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崔晨 《北京观察》2019,(3):56-59
医生看病,有时候像作家,要把一个故事线讲清楚;有时候像导演,需要重现发病的场景;有时候又像警察,找准证据,才能破案。'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什么?是在于脑的功能。换一句话来讲,人的本性就是脑的功能,所以当一个人脑部得了疾病,失去了脑的功能,他就失去了人的本性。'  相似文献   

2.
岂止一首     
作家带着他盛装的妻子去参加一个宴会。女主人夸赞她的服饰之美:“美极了,真像一首诗!”“岂止一首!”作家连忙声明,“总共是16首诗,5篇散文,3个短篇小说,外加1个长篇连载。”岂止一首  相似文献   

3.
残奥会期间,作家周国平说过一段话:小时候,也许我也曾经像那些顽童一样,尾随一个盲人,一个驼背、一个聋哑人,在他们的背后指指戳戳,嘲笑、起哄,甚至朝他们身上扔石子。如果我那样做过,现在我忏悔,请求他们的原谅。  相似文献   

4.
根据黎巴嫩作家的小说《太阳之门》改编的同名电影,通过一个家庭之间的纷争来表现整个巴勒斯坦的社会及历史问题。 其实,巴勒斯坦人写的博客就像这部电影一样为社会上各种不同的声音提供了一个平台,通过活生生的照片来展现巴勒斯坦人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像《故乡》这样的短篇小说,可以给世界上所有进步作家作为典范。"究其原因:即鲁迅在《故乡》中将"闲中着色"的精妙技法,用在每一个人物出场之时,让读者初识其人,便深感其情。  相似文献   

6.
李晖 《两岸关系》2008,(8):58-60
台北,北京千里之外的神秘所在 初到台北,你会感觉这里像广东小城,车子慢慢接近都会区的时候你又会感觉这里恰似广州、厦门,而伫立在台北的心脏101大楼之下时,你似乎又感觉自己身处香港或东京。“台北像一个镜头,能看见许许多多不同城市”,台湾作家白先勇说。  相似文献   

7.
男说 ■青年作家:狗子 我以前判断一个女人是否美更多的是看外表,随着经历的增多更多的是看她的内心,我想这和那个时代没有关系。内心明慧的女人最聪明。 ■摄影师:郭平衡 她在与男人的交往中表面看来像一个传统的小女人,但  相似文献   

8.
作家赵鑫珊“旅情”日本一个月,感情的潮水涌动于历史与现实之间。他敬佩日本,是因日本从战争的废墟上迅速崛起,严守纪律的日本国民最能拧成一股绳,奋发向上,苦干实干;他憎恨日本,就像波兰厌恶德国人,更因1942年他年仅4岁时,日本飞机轰炸江西南城,防空洞成了他的摇篮。沉浸在许多像方生博志一家人对  相似文献   

9.
作家与WTO     
孙天胜 《北京观察》2001,(11):38-39
就在举国上下对 WTO 议论纷纷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个“生态群落”对此漠然置之,那就是从上到下的各级专业作家。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有它客观的必然。作家群体的漠然自然有它的道理,你想想,自己的“产品”一时还没有被“ISO9000”之类的体系所认证,暂时还不打算出口,而进口的产品因文化背景的差异也不会一涌而入,被人们像面包一  相似文献   

10.
《新东方》2005,(10):19-19
某知名作家去报社办报,结果没几天自己便主动辞职。这并不是说他没有能力写稿子,而是他的确不懂怎样把报纸办得令读者叫好,他自己也感觉比写小说还累。于是,作家继续拿起他的笔写小说。 老板在用人上同样会遇上像作家这样的人才,他们的确  相似文献   

11.
周洁 《人民公安》2014,(6):6-14
记得已故作家史铁生曾说过:"死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句话曾经像一声洪钟,震撼了我的心。死亡被定义为一个节日,它欲擒故纵地等在那里,等待我们去度过。但因为每个人一生注定只有一次这样的仪式,且有去无回,从而让人祈祷这个节日不要来得太早、太快。在通往死亡的道路上,现实就像酷刑,  相似文献   

12.
<正>记得已故作家史铁生曾说过:"死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句话曾经像一声洪钟,震撼了我的心。死亡被定义为一个节日,它欲擒故纵地等在那里,等待我们去度过。但因为每个人一生注定只有一次这样的仪式,且有去无回,从而让人祈祷这个节日不要来得太早、太快。在通往死亡的道路上,现实就像酷刑,冰  相似文献   

13.
《创造》2011,(8):40-42
香格里拉源自藏传佛教文化中的香巴拉王国。——云南省政府香格里拉课题组,1997年9月这世上究竟有没有香格里拉?詹姆斯·希尔顿笔下的香格里拉是否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样,只是一种理想的世界?如果有,那么香格里拉究竟在哪里?193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出版了他的代表作《消失的地平线》,用优美的文笔向世人描绘了一个西方人眼中的桃花源,一个充满梦幻、充满诗情、充满牧歌的香格里拉。  相似文献   

14.
某杂志曾报道过这样一件事:2000年新年前夕,德国托斯托夫市政府举行晚餐会,欢迎来访的中国作家。席间约定次日上午10时到该市市政府采访D.M.副市长。第二天上午9点,德国汉学家查艾克博士来电话说副市长一时没有车,很难如约赶到市政府,想跟中国作家同车前往,不知中国作家意下如何。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德国,一个中等工业城市的副市长会见外宾竟然没有车,这要在中国肯定是爆炸性新闻。中国作家问副市长:“像您这样重要的官员应该有自己的专车和专职司机吧?”副市长幽默地说,与贵国不同的是,我的专车是我自己花钱买的,专…  相似文献   

15.
甲乙无疑是一位对大地有着深刻悲悯情怀的作家。与别的作家不同,他对大地的关注最早便是从一个真的叫"大地"的地方开始的。一位姓鲍的老人说:"早先大地这块地差点儿归他了!"实际的大地。人们在大地干活时,老鲍"先背着手缓缓地走到大地的最南端,一边走,一边像君王一样俯看着脚下的大地……"(《大地》)就在这块大地上,甲乙有着嬉鱼的笑声,也有着劳作的艰辛,更感受到了大地  相似文献   

16.
虹影是一个妖艳蚀骨的名字,她以嚣张的才情,诡异华丽的姿态以及岩石般的自信,占有了一片属于她自己的自由天空。她像水中的火焰一样燃烧着,浓艳而独绝,温柔而刚强。她这样评价自己:"敢写别人不敢写的,敢说别人不敢说的,特立独行,敢踩雷区的先锋性质的女作家。"  相似文献   

17.
不知哪位作家说过,女人是最喜欢被赞美的。然而赞美有时会使她们失去判断力,失去坐标方位,退化成简单无知的儿童和纯母性动物。一 我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受良好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从大学到研究生,一帆风顺。研究生毕业时候,国内几家知名的研究所争着要我,我像一位在商场购物的阔太太,左右比较,选择了C所。所里对我很重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21,(15)
正网络上有很多像妙玉这样的聪明人。你能看到他们炫技,却看不到他们真实的自己。但在他们刺猬的外表下,也许藏着不一样的内心。整部《红楼梦》里,妙玉是很不讨喜的一个人物。作家林语堂最讨厌的人物是妙玉,他认为金陵十二钗里,就数她最为做作。李纨毫不掩饰她对妙玉的厌恶,说"可厌妙玉为人"。  相似文献   

19.
北晨 《乡音》2011,(7):52-52
在近两年这一波的港台图书引进热潮中,台湾著名生态作家、自然写作第一人刘克襄,对大陆读者来说,并不是个熟悉的名字。也许他不像那些关注历史风云、社会议题、人类命运的作家,对我们来说显得那么"迫切"。就如笔者在香港书展聆听一系列名家讲座时,众人讲了不少"高山仰止"的事儿,独他却偏偏来讲"香港失落的蔬果"。  相似文献   

20.
正民族复兴需要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可以强有力地推动民族复兴。恩格斯曾说,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巨人的时代。我们当代中国正处在从宗法制小生产农耕社会向现代化文明社会过渡的历史阶段,同样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巨人的时代。当代中国作家的时代角色和历史使命是既要当好人类的工程师,又要像巴尔扎克那样,当好人类历史的书记官,为当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立传,为人民立言立德,为建设者、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