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闻自由不仅会与民事主体名誉、隐私权产生冲突,甚至与法官的独立审判权产生冲突。解决冲突的方式是运用价值位阶理论与利益衡量理论为新闻自由和其它权利(力)之间竖立法律界碑。媒体构成侵犯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主观上须有“实际恶意”;新闻自由如构成对公共安全的“明显和现行危险”时政府有权限制或取消;司法审判以公开的司法程序为原则,封闭的司法程序为例外。  相似文献   

2.
李陶 《法制与社会》2011,(30):160-161
本文简要叙述了隐私权与新闻自由,介绍了两者之间冲突的常见形式,通过对三种冲突解决理论的辨析并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得到平衡两者冲突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隐私权是一项基本人格权,新闻自由是言论出版自由等宪法权利的延伸,两者存在天然冲突。晚清民国时期开始讨论隐私权与新闻自由冲突的问题,囿于法文化差异,政府长期将隐私权限缩在特权阶层专属的"阴私"范围,无视普通民众权益;在法制层面政府以阴私或名誉保护为借口实行新闻专制,并没有形成具有确定性的隐私保护法规;在实践层面新闻业滥用新闻自由忽视新闻法规,肆意践踏公众隐私权。新中国成立以来,新闻法制取得长足进展,未来我国法律对隐私权无论采用直接保护还是间接保护,都必须考虑新闻法规处置隐私权与新闻自由冲突的制度惯性。  相似文献   

4.
新闻自由和隐私权作为基本权利和自由有其存在的独立价值,尤其在适用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个案时,由于裁判者的个人价值观念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裁判后果,容易引发争执和不稳定的权利状态,使人们失去判断的标准,同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针对新闻自由与隐私权之间的冲突与平衡作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张浩泽 《法制与社会》2012,(24):247-248
新闻自由与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冲突由来以久,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在进行不断地探索,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应该采取根据个案中的利益平衡原则,并考虑社会政治利益和公共利益以及有限的公众合理兴趣,衡量两者的利益,作出准确的判断.在保证新闻自由的同时保护公众人物的合理隐私,维护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关于隐私权和知情权存在固有的冲突问题,学术界存在不同的观点。本文试从分析公私范畴下的两类知情权与隐私权的矛盾冲突出发,提出各自应注重的解决原则和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7.
言论自由系公民基本权利。隐私权所揭示的是一种个人独处状态,在封闭的私人生活领域,每个人均保有其私人信息而不被公开,享有其私人生活而不被侵扰。由此,隐私权与公法框架内言论自由的冲突与对抗不可避免。分别在宪民领域适度限制、规范言论自由和隐私权的范围,掌握两者之间的界定标准,确定冲突的事后处理原则,是解决言论自由宪民界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隐私权制度尚不完善,公众人物尤其是明星的隐私权屡屡遭受肆意的侵害。但隐私权的限制原则只适用于隐私权与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众兴趣、管理必要相冲突时。因此,无论是公众人物还是其他自然人,只有当隐私权与上述原则相冲突时才可以对其隐私权予以限制,而不应对某一类主体的隐私权预先予以限制。并针对公众人物隐私权易被侵害的原因提出对社会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闻自由与名誉权保护是一国民主法治建设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新闻自由是我国公民言论自由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可以没有法律边界的无秩序任意发展。现实中,新闻自由与名誉权因社会物质条件、价值取向等因素影响,二者存在多方面的冲突。此时需借助庞德的利益分析法对二者进行法理分析,寻找出解决其冲突的原则与方法,从而实现新闻自由与名誉权保护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0.
论隐私权与新闻自由的法律冲突及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晓波 《河北法学》2006,24(9):65-67
新闻自由是现代社会实现民主政治的客观需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传播手段日益先进,其社会影响也更为深刻.与此同时,新闻媒体对公民的隐私权等人格权的侵害变得更加容易,媒体行使新闻自由权和公民隐私保护的冲突也日趋明显.因此,应在结合二种权利的性质及具体国情等综合因素的基础上,以优先保护隐私权为主,同时辅以个案利益权衡的方法来解决冲突.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新闻媒体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新闻自由作为宪法保护的基本自由,是基于公共利益为内容的.但在新闻报道中也普遍存在隐私权受报道权侵犯的弊端.在正义和公平面前,如何平衡新闻报道权与隐私权,使报道既满足受众的需要,又不侵犯公众的隐私权,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实生活中,人们既想要获知更多的信息,扩大自己的视野,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又不愿自己的私密信息被别人了解.与此同时,媒体为了满足大众窥视的欲望而将触角深入到各个方面,造成二者的冲突不可避免.本文就新闻报道权与个人隐私权的相互影响及如何构建彼此的和谐关系进行探讨,希望在新闻自由的前提下合理保护隐私权.  相似文献   

12.
新闻自由与隐私权的冲突和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军 《法学评论》2007,25(1):34-45
新闻自由负载和体现了表达自由并构成民主法治社会的重要机制之一;隐私权作为民事权利已获得普遍认同并在国际社会已经或正在成为宪法权利。然而,两者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权利天然地存在冲突关系并日益紧张。文中分析了两者冲突的原因和表现,提出应从利益、价值和规范三个层面来协调和平衡规制两者关系的原则和规则。  相似文献   

13.
隐私权制度中的权利冲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特 《法学论坛》2006,21(1):24-27
现代社会,隐私权日益成为一项重要的人格权。基于隐私权概念的不确定性和法律的局限性,隐私权与其他权利的冲突不可避免。解决的方式有立法和司法两种。其中司法中的利益衡量方法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类型化研究来看,隐私权与表达自由的冲突主要通过司法途径解决,而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则主要通过立法途径解决。  相似文献   

14.
利益衡量是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相互矛盾冲突的利益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其存在的意义和合理性,在此基础上作出孰轻孰重、谁是谁非的价值判断。之后.可能出现两种结果:第一,在相互矛盾冲突的利益之间.有的是针锋相对不可调和的,那么利益衡量的结果只能是牺牲或舍弃一个具有较少合理性的利益.而保全一个具有较多合理性的利益,或保护新闻自由或保护公众人物个人隐私。在具体情况下要具体分析公众人物隐私权与新闻自由孰轻孰重,只有后者重于前者,限制公众人物的隐私利益才是合理的:第二.在另一些情况下,相互矛盾冲突的利益之间可能相互协调,那各退一步以求得各自的生存空间.即所谓的“权利协调规则”。权利协调是通过一种权利在其保护的范围或程度上做出让步而使另一种权利得到基本满足而得以实现。一般而言,公众人物隐私权与新闻自由之间存在着对立.但涉及到具体的案例、具体的人或事,他们之间又可以达到某种程度的协调。处理公众人物隐私权与新闻自由的冲突,法律和社会道德之所以普遍认可权利协调规则,是因为这两种权利都很重要.需要保障两种权利在副作用降到最小的情况下都得到基本满足。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迅猛发展,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某些新闻媒体为了增加报纸杂志的发行量或提高其收视率,往往热衷于对他人隐私的描述和报道。由此引发了大量新闻媒体侵犯公民隐私权的案件。这一方面可以看出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在增强,另一方面则彰显出大众传播媒介的自律性差,其对公众隐私权的不尊重。本文试从新闻传播与隐私权保护的冲突入手,分析冲突解决的适用原则,并就新闻行业的自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对隐私权保护的加强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公民隐私权在新闻传播中的保护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在乙肝病毒面前,公众有知情权,而患者也享有隐私权,公众知情权的实现势必会侵犯患者的隐私权,而患者隐私权的保护,却又侵犯了公众的知情权,解决公众知情权和乙肝病毒携带者隐私权的冲突应当遵循利益平衡和禁止权利滥用两个原则.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日益完善,新闻自由通过媒体实施新闻监督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体现,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侵害公民隐私权的情形。本文分析了二者的关系以及新闻侵害隐私权的原因,并提出了保护原则。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研究隐私权和知情权概念和历史等法理基础上,引出二者的区别。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分析二者的冲突根源以及存在于政府官员、公众人物、个人信息和婚姻关系中的冲突表现形式,最后提出了解决二者冲突的原则及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在乙肝病毒面前,公众有知情权,而患者也享有隐私权,公众知情权的实现势必会侵犯患者的隐私权,而患者隐私权的保护,却又侵犯了公众的知情权,解决公众知情权和乙肝病毒携带者隐私权的冲突应当遵循利益平衡和禁止权利滥用两个原则。  相似文献   

20.
试析高校宿舍管理权与学生隐私权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上一直将学校与学生的权利冲突定位为民事法律冲突,但是某些具体冲突不合适将其定为民事法律冲突,如高校宿舍管理权与学生隐私权的冲突。这一冲突需要从法理、现实上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提供解决它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