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98例水中尸体硅藻检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准确、有效地对水中尸体进行生前或死后入水鉴定,组织器官中硅藻的定性和定量检验被认为是较好的一种实验室检验方法[1]。为进一步证明硅藻检验在水中尸体鉴定中的实用价值及其实践意义,本文作者对10年间(1994~2003)498例水中尸体硅藻检验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案例资料1.1一般资料统计10年间(1994~2003)法医室受理的498例水中尸体的硅藻检验案例,根据尸体检验和调查访问,明确为生前入水者124例(24.9%),死后入水者44例(8.8%);不能明确生前或死后入水者330例(66.3%)。男性尸体293例(58.8%),女性205例(41.2%);年龄最小为出生1天,… 相似文献
4.
5.
1案件简介案例1 2009年2月19日上午,某村水塘内发现一具女尸,死者何某(女,23岁)漂浮在水塘中。死者衣着整齐,身上携带财物未丢失,未遭性侵害,身上无任何损伤,中毒症状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1案例资料 某年11月18日,某市某辖区山上发现一具女尸,尸体呈左侧卧倒在地,地面上流淌大量血迹,尸体旁边有一“红茶”塑料瓶,瓶内残留有少量液体。尸体衣着完整,左手腕被一白色绳子捆绑2圈,打一活套,右手腕被捆绑1圈,打一死结,双小腿中段被绳子捆绑,旁边一段白色绳子斜挂在一树干上,上述所有绳子颜色、大小、粗细一致。 相似文献
7.
赵枢泉邓伟年朱龙龙黄伟胜刘育洛洛桑旦增周亦武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9,(2):200-200
水中尸体的检验是法医工作中的常见情形,也是法医病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实践中在颈项部有索沟的水中尸体往往多被考虑为他杀后抛尸入水。但也有例外,笔者现报告一例颈部有索沟的水中尸体死亡方式被确定为自杀的案例。 相似文献
8.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某年7月22日10:00,于某大桥围堤边发现1具男性浮尸,头朝上,呈仰卧浮于水面。1.2尸体检验尸表检查:上身穿方格短袖衬衫,左上衣袋内侧见1.8 cm和5.0 cm 2处纵行破裂口;颈部见用1条黑绳系着的黄金挂饰;裤子右后袋有数百元人民币,裤子左前袋发现1把钥匙、1张蓝色门禁卡和1张身份证;赤足。尸体已高度腐败,呈巨人观,尸长165 cm。尸斑分布不明显,尸僵已缓解。黑色头发,最长约9 cm。 相似文献
9.
456例水中尸体鉴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20多年收检水中尸体456例,对一般情况、溺尸征象和溺尸征象受季节气温高低的影响作了统计分析。结合办案,重点讨论分析了死因和性质与尸检、案情、现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溺水是公安法医日常检案中最常见的死因之一,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为生前入水,是公安法医日常鉴定的要点也是难点,而一旦溺亡的案件中掺杂了其他复杂的案情,其鉴定意见失真也极易引起不良的社会影响。法医鉴定过程中,溺死一般依据尸体征象、组织病理学检验和硅藻检验等综合考虑。PMCT为法医诊断溺死提供了新的思路并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常规使用于诊断溺死。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使用PMCT对溺死尸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讨论了PMCT诊断溺死的应用价值与潜力,并对国内PMCT发展的必要性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法医学实践中,判断是否为“生前溺死”是法医学尸检及鉴定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目前尚无能明确诊断溺死的生物学和法庭化学指标。在溺死案件的诊断中,浮游生物检验是常见的方法。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争议,但国内法医工作者认为,器官组织中浮游生物的存在仍然是判断生前溺死的重要证据之一。本文就国内外有关浮游生物的检验方法、检验标准及... 相似文献
12.
法医在检案中 ,常常会遇到现场有二具或二具以上尸体的情况 ,如何正确认定死亡性质 ,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杀人后自杀是凶杀案件的一类特殊形式 ,因直接当事人死亡 ,目的动机有时难以调查清楚 ,因此勘验工作特别是法医尸检工作显得尤其重要。1989年至 2 0 0 4年 ,我局法医共受理杀人后自杀 (既遂 )案件 36例 ,现对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探讨此类案件的一些规律特点。1 案例资料1 1 一般资料1 1 1 自杀者情况 男性 35例 ,女性 1例 ;16~ 2 5岁 2例 ,2 6~ 35岁 18例 ,36~ 4 5岁 7例 ,4 6~ 5 5岁 7例 ,>5 5岁 2例。自杀者年龄最小的 2 … 相似文献
13.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某年8月13日晚,某水道中发现1具赤裸女性浮尸,当日20:30首次尸表检查后冷藏于殡仪馆。次日10:30进行系统尸体检验和毒(药)物检验,并对发现尸体处水样、尸体检材进行硅藻检验。1.2尸体检验8月13日尸表检查:全身赤裸,尸长155.0 cm,手足皮肤发白皱缩,全身皮肤颜色正常,胸腹部、双侧大腿前侧、双上肢腐败静脉网出现。尸斑浅淡, 相似文献
14.
15.
溺死是指由于液体阻塞呼吸道而发生的窒息性死亡。在法医学实践中,判断水中尸体为溺死还是死后入水,是案件定性的关键。同时,溺死地点推断以及死后淹没时间(postmortem submersion interval,PMSI)在调查死者身份、缩小侦查范围和侦破案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硅藻检验、分子生物学、影像学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国内外法医工作者们已在死因鉴定、溺死地点推断和PMSI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在法医学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对上述研究内容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为水中尸体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案件简介3月某日,本市一山中的竹林里发现一具白骨化的尸体,遂报警。现场情况:尸体于右侧卧位躺于山坡上,头西脚东,两前臂放于胸前,两下肢自然伸直。在尸体左脚内侧可见一小树枝矗立,尸体已白骨化,部分小腿及 相似文献
17.
法医学实践中,判断是否为生前溺死是法医学尸检及鉴定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目前尚无能明确诊断溺死的生物学和法庭化学指标。在溺死案件的诊断中,浮游生物检验是常见的方法。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争议,但国内法医工作者认为,器官组织中浮游生物的存在仍然是判断生前溺死的重要证据之一。本文就国内外有关浮游生物的检验方法、检验标准及检验结果的判定等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旨在使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浮游生物检验在溺死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12例他杀溺死案件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中尸体的检验是法医尸检的常见内容,主要解决死因及死亡性质问题。即是否溺死及溺死性质判断等问题。部分案例尚需鉴定尸体身源、入水地点、尸体损伤等问题,从而为查清案情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对水中尸体鉴定死因是否溺死并不难,即使是高度腐败甚至白骨化尸体,通过硅藻检验也可鉴定是否溺死。但溺死的性质判断常是一大难题,单纯通过尸体检查常常难以确证,尤其是高度腐败甚至白骨化尸体,必须结合案情调查、现场勘查等情况综合判断。本文通过对1 1 2例已查破的他杀溺死案一回顾性研究,探求他杀溺死案件的特点,以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 1 …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研究水温与水中尸体上浮时间之间的关系,为更精确地定位搜索浮尸提供参考。方法 建立17~30℃水温下豚鼠溺死后上浮模型,记录尸体上浮时间。收集32例珠江水域浮尸案件,整理尸体上浮时间和事发水域水温。分别构建豚鼠尸体上浮时间、真实案例浮尸上浮时间与水温的关系模型。结果 尸体上浮时间与水温呈负相关。豚鼠尸体上浮时间与水温关系的幂函数拟合方程为y=1×1015x-10.530(R2=0.871,P<0.01),案件尸体上浮时间与水温关系的幂函数拟合方程为y=3×106x-3.467(R2=0.802,P<0.01)。结论尸体平均上浮时间与水温具有幂函数关系,可为浮尸的定位及建立搜索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