政治行为者。其相对的政治客体是政治行为赖以发生的政治环境。狭义指在政治过程中处于支配和主导地位的政治行为者.其相对的政治客体是其行为所涉及的被动的政治行为者。有些政治学家从法律的角度出发。把政治主体看作是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承担者.认为只有那些被国家的法律赋予一定的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并且实际地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人,才是政治主体。  相似文献   

16.
政治认同     
《团结》2010,(2):55-55
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它与人们的心理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在一定社会中生活.总要在一定的社会联系中确定自己的身份,如把自己看作是某一政党的党员、某一阶级的成员、某一政治过程的参与者或某一政治信念的追求者等等.并自觉地以组织及过程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这种现象就是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7.
政治参与     
《团结》2010,(2):19-19
公民自愿地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它反映公民在政治系统中政治活动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  相似文献   

18.
政治制度     
《团结》2010,(1):17-17
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它包括一个国家的阶级本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和公民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狭义主要指政体,即政权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9.
政治领导     
《团结》2010,(2):44-44
政府、政党、政治集团等政治主体运用政治权力或权威.通过对政治客体的作用和影响.实现一定的政治原则和方向。政治领导主要体现在确立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制定重大决策.安排重要人事等方面。它更注重对所辖范围政治生活的宏观控制。政治领导依赖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威.最终形成一种支配与服从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impact of class self-identification and class position on political attitudes in Great Britain, West Germany, Austral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results show a basic similarity in the class structure of these four western nations, differences in patterns of class identification, and significant effects of class structure and class identification on political attitudes. Despite recent projections of its demise, for these four countries at least, class identification and class position are an important, albeit secondary, factor in explaining political attitudes. Of these class measures, class self-identification is the more salient in predicting political attitu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