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模式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出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网络作为科技进步的产物,一旦浸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便由技术层面上升到文化层面,从而形成网络文化。高校德育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出现了那些新特点?如何构建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模式?笔者试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的新特点1.德育信息的海量化和更新的快捷性。网络信息内容十分丰富,极大地丰富了高校德育的信息资源,扩大了高校德育覆盖面,拓展了高校德育的空间和渠道,为高校德育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增强了高校德育的时代性、实效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2.
高校德育与校园文化关系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高校德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校园文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育工作中,起着重大的作用。深入探讨高校德育与校园文化内在的联系,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的一个紧迫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提出网络信息时代高校网络阅读文化建设的课题,并提出培育校园网络阅读文化主体、丰富校园网络阅读文化客体、规范校园网络阅读文化制度、创新校园网络阅读文化内容、做好网络阅读文化服务工作五个方面的校园网络阅读文化建设策略。高校阅读文化重建是当前高校主动适应网络文化发展的新常态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科技的进步在改变信息传播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大学生作为互联网和自媒体平台的使用主体,容易受到功利性市场的驱使,盲目地追求物质利益,忽视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高校德育创新是一个现实课题。文章在全面分析高校德育创新现实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德育创新的具体实施路径,对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德育教育的创新起到了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兴起与高校德育的应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个人电脑的迅速普及,不仅传统的大学生社团纷纷触网,而且大学生还利用其在知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在网络空间建立了新兴的社团。传统社团的网络化和网络社团的兴起,给高校德育带来了双重影响,高校德育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应对,以适应大学生社团在网络社会条件下的发展,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高校德育必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因此,积极研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高校德育面临的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德育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高校德育必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因此,积极研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高校德育面临的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德育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1994-2003年我国高校德育研究论文的统计,对我国高校德育研究论文增长量、论文主题年度变化进行分析,揭示我国高校德育理论研究发展特点以及变化趋势,预测高校德育科学领域的研究走向。  相似文献   

9.
慕课(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带来教育理念的震荡和教育范式的创新。它所具备的免费与大规模、开放性与发散性、优质与个性化等特征,使我国高校教育迎来创新道路上的新挑战和新机遇。本文探讨了慕课背景下高校德育受到的影响,论述了慕课对高校德育理念、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估等方面带来的冲击与挑战,以及改革与创新的契机,并对建构高校德育新样态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0.
对高校德育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性和实践性是高校德育创新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高校德育的开放性和实践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校网络主体性德育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毅弘 《世纪桥》2009,(9):120-1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学校德育模式的构建和实施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德育与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基本理念具有内在契合性,网络在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建构中具有异乎寻常的意义。笔者认为构建高校网络主体性德育模式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加强网络德育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建设网络德育信息的管理和控制系统;强化对高校德育工作者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优化配置高校德育资源,是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构建高校德育创新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和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依据和谐社会的要求,要从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的规律性联系中研究高校德育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4.
建国六十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高校德育在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绩。但面向未来,高校德育必须开拓新的视野,谋求新的途径,开创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敢于和善于借鉴中国传统德育思想,这既是德育学科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又是提高现代德育有效性的重大措施,也是培养符合时代需要新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为高校德育变革创设了新的语境、提供了新的平台、指明了新的方向。高校德育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现代德育理念与社会现实条件互动下进行创新研究,切实推进高校德育改革与创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  相似文献   

16.
建设和谐校园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高校是构建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重要作用。没有高校校园的和谐.就难以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因此,只有大力建设和谐校园背景下的德育体系,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实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和谐视阈中高校德育体系的构建必将更好地优化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7.
再论借鉴中国传统德育思想之于德育学科发展的必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国六十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高校德育在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绩。但面向未来,高校德育必须开拓新的视野,谋求新的途径,开创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敢于和善于借鉴中国传统德育思想,这既是德育学科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又是提高现代德育有效性的重大措施,也是培养符合时代需要新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校园文比是学校长期形成并为全体人员所认同的校园精神及培育这种精神所需要的文化环境的总和。其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点,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文化环境是校园文化发展的条件。 高校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全面实现高校德育目标,必须依托有效载  相似文献   

19.
高校德育创新在培养创造型人才中的作用 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战略地位决定了高校德育创新必须发挥德育育人优势,注重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1.高校德育创新可激发创造型人才的创造力赖以形成和发展的非理性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造力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传统教育是以人的理性因素发展的教育模式为主导的,忽视了人的非理性因素的发展。尽管创新需要一定的理性知识,然而非理性因素却是一种能动的创造要素,因为“与智力比较,创造  相似文献   

20.
“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一直是高等教育关注的中心问题。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我国,德育被尊为五育之首,所谓“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高校德育实施的传统形式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党团组织活动等,而面对新形势,各高校都在探索德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近年来网络德育逐渐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但总体上仍存在着共性有余、个性不足、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等问题,校本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大学生的德育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有益启示,德育校本化是高校德育的必然趋势。一、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