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拉丁美洲政治生活中,军人参政是一个明显的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期,这个地区军事政变频繁,军人执政的国家最多时达到十二个,可以说是军人政治的“极盛”时期。但是七十年代中期,在国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下,“民主化”的呼声日渐高涨,拉美军人政治开始进入“退潮”时期。七十年代中期以来,厄瓜多尔、秘鲁、巴拿马、玻利维亚和洪都拉斯等国相继通过大选恢复宪制,实现了“民  相似文献   

2.
从七十年代后期开始,拉丁美洲军政权国家加快了“民主化进程”的步伐。巴拿马、厄瓜多尔、秘鲁、洪都拉斯、玻利维亚、阿根廷、萨尔瓦多、乌拉圭、巴西和危地马拉等国先后举行大选,执政军人纷纷“还政于民”,到目前为止,在拉美维持军人统治的只剩下智利、巴拉圭和苏里南三国。在拉美政治民主化的潮流中,这三个军政权国家,尤其是长期实行军事独裁统治的智利和巴拉圭,能否步上述国家的后尘,向代议制政体过渡,已成为当前人们所关注的  相似文献   

3.
阿普拉主义是秘鲁左翼政党阿普拉党对秘鲁和拉美发展问题的理论贡献。它倡导建设性反帝国主义、建立新民主、强调国家主导、追求社会公正和维护玻利瓦尔主义的民族主义。这些基本理论是阿普拉党对拉丁美洲(主要是秘鲁等印第安人比重较大的国家)的社会经济现实及其未来发展道路提出的基本看法。然而,这些主张既具理性务实之处,也带有一定的理想化色彩。建设性反帝思想从根本上反映了秘鲁需以一种积极和开放的态度融入世界,客观看待发达国家的资本和技术对本国的促进作用,实现民族经济的自主发展。多阶级联盟定义了阿普拉党作为代表中下阶层的政党,这不仅扩大了党的社会基础,而且有利于党的政策选择更为灵活和温和。强调国家主导经济、实行所有权国有化、忽视市场作用的理论过于理想化,脱离了秘鲁的发展现状。阿普拉主义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丰富和完善,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同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指导阿普拉党有效解决现实问题,推动国家的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90年代初的政治发展看拉美民主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90年代初的政治发展看拉美民主化问题刘新民自70年代末以来的十几年间,拉美政治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拉美的军政府都陆续实现了“还政于民”。绝大多数国家的权力交接是在正常情况下通过选举进行的;拉美经济也进入了深刻的改革时期。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5.
贺双荣 《拉丁美洲研究》2013,35(1):37-43,80
由秘鲁总统阿兰·加西亚倡议成立的太平洋联盟自2011年4月开始组建后快速发展。太平洋联盟的建立和快速发展是本地区一体化分化和重组的结果,也表达了这些国家对巴西主导的南美一体化发展的不满,希望拉美一体化重回经济,特别是自由贸易的轨道,同时也有太平洋联盟国家自身战略及政治上的考量。此外,亚太地区地缘政治的变化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太平洋联盟是目前拉美最具影响力和经济开放的一体化组织,随着合作的快速推进及新成员国的加入,其实力、地位还将进一步壮大和提升。太平洋联盟的成立将对南方共同市场、拉美和西半球一体化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1985年7月,阿兰·加西亚领导的秘鲁人民党执政后,果断地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调整经济政策和以反腐败为核心的政治改革。本文对秘鲁进行的反腐败政治改革作一探讨。从殖民时期起到现代,拉美各国先是普遍受到外国殖民者政治奴役和控制,继而又被军人统治所取代,迟迟没有转入发达民主政治的轨道,政治开放、官吏清廉、公民参政、社会昌明,尚未在拉美各国出现。秘鲁亦不例外。譬如贝拉斯科军人统治时期(1968~1975年)  相似文献   

7.
关于非正规经济的概念、起源、分类、各种不同的理解、非正规经济的影响以及国家对非正规经济的政策等问题 ,目前已有很多论述 ,有些还较为系统。但是 ,关于这个问题的政治方面 ,似乎还谈得不够 ,笔者拟从这个角度作一补充。首先 ,非正规经济问题最早是由秘鲁经济学家埃尔南多·德索托提出来的 ,当时他是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政治问题提出的。他在 1 986年出版的那部有名的关于秘鲁非正规经济的著作 ,就用了一个十分醒目的标题 :《另一条道路———第三世界隐匿的革命》 ,表明作者写作该书的目的就是要给第三世界国家指出一条“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一分为二看待拉美的经济改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 关于拉美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苏振兴教授在《改革与发展失调》一文 1 中 ,专门谈到了新自由主义对拉美经济改革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限制拉美经济改革的自主性、在改革与发展关系上的误导、在国家与市场关系上的误导等 3方面。他特别谈到 ,西方国家要求众多的拉美国家都按“华盛顿共识”这个惟一的处方实行改革 ,力图将拉美国家的决策者引向新自由主义的轨道 ;它们不是把新自由主义单纯看作是一个经济学流派 ,而是要用这种思想来规范拉美国家的政治取向。笔者认为 ,指出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对不少拉美国家来说 ,新自由主义确实是祸水。诺…  相似文献   

9.
1990年s月6日秘鲁前总理、秘鲁地缘政治和战略研究所所长埃德加多·梅尔卡多·哈林少将和前渔业部长晗维尔·坦塔莱安在拉美所同拉美所研究人员和中国拉丁美洲学会部分会员座谈拉美形势。哈林认为,近年来世界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苏联已不再是一个经济技术大国,但仍然是军事大国。美国已恢复经济大国的地位,但它已不能再充当国际宪兵。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关系已进入一个长期缓和时期。国际格局已从两极朝多极方向发展,形成美、苏、中国、日本和欧洲五极。  相似文献   

10.
APEC拉美成员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APEC拉美成员,墨西哥、智利和秘鲁对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拉美3国在积极参与APEC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的同时,还在亚太地区缔结了多个FTA。通过APEC策略和FTA策略的有机结合,APEC拉美成员形成了多元化的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不仅为自身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收益,也为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种族和文化融合是拉美的民族特性之一,但在拉美文化民族主义兴起前,克里奥尔人统治精英并不愿意承认多元民族文化存在的现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化民族主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作为拉美文化民族主义的重要表现形式,秘鲁的"土著主义"提倡一种扎根于土著印第安文化的新国家认同,从而挖掘出了二元性的民族根源及特性。自莱吉亚以后的历届政府有意吸收了"土著主义"的思想,实施了文化民族主义政策,最终促进了文化多元主义的新国家认同的构建。但与墨西哥相比,这种国家认同在秘鲁的构建过程长期而艰巨,其原因在于秘鲁的"土著主义"有高度政治化和激进化的倾向;自由主义民族话语随着秘鲁的文化机构和教育设施的扩张而得到强化;寡头精英的意识形态因社会经济发展的迟滞性而长期延续。这些因素都导致秘鲁无法尽快构建新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2.
1988年6月8~10日,由拉美所主持召开的‘跨入90年代的拉丁美洲’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巴西、智利、秘鲁和美国等5个国家的20多位学者和教授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80年代拉美的政治经济发展及90年代的前景进行了热烈讨论。现将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1993年8月16日,德国海德堡大学地理系地理研究所维尔纳·米库斯教授访问拉美所,并作了《环太平洋资金流动、太平洋地区和安第斯国家外国投资》的报告。他说,近些年来,亚太地区国家,特别是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以及中国的台湾对安第斯国家和拉美其他国家的投资逐渐增加。日本在拉美的主要投资对象是巴西、巴拿马、巴哈马、墨西哥、秘鲁和安第斯国家。投资的主要部门是:运输业、金  相似文献   

14.
论拉美国家的金融自由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0年代以前 ,拉美国家的金融制度明显具有“金融压抑”的特征。拉美有过两次引人注目的金融自由化。第一次金融自由化主要是在智利、阿根廷和乌拉圭等南锥体国家进行的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第二次金融自由化始于 80年代末或 90年代初 ,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实施金融自由化的国家几乎遍布整个拉美大陆 ;除在第一次金融自由化时采取的措施以外 ,还采取了对国有银行实施私有化、积极引进外国银行的参与及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等措施。秘鲁是拉美第二次金融自由化“浪潮”的“潮头”。拉美国家实施的金融自由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金融压抑”,使拉美国家吸引了大量外资 ,增强了金融机构为投资项目融资的能力。但在推动“金融深化”的过程中也加重了银行部门的脆弱性。金融自由化不是根治金融问题的“灵丹妙药”。急于求成的金融自由化与无效而乏力的政府监管结合在一起 ,会加重金融部门的脆弱性 ,加大爆发银行危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对拉美现代化进程做出一个完整和系统的梳理并非易事,这不仅因为拉美地区国家众多,而且因为现代化研究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国外有关学术成果中多以拉美的“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为题目,以“拉美国家的现代化”为题的研究成果则很少见。国内关于拉美现代  相似文献   

16.
20 0 4年 9月 2 8日下午 ,德国阿登纳基金会前秘书长约瑟夫·特兴教授在该基金会驻京代表荣敏德先生的陪同下 ,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做了题为“拉美民主化进程”的报告。出席报告会的有来自中国外交部拉美司、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和社科院拉美所等单位的 40多位专家学者。社科院拉美所所长郑秉文研究员致欢迎词。在阐述拉美的民主化进程之前 ,特兴教授首先澄清了“拉美”一词的概念。他认为 ,正确认识拉美和拉美各国的情况是研究拉美政治的前提条件 ,因此必须首先阐明拉美这一概念。他认为 ,受地理和文化两个要素的影响 ,真正…  相似文献   

17.
杨建民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3):3-9,79,80
公民社会在拉美国家的政治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圣保罗论坛和世界社会论坛已成为拉美政治左转的思想高地;天主教会仍是最能影响和控制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公民社会组织,其在历次政治转型中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尤其在"还政于民"过程中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土著人组织通过其政治参与使国家政权更具包容性,民主参与机制更为广泛,是拉美政治转型的直接推动力之一;社会运动、妇女、学生等其他弱势群体也是拉美政治改革和转型的积极推动者。此外,公民社会还包括个人和家庭等社会细胞,其经济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为拉美国家的政治转型提供了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第二届布什政府对拉美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拉美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固有地位以及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与第一届布什政府相比,美国现政府对拉美的政策将有所调整并得到进一步重视。第二届布什政府把“推广民主自由”列为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意在通过“民主输出”来结束拉美地区的“暴政”。但总体上,第二届布什政府对拉美的政策仍将是上届政府拉美政策的延续:政治上继续推行美国的民主和自由;经济上力促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尽早实现;在外交上,通过反恐、扫毒等手段来加强相互合作,进而实施美国的地区和国家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19.
经济几乎完全陷入停滞状态 80年代是拉美经济“失去的十年”,1989年是“失去的十年”的最后一年,更是拉美经济形势暗淡的一年。据联合国拉美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估计,1989年拉美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0.2%。阿根廷、巴西和委内瑞拉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据统计,它们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为-4~-5%、-0.5%和-7~-8%。秘鲁经济形势更糟糕,出现大滑坡,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5%。厄瓜多尔的经济完全停滞,增长率仅为0.01%。墨西哥和哥伦比亚的经济形势略好于1988年,增长率分别为2~2.5%和4.5%。智利的经济形势仍然不错,  相似文献   

20.
一 经济特点与贸易和投资环境 秘鲁是拉美的一个中等国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渔业资源,是铜、银、铅、锌、铁、金和铝的世界十大生产国之一,银的出口占世界第2位,铜的出口占第7位,也是拉美最重要的黄金生产和出口国.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秘鲁的经济结构和参与国际分工的特点:矿产品生产和出口构成经济的主项,大量工业技术产品和消费品需要进口.过去,秘鲁曾经实行替代进口政策,力图改变单一的生产和出口初级矿产品的经济结构,建立比较完整的本国工业体系.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秘鲁发展起一批本国工业企业,其中有食品加工和轻纺,但是规模和技术水平都很有限.20世纪90年代以来,秘鲁实行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重新审定本国的国际分工,利用本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吸引外资,发展采矿业和矿产品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