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目前还存在着某些腐败现象。腐败现象,是历史沿续下来的一种社会现象。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忽视了它的存在,不利于党和国家政权建设;夸大了它的存在,既不符合事实,也容易造成思想混乱。前段时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不仅夸大了它的严重程度,而且把它和社会主义制度联系起来,在群众中尤其是青年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本文仅就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所存在的某些腐败现象问题,发表一些看法,以企澄清一些基本的是非。  相似文献   

2.
党内腐败现象不是党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所造成的1、腐败现象就其本质而言,是私有制的产物,是与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相生相伴的。从根本上来说,它是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但又发展不足的产物。社会生产力的一定发展为腐败的滋生和发展创造了物质前提和可能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足又使腐败现象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因此,只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未能使私有制、剥削阶级以及私有观念彻底地成为历史,腐败现象就仍然有其滋生土壤。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愿望所转移的。(1)中国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中国历代王朝虽然…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腐败现象有无阶级性问题(一)腐败现象没有阶级性。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腐败现象同剥削阶级和剥削思想没有直接联系,它“是人类政权的一大通病和共象,不存在阶级性”。腐败现象不仅存在于剥削阶级社会,而且在社会主义社会亦很难避免。在人类政治生活的历史上,腐败现象确实首先出现于剥削阶级政权。但是腐败行为同剥削阶级政权并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也不是剥削阶级的思想和意识。如果腐败  相似文献   

4.
腐败现象是影响社会和谐的根源之一。腐败现象的存在,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严重地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扰乱了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秩序。因此,必须以加大反腐败力度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5.
对腐败现象的认识,不能离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过去,我们往往从静态的角度泛泛地谈论腐败现象的思想历史根源和社会经济政治条件,侧重于对腐败现象的横向分析而忽视了对其动态过程的研究,往往使反腐败斗争缺乏针对性而找不到有效的治理途径。 事实上,大量的腐败现象是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近年来呈蔓延发展的各类腐败现象,却严重地阻碍和破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育和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前进道路上的绑脚石,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产生原因及其遏制的对策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一、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表现及其危害腐败是权力自身滋生的一种异化行为,即社会中掌握公共权力的国家公职人员以权力谋取私利的权力商品化行为,它是政权的一大通病。在市场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党内腐败现象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已经发展到了不容低估的程度。仅1999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结案的腐败案件就有130414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132447人。这些党员身上出现的以权谋私、行贿受贿、贪污腐化等问题,不仅仅在经济上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巨额损失,而且它已经演化成了一个关系到党的前途、国家前途的严重问题。 腐败现象严重地破坏了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  相似文献   

8.
刘顺国 《探索》2001,(6):62-63
目前我国腐败现象呈阶段性多发、高发的态势.而以权钱交易为主要特征的腐败现象是激化社会矛盾、恶化党群关系、毒化社会风气的根源.现在我们正在走出一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反腐败斗争同改革、发展、稳定有机地结合起来,依靠党自身的力量和人民群众的支持,抵御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努力把消极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的路子.通过近几年来的反腐败斗争,特别是对大案要案的坚决查处,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受到了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一、反腐败的总体战略反腐败斗争的最终目的是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廉洁民主的社会主义强国。反腐败的总体战略应是在正确、深刻地认识和把握我国目前腐败现象的特性及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依据。有的同志认为总体战略应确定为:“以党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0.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同时,针对党内和社会上存在的腐败现象,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各种腐败现象依然存  相似文献   

11.
周明 《求实》2007,(11):26-28
党的先进性是一切腐败现象的对立物,腐败现象是党的先进性的腐蚀剂,保持党的先进性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这是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也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相似文献   

12.
腐败现象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性质,都是格格不入的。除了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我们党没有别的选择。因此,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是各级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腐败现象是侵入党和国家机关健康肌体的病毒,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我们的党,葬送我们的人民政权,葬送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当前我国的腐败现象日益表现出腐败的主体多样化、腐败的现象社会化、腐败的行为集体化、腐败的发生经常化,而权钱交易则是腐败现象的重要表现形式和本质特征。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我国当前存在着产生腐败现象的客观条件。在我国旧体制的弊端尚未完全消除、新旧体制衔接尚未顺畅、新体制尚未健全和完善之时,一些利欲熏心者和极端个人主义者处心积虑地企图钻体制…  相似文献   

14.
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腐化堕落等消极腐败现象,与社会主义制度是不相容的,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本对立的。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刺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各种腐败现象,从本质上讲是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产物,我们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是为广大人民谋福利的,我们共产党的宗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达到共同富裕,实现共产主义,而消极腐败现象,背离了党的宗旨,背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影响党群关系,败坏党风,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消极腐败现象的蔓延发展,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人民群众生产工作的积极性,影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探索消极腐败现象的社会根源、遏制、消除消极腐败现象,是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需要,是当前反腐败斗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党建》1994,(10)
辩证分析腐败现象的特点池春亮,陈文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腐败现象同任何社会现象一样,有其固有的特点。全面分析、辩证地认识这些特点,才能使我们透过现象认清本质,寻找腐败现象的发展轨迹,掌握反腐斗争的基本规律。1.既看阶段性又看长期性,首先要看到社会...  相似文献   

17.
腐败现象一直是困扰着党和各级政府的重大政治经济问题,它严重威胁着党的声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正常进行。那么,在我国新旧体制转型期,导致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 两个公式:揭示腐败产生的体制原因 美国学者罗伯特·克利特加德经过对发展中国家腐败问题长达十几年的研究,提出了两个导致腐败现象产生的公式,即公式一:腐败条件=垄断权+自由处理权-责任制;公式二:腐败动机=贿赂-道德损失-[被发现和制裁的机会×所受处罚]>薪金+廉洁的道德满足感。这两个公式深刻揭示出腐败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腐败现象的产生都有它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作为反腐败斗争,也要根据这个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条件来进行。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反腐败,就是要把反腐败问题放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里来加以考察,从这个阶段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入手,分析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和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使反腐败斗争既有总体把握性,又有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一项带有长远性、基础性、全局性的重要制度,是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颁布和实施,对于进一步促使党政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明确应负责任,保证反腐败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清除消极腐败现象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20.
当前,党内的消极腐败现象严重地破坏了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降低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它的危害性,痛下决心,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坚决克服一切消极腐败现象。一、克服消极腐败现象,必须坚持“一要坚决、二要持久”的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