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平视显示器     
《当代党员》2013,(8):3-3
GPS导航设备公司Garmin推出了一款可与智能手机导航应用配合的产品:HUD。HUD是head—updisplay的简写,意为“平视显示器”,可将导航数据投影到驾车者的视野范围内,也可以投影至贴附于汽车挡风玻璃的透明薄膜上。车主将其放置在前面板上,就能通过蓝牙无线连接到手机,并将导航信息投射到挡风玻璃上。  相似文献   

2.
长征开始之前,博古和李德曾经考虑让毛泽东留在江西老根据地,哪儿也不准去,使中央从此甩掉这个“包袱”。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0,(16):22-35
招工真难——用工荒从珠三角、长三角向内地一些省份蔓延,不少企业绞尽脑汁仍然招不到人。 就业真难——大学生又在为找工作发愁,一些人表示,只要有工作,“零薪酬”都愿意干。 用工荒和就业难同时出现,其背后的痘结在哪儿?又该如何突破?  相似文献   

4.
张田勘 《当代贵州》2014,(30):37-37
正尽管人们外出旅行和探险会有时迷路,但大多数人除了靠指南针的帮助外,都会依靠一种本能来辨别方向而不迷失,这就是我们大脑中的"全球定位系统"——GPS。现在,揭示了人脑中GPS的三位研究人员获得了201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分别是,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约翰·奥基夫、挪威科技大学教授梅·布里特·莫泽及其丈夫爱德华·莫泽。揭示大脑中GPS的奥秘既不能让  相似文献   

5.
郭庆晨 《奋斗》2002,(11):55-55
形容一个人枪法准确,最常用的词汇要算是“指哪打哪”了。能指哪打哪,说明枪法已经到了随心所欲、弹无虚发的程度。还有与指哪打哪相反的说法,叫“打哪指哪”,说的是打到哪儿算哪儿,是对枪法非常糟糕的假“神枪手”的一种嘲讽。  相似文献   

6.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在哪儿,我们的党政干部就要到哪儿去。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党政干部就要跟上群众的步伐,主动到网上开展为民服务。  相似文献   

7.
北大出了许多企业家,这让我非常自豪。以北大的32楼为例,当年我和俞敏洪作为北大青年教师住在该楼的第二层。后来俞敏洪创办了“新东方”,成了知名企业家。第三层楼,当年住着一个来自山西的青年,他叫李彦宏,天天在水房里光着上半身用冷水冲澡,唱着“夜里寻他千百度,你在哪儿呢”,天天念“百度”两个字,于是后来诞生了百度公司。  相似文献   

8.
正从悦海新天地楼宇内的党员贴心“管家”到万达商圈的“五联五共”,从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建立的“网络e支部”到宝湖社区的“邻里守望,党群互动”……银川市金凤区积极探索建立楼宇、商圈、商务区、社区“四个联合”非公党组织建设模式,实现了企业办到哪儿,党建跟到哪儿的目标。截至目前,金凤区已建立CBD金融中心、福里街区等24个联合非公企业党支部,有效激发了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力。  相似文献   

9.
董莎莎 《当代党员》2012,(11):54-56
苏相宜的笑声很爽朗,让人无法将她与一个绕口的病症相连——“先天性成骨不全症”。然而,苏相宜却因此获得了一个让人心痛的名字——“玻璃女孩”。  相似文献   

10.
别离婚     
蒋子龙 《党课》2011,(4):124-126
赵本山藉2009年春节晚会捧红了小沈阳之后,却以反小品的正经口吻叮嘱这位得意门生:“要谨慎。别离婚!”这是哪儿对哪儿?他怎么把走红跟离婚进行了必然的联系!一个以搞怪逗哏成名发财的“小品王”,何以说出这般正统得近乎守旧的话?  相似文献   

11.
知识     
“狄德罗效应”与“鸟笼定律”,坐车哪儿最安全?  相似文献   

12.
甲:500元。 乙:多少?500元!我还是坐汽车去吧,才18元。 甲:你这人,观念陈旧。这能跟汽车比吗?这叫玩刺激,玩心跳。 乙:还是你自个儿心跳吧。 甲:我赶着马车,刚到乌鲁木齐,警察过来了:“站住!回去!” 乙:得,不让进城。 甲:“回去?回哪去?”“哪儿来的回哪去!”“我这是——马(念平声)的!”“你妈的!你还敢骂人!” 乙:误会了。你把那“马”字咬准了声调。  相似文献   

13.
有一位上任不久的县长,上班时见秘书赶来告诉他,县政府大门口站着一群上访的群众,让他最好从后门到机关。这位县长听了一愣,说:“我是人民代表选举的县长,怎么能够躲着群众?回避群众就会脱离群众,回避矛盾就会激化矛盾,所以到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迎着群众的方向走。”很快,这位县长来到上访的群众中间,热情地把他们迎到县政府会议室,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听取他们的意见,然后又把有关部门的领导找来,当天就对所反映的问题进行了妥善解决。这些群众非常高兴,走到哪儿就说到哪儿:“县长亲自接见了我们”,“县长真能为老百姓作…  相似文献   

14.
目前参加一会议,听说某处一楼房线路发生故障,停电23小时,居民忍无可忍,找到供电部门一位负责人,几经交涉,他竟然说:“就是没办法,等着吧。你们愿找哪儿找哪儿,我又没贪污受贿,还能把我怎么样?”经他一“拱火”,群众愤怒了,50多人深夜乘大轿车找到市政府要求解决问题。市领导极为重视,一领导同志亲自连夜带人抢修,面对夹道欢迎的居民,曰:“对不起大家,我们来晚了。”群众极为感动,呼:“共产党来了!”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名字会让人们想起一座城市——香港。 “一国两制”的历史性贡献,让人们铭记了一个值得典藏的日子——1997年7月1日。  相似文献   

16.
《当代贵州》2013,(27):56-56
湾溪街道清水江社区位于凯里市火车站。自2004年12月社区成立,我就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面对纷繁复杂的社区环境,如何让社区党员履行好“社区服务的领头人、居民冷暖的知情人、困难居民的关心人、社区工作的热心人”的职责,成为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经过思考,我倡导在社区党员中开展民情日记活动,即要求党员都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走到哪儿记到哪儿,有什么情况和意见,如实详记。  相似文献   

17.
知识分子的知识是怎么来的? 对有些人来说,这个问题好象是解决了,实际上又没有解决。比如,我们在青年学生中就听到过这样的论调:“我学得的本领是我刻苦用功得来的,书本摆在那儿,没有个人的努力,它也变不成自己的本事。再说,同是上学,还有人留级;同是毕业,还有人考不上学校呢。”“学点知识不容易,真象古人说的,十年寒窗苦呀。”——这是说,知识是个人奋斗的结果。也有人说:“知识哪儿来的?家庭供我读书学来的呗。”——这是说,知识是父母给与的。  相似文献   

18.
李肇星 《新湘评论》2013,(22):40-41
真不敢接受“先生”这个称呼,最好叫“同学”,我们一块儿学习在我毕业的北京大学。“先生”的意思是“老师”。我们读书时称北大的老师,不管男老师、女老师都叫“先生”。所以,我真不敢接受“先生”这个称呼,最好叫“同学”,我们一块儿学习。叫“同学”你永远不会错。今天是个非常特别的日子,我有点儿激动,也有点儿紧张。说实在的,我准备了一份演讲提纲,但刚才走得急,丢了,丢在了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但正好给我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  相似文献   

19.
笑笑     
张峰 《党建文汇》2011,(1):54-54
顾客:你们的意见本在哪儿?我想提意见。” 服务员:“是表扬还是批评?” 顾客:“当然是批评。”  相似文献   

20.
2003年4月的一天中午,吉林省桦甸市金矿矿主张伟(化名)接到一个电话:“你在哪儿呢?挺长时间没见面了,光顾自己发财了吧,有时间吃顿饭。”张伟随即去接上了老朋友——时任吉林市副市长的于国华。于国华告诉张伟,他贷款买了一套房,没钱装修了。几天后,张伟给于国华送去40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