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3,(30)
《论语》既以简洁凝练、生动俊秀的手法记事,又通过神情语态的细节描写和情理交织的说理等艺术形式,成功地塑造了以孔子为中心的一个个神形毕肖、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成就了《论语》儒家经典的杰出地位。《论语》字里行间皆蓄有生命,或率直鲁莽,或温雅贤良,或聪颖善辩,或潇洒脱俗……个性十分鲜明,形象极其生动,给读者留下挥之不去的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2.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论语》中的一些思想也难免存在着消极性。从家国礼乐制度、人治思想等角度对《论语》政治思想进行批判,从"正统论"、"官本位"、"关系文化"等角度对《论语》时代文化观念进行批判,从君子标准、中庸弊端的角度对《论语》道德伦理思想进行批判。以《论语》思想批判为题,总结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发展的利弊得失,对在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许雪涛 《学理论》2011,(21):55-57
在先秦崇古观念的背景中,孔子缘于对社会秩序的关怀,在一定程度上借助古制传达自己的政治理想。此种品格在《公羊传》中表现得尤其明显,《论语》亦表明其崇古的态度。同时,在《论语》和《公羊传》中也显示了孔子理想的天命根据,天命是孔子推行其政治理想的信念所在。  相似文献   

4.
汤婧 《学理论》2012,(28):150-151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论语》中的君子人格被视为儒家理想人格。本文以另一部儒家经典——《礼记·大学》为切入点,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角度来解读《论语》,进一步了解先秦儒家君子人格的养成和理想追求,由修身而化成天下,对现代人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健全自己的人格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语》的内容广泛涉及和引用到《诗》、《书》、《易》、《仪礼》、《春秋》等文献,为其理论的建构和思想的表述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从儒家思想中的《诗》教与德行修养、引《诗》与思维表达、品《诗》与处世态度这三个方面,对其中涉及《诗经》的内容展开探析,可以对《论语》引《诗经》的思想内涵和理论意义进行分析和概括.  相似文献   

6.
17世纪来华耶稣会士用拉丁语西译《大学》、《中庸》、《论语》"三书",并以《中国哲学家孔子》为题在欧洲出版,使得儒家思想对当时欧洲知识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尝试借助中外文历史材料的爬梳,重现该书曲折的成书过程。  相似文献   

7.
《论语》是中华文化最杰出的代表,以往人们对其解读和研究多数是从政治、道德和教育等角度展开。其实,《论语》同样蕴藏着丰富的中国传统科技文化元素。本文从自然主义的科技观、"志于道"的求是精神、"博学务本"的科研方法和"以德摄知"的知识观等几个方面切入问题,综合分析认为,《论语》乃是反映先秦时期我国传统科技文化发展的代表性著作,其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付秋婷 《学理论》2012,(24):159-160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一部《论语》留给了后人无尽的遐想和启示,它就像一座灯塔为我们现代人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从三个大方面对《论语》进行了浅显的分析,即:学习之道、交友之道、孝敬之道。  相似文献   

9.
读书时间     
《侨园》2014,(5):7-7
《论语别裁》通向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殿堂 作者 南怀瑾 推介词:《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编辑的语录,南怀瑾的《论语别裁》也是他讲解《论语》的课堂实录,成书方式差不多,但两者却大异其趣。《论语》微言大义,需要后人一代又一代地阐释注解;《论语别裁》则通俗易懂,活泼形象,应该说是很符合现代传播规律的国学普及读本。  相似文献   

10.
杨昱然 《学理论》2013,(8):37-38
子路是《论语》中孔子批评最多的弟子之一,但他也是《论语》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孔门弟子。《论语》对他的记载生动,丰富。勇敢、刚强、直率、鲁莽的子路受到了后人更多的关注和喜爱,这是由于他的勇敢鲁莽体现出未受文明侵蚀的一种天然之美。  相似文献   

11.
和龑 《民主》2005,(8):37-37
近来,学苑出版社出版了由教育史专家程方平博士书写的《四体四书》,该书用篆隶楷行四种书法分别书写了《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并在后面附有用《四书》中的名言创作的篆刻和书法作品。使人在欣赏书法之余  相似文献   

12.
吕明烜 《学理论》2012,(13):68-70
"天道"是《论语》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孔子对于"天道"有着精深的认识,《论语》中"天道"与"命"有着密切的联系,《论语》中的"天道"通过"命"的方式呈现在人世,而使人能够通过命反观"天道",适应于"天道","天道"和人世通过"命"形成了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  相似文献   

13.
第七条:经典带着对从前的一种解释的特殊气氛或长长的文化遗迹走向我们,也就是说,经典已不仅仅是一本书。比如说《论语》,虽然只有几万字,但它不是简单的一本书。《论语》已经两千多年了,解释《论语》的经典成千上万,争议也成千上万,它带着长长的影子走向我们,熟悉的或者陌生的。  相似文献   

14.
羞耻心     
正"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子路》【释义】在个人行为上有做人的标准,知道礼义廉耻,能出使四方,不辜负君主的任命,这个人可以称之为"士"了。【作者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写作背景】《论语·子路》共30章,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有关政治、教育、道德修养与品格完善等方面的言论。本句出自《论语·子路》中子贡和孔子的对话。  相似文献   

15.
张丽璇  肖龙 《学理论》2010,(18):166-168
《论语》记载了两千五百年前孔子从生活中演绎出来的为人处世的经验以及他对弟子的教导,这部曾被古人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充盈着"和谐"精神,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6.
陈克荣 《学理论》2012,(25):58-60
孔子的《论语》是我国古代社会的领导学,是我国古代社会领导智慧的结晶。《论语》认为春秋时期社会混乱的原因有二:一是执政者对人民群众实行暴政,苛政猛于虎,天下无道。二是执政者多是贪得无厌器量狭窄的斗筲之人,缺乏执政干事的能力。研究孔子的领导思想对于今天领导者为人为官及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的水平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语》虽然是一部语录体散文,但其中有大量对"六廉"的道德要求、行为、教育方式的经典表述。通过梳理、比较发现,《论语》涉及的廉政内容与《周礼》"六廉"是一脉相承的,是对周礼"六廉"的全面展开和具体阐释。更重要的是,《论语》确立了"六廉"的教育内容和实现途径,并突出了通过教育、自我认知和实践,最终形成以"六廉"为核心的自发的心理模式,对现代廉政教育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儒家经典的西译之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互通影响巨大,而至今已有几十种版本的英译《论语》在其间作用斐然.本文旨在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探寻英译《论语》的源头,聚焦19世纪初期由英国浸信会传教士马士曼在印度塞伦坡完成出版的第一部英译《论语》(上半卷);以一手档案资料为依托,结合其历史背景考察其翻译策略,独有创新及译本影响,以期呈现早期“中学西传”之历史样貌,并于今日之中西跨文化交流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王丹荣 《学理论》2011,(15):290-291
鲁迅小说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已为数不多,但是先生小说的语言艺术值得师生探讨。《祥林嫂》、《阿Q正传》和《祝福》这仅存的三篇小说在词语锤炼、句式选用、修辞格使用上具有创新意识。修辞艺术的分析对高中语文教学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小时候在家塾读书,《论语》当然是必读的。不知怎么知道了赵普“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的故事,立刻也有了“治天下”的大志。那时《论语》已将近读完,自己翻来翻去查找,不知赵普用的是哪半部,更不知道如果象我这样读完了全部,又可以治什么。请教老师,他也说不明白。我很失望,于是自己动手来研究(请不要见笑,当时的确自命为研究)。先想找出《论语》中一节与一节之间的联系,先后次序之间的微意,进而找出一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