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发展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的实践,就是要始终保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新理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等一系列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阶段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的认识成果;理论联系实际,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3.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党中央三代领导核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为指导,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出发,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毛泽东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的基础;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则把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发展到新的阶段。经过我党三代领导核心对生产力理论的探索,形成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三大理论成果,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许多新思路、新观点和新论断,特别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一精辟论断,反映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用发展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揭示和分析了与时俱进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内涵及时代表现,为我们在新的时代如何正确把握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确立了根本的方法论指导。这个判定是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和依据的,也可以说,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问题上,就构成了一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史,一部当代社会的发展史。凡具有科学性的理论,无不源于实践材料的科学总结,它必然要随客观现实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客观地说,马克思主义创始之日,它的创始人就按其理论本质旗帜鲜明地、反复多次地表明了这一点:这个理论是发展的理论,它绝对不是一经确立就万古不变的教条,他们讲唯物主义必然要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科学的每一个发展而相应的改变自己的形式,他们对那些不问时间、地点、条件而机械地套用某些自己的论断和字句去“指导”革命实践的人深恶痛绝。一百多年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这种僵死、凝固和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化的倾向从本质上讲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理论灵魂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就是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与时俱进的。凡是科学的理论,无不来自实践,又变为指导实践、由实践赋予活力,并得以发展,这就是科学理论鲜活的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我们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学习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增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努力开辟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一、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是适应时代需要,在…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去年的“七一”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他在今年的“5·31”重要讲话中又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因素”,“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江泽民同志的这些重要论述,对于加强全党的理论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推进理论创新,用新的理论成果指导党的建设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们现在所取得的成就是不断创新的结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紧紧抓住根本问题,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坚持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的事业就会不断取得进步。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才能形成正确的思维观念,提高理性思维能力,才能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推动新的实践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基本要素。党的十六大以来,围绕这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具体实践的指导规律,中国具体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推进规律,中国具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互动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具体实践基础上的创新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政治文明与中国政党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政治文明具有浓厚的反政党特征,它在近代的转型孕育了中国政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是中国政治文明转型过程中的历史选择;其基本框架是在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上构建和完善起来的;坚持和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艺与中华民族精神相互作用。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催生出本民族的优秀文艺,并使本民族文艺在外来文化的挑战中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优秀的文艺作品会提高和净化人的精神境界,庸俗的文艺作品则可能对人的精神素质产生负面的影响。繁荣当代中国文艺会对中华民族时代精神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与创新,依次经历了“反思与超越”、“传承与发展”、“融合与创造”三个阶段,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文化现代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整合,构建古今中外文化有序选择和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化即世人对生态问题的共同认知,是观念型态的生态普世价值体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文化体现。生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生态文化是世界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商在发展中华生态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生态文化建设是广大华商社会价值观提升的标志,是广大华商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发展生态经济是华商推动中华生态文化发展的体现。闽商应在发展生态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了令世人称羡的“中国模式”,同时,中国模式馈赠世人以“中国经验”。反思和总结中国模式及其经验,对于继续推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非常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思想土壤和民族形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变革。因此,分析和总结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经验和教训,对正确处理两者关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035,单片机:2030,红外遥控:1807,时窗:1672,实现技术:1468,键盘:1312,单片机系统:586,位码:563,采样值:554,发射码:498,遥控发射器:435,计数方式:394,断服务程序:366,遥控指令:356,高电平:330,低电平:292,河南师范大学:289,指令解码:2661 BeljanA .theconceptofirreverstbilityinheatexchangerdesi gn:counterflowheatexchangersforgas to gasapplications[J].JHT ,TransASMEV99,Serc,1977,3:374~380 2 朱 强,徐 讯.化工热力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130~140 3 陆美娟.化工原理(上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彰显了中国文化的无限生命力,铸就了坚韧不拔的中国人,为自周代以来就已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再次注入了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现代意识.向世人展示了"仁者爱人"、"民胞物与、天下一家"的宇宙情怀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人为本"的人权意识.抗震救灾活动使"仁者爱人"、"天下一家"的理想成为现实,使爱国主义、整体主义精神及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和合理念、君子节操等中华民族精神倍加璀璨,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凝练的时代表达.  相似文献   

19.
胡勇 《外交评论》2009,26(4):43-52
中国元首外交是中国特色“首脑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元首外交在数量上渐显活跃、在形式上渐显多样、在内容和性质上渐具实质性意义。国内领导体制的变革对中国元首外交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高领导体制的转型,使中国国家主席成为集执政党总书记和军委主席于一身的真正的“国家元首”。国内政治的“外溢作用”强化了国家主席的权力地位,拓展了元首外交的实践空间,进而使中国元首外交的兴起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是世界多元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支援和扶植海外华文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