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聚集世界     
《小康》2011,(1):25
2011:动荡之年来临?英国《经济学人》2010年对世界经济来说是一个出人意料的好年份。全球产量可能上升了近5%,远高于预期值。之前令金融市场惶恐不安的危情大多未能实现。中国经济没有遇到硬着陆;美国在年中的经济放缓并没有成为一个双底衰退;对于欧元区这  相似文献   

2.
胡坚 《中国妇运》2002,(4):43-44
2001年,各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的政策调整几乎是以频繁降息为特征的。为了遏制世界性的经济衰退,以及避免美国“9·11”事件之后可能出现的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各发达国家几乎不约而同地采取了频繁的、幅度较大的降息行动。以2001年1至10月全球各大中央银行降息的情况为例:美联储9  相似文献   

3.
1945年7月,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核试验基地,被誉为“美国原子弹之父”的奥本海默目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惊喜之后曾产生莫大自责,他说:“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  相似文献   

4.
2011年以来,世界经济整体保持复苏态势,但经济增长仍呈“南高北低”的双速格局。西方经济同步放缓,风险因素显著增加;美国经济增速放缓明显,欧债危机愈演愈烈,都为世界经济稳步恢复增加了新的变数。日本遭遇“3·11”特大地震,  相似文献   

5.
燃琳 《时事报告》2004,(2):25-28
1961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首先用“世界都市圈”这个词来描绘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高度城市化地带。以后,人们又列出几个世界大城市群,直到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把长三角也列为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6.
一、美国的新霸权主义是“真老虎”又是“纸老虎”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毫无人道地侵略主权国家南斯拉夫,并悍然轰炸我国驻南使馆之后,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理所当然地遭到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谴责,也使人们认识到霸权主义的凶恶面目和侵略本性。但仅仅义愤是不够的,我们有必要全面认识美国霸权主义的新发展及其对全人类的危害。现就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普遍关注的几个问题略抒己见,向各方求教。第一,美国的新霸权主义决不是单纯的军事外交上的霸权,而是一种多维度的、全方位的霸权主义。在军事和外交领域,美国已在其1998年…  相似文献   

7.
实力与势力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无论是美国的“牛”,俄罗斯的“软”,还是欧盟的“散”,其背后都是由于有实力在“作祟”。但单极的世界毕竟是失衡的,太强大的一方,会不会因为失去对手而产生唐·吉诃德般的幻像呢。  相似文献   

8.
《观察与思考》2006,(11):14-15
5月14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白宫门前,已有9个月身孕的劳莉格·查尔科丁参加反战活动。当天正值母亲节,母亲们对战争说“不”。  相似文献   

9.
我经常思考20世纪初的美国总统艾尔文·柯立芝的一句经典名言:“美国的事业在企业。”我越思考这句话,越是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和美国的主要差距就在这里。中国人要想富,必须弄清企业运作的原理。  相似文献   

10.
黄强 《中国妇运》2005,(12):22-25
9月8日上午,由北京市海淀区区委组织部、区妇联联合组织的“平等、互补、和谐、发展——海淀区处级领导干部男女平等国策论坛”给“北京加十”活动增添了一笔亮色。编者欣喜地看到,参会的海淀区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及有关委办局、街道、乡镇的近百名处级领导超过一半是男性,并且大多为各单位的正职,他们在论坛上发言也最为踊跃。  相似文献   

11.
《时事报告》2010,(2):48-55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浮出了水面,到了2008年,雷曼兄弟的倒掉和“两房”危机,更是将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使尽浑身解数,动用了所有可以使用的救援政策。尤其是巨额的财政刺激以及罕见宽松货币政策的双管齐下,使得各国经济又很快转危为安。但是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会不会“二次探底”,中国该如何应对,这仍然是一个待解之迷。  相似文献   

12.
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已经过去近一年了,这一事件不仅使美国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引发了美国国内党派矛盾的加剧。  相似文献   

13.
多极趋势不可阻挡“单极世界”是二战以后美国一直孜孜以求的战略目标。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争霸,目的就是想搞垮苏联,独霸世界事务。苏联的解体为美国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提供了良机。最近几年,美国领导人一再宣称,美国现在已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今后的任务是制订“有远见的政策”,确保美国的“领导地位”,并使二十一世纪成为“美国世纪”。美国现在的国民生产总值77万亿美元左右,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的四分之一,仅军费开支就高达2600亿美元,而俄、日、德、法、英、中六国的军费加在一起只相当于美国军费的63%。美国在科技方面有27…  相似文献   

14.
《时事资料手册》2004,(5):36-37
今年7月22日,美国公布了“9·11”调查报告。有关人士认为,报告揭开了几大疑点:  相似文献   

15.
徐征 《半月谈》2003,(2):53-55
中国向来不赞同个人英雄主义,但是在2002年许多中国人都在为一个人而兴奋,他就是姚明——一个以拍着皮球往篮圈里扔为生的年轻人。只要在著名的搜索网站google.com上输入姚明的名字,你就会得到超过195000条的结果,在新浪网,有关姚明的新闻也达到了2万多条,而且,这些数字每天都在以上百条的速度增加着。这个22岁的上海小伙,在篮球运动的圣地NBA甚至还没有露面就受到媒体的追捧,一场球未打就当上了状元秀;当上状元秀没几天就有美国球迷办起了“yaomingmania.com(为姚明疯狂)”这样的网站;江泽民主席在美国访问时接见了他;上海市长陈良宇在他临行前也谆谆叮嘱他要打好球,做好人;还有人说,姚明是中国近几年来最大的一宗“出口”。不管如何描述姚明,他都已经超越了一个普通运动员的价值,成为推动美国人了解中国和亚洲的一面镜子,他的文化意义将远远超过体育本身。  相似文献   

16.
2003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受多种有利因素支撑,回升步伐加快,特别是美国、日本两大“龙头”经济体的增幅高于预期,各主要国际经济组织和金融机构也相继调高了对2004年经济增长的预测,市场气氛也在持续升温。然而同样不容忽视的是,世界经济在进入一个快速转变期中仍面临许多深层次矛盾的困扰。  相似文献   

17.
实力与势力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无论是美国的“牛”,俄罗斯的“软”,还是欧盟的“散”,其背后都是由于有实力在“作祟”。但单极的世界毕竟是失衡的,太强大的一方,会不会因为失去对手而产生唐·吉诃德般的幻像呢。  相似文献   

18.
刘奇 《传承》2012,(15):86-89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大多农民工都有着“末代农民”的梦想,为此,他们奋力拼搏,却大多希望渺茫。“城是我建的,但却是人家的,我不能享有。”如何实现这一个梦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略论知识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邦宁 《湖湘论坛》2000,13(6):28-29
在世纪之交的今天,世界经济正处于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时代。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起源于从 20世纪中叶开始的信息技术革命,特别是 80年代兴起的高科技革命。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将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正如美国管理学权威彼得·德鲁克所说:“在现代经济中,知识正成为真正的资本和首要的财富。”那么,知识经济对世界经济有何具体影响呢 ?本文拟对此问题作一说明。   一、知识经济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知识经济已经不期而至,在发达国家,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已…  相似文献   

20.
孙云 《台湾研究集刊》2003,(4):13-18,58
“9·11”事件不仅对美国国内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巨大,催生了美国安全观和安全战略的变化,也对冷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影响深远,推动了大国关系的调整。“9·11”为中美关系的改善提供了重要的契机,美国为加强反恐和防扩而希望稳定对华关系,中美双边关系气氛有很大改善,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大大超过利益冲突。尽管如此,布什对华政策的本质和基本取向没有改变。作为制约解决台湾问题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中美关系的变化无疑会对两岸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