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歌唱祖国》、《爱我中华》、《保卫黄河》、《祖国不会忘记》、《祝福祖国》……这一首首经典的红色歌曲,就像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和一首首催人奋进的英雄史诗,给人们带来一场完美的视听盛宴,让人们抚今追昔,激动不已。这些由省直机关合唱团带来的经典红色歌曲拉开了我省“爱国歌曲大家唱”合唱比赛的序幕。  相似文献   

2.
最近,笔者看到福州解放后出版的第一本革命歌曲集。这本歌曲集历尽沧桑,纸张已开始泛黄脆化,能保存至今实属不易。这本歌曲集名为《解放歌声》,32开50页,共收入33首脸炙人口的革命歌曲,其中有《扭向新中国》、(蒋匪帮一团糟》、《打得好》、《南泥湾》等,后面的6首是临时加上去的,内育  相似文献   

3.
正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个民族亲亲一家,就像百花园里盛开的花,红红石榴结籽儿抱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母亲是中华"……从久唱不衰的《爱我中华》到央视春晚上唱响的《母亲是中华》,一首首反映民族团结主题的歌曲扣人心弦、凝聚人心,每每哼唱起来都让人感到一份温暖、一股力量。  相似文献   

4.
“黄桥烧饼黄又黄暧,黄桥烧饼慰劳忙哩!烧饼要用热火烤暧,军队要靠老百姓帮,同志们呀吃个饱,多打胜仗多缴枪……”这是一首50年来传唱于大江南北,并成为抗战歌曲范例载入《抗日战争歌曲集》和中国革命音乐史的著名的《黄桥烧饼歌》。1940年,我新四军在苏北黄桥一带以不足1万兵力,打败了韩德勤的伪军Ic万人,并乘胜追击,南下与八路军会师,这就是著名的黄桥战役C战斗中,黄桥人民做广大墓烧饼,推着小车、挑着担子,迎着枪炮声到前线慰问。战斗结束后,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戏剧组组长、剧团副主任李增援创作了《黄桥烧饼歌》、,成为5…  相似文献   

5.
雪冷血热     
正军旅作家历经20年心血磨砺,重现东北14年抗战残酷真相——第二章夺枪梧桐河村成了"红地盘""模范学校少年们啊,学习要努力,人人都做模范少年,天天要向上;你也当,我也当,都把模范少年当,你也当,我也当,都把列宁少年当。……"离休前为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的李敏老人,编选了厚厚一大本《东北抗日联军歌曲选》,共403首。老人说,这首《模范学校校歌》是她这辈子学会的第一首革命歌曲。  相似文献   

6.
《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首在中国大地广为流传的歌曲,影响了几代人.歌曲源自一首大别山的民歌,采用了《八段锦》曲调,原名叫《庆祝成立工农民主政府》,是一首庆祝中华苏维埃政权成立的革命歌曲. 从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到1931年秋短短4年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建了十几块“工农...  相似文献   

7.
<正>抗日战争时期,大量优秀的抗战歌曲以其独有的方式激励着广大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英勇抗战。特别是在延安,虽物质财富极度匮乏却遍地歌声,人们保持着昂扬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其中,有几首诞生于延安、内容集中表现那场轰轰烈烈大生产运动的歌曲,更是别致新颖、打动人心,奏响了那个时代共产党领导广大军民进行伟大创造的时代强音。它们就是《生产运动大合唱》《南泥湾》《军民大生产》(也叫《边区十唱》)等。  相似文献   

8.
赵敏 《党建》2012,(8):40-41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有一首铿锵激昂的歌曲,它尽管简单,却充满着雄壮的力量;它虽然质朴,却迸发出时代的强音。它曾经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激励着将士们浴血奋战,前仆后继!它,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军旅歌曲《我是一个兵》。1《我是一个兵》的词作者是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创作员陆原。1942年,20岁的陆原便参加了八路军。抗战胜利后他被调到冀东军区独立第13旅宣传队工作。在这里,他认识了《我是一个兵》的曲作者岳仑。  相似文献   

9.
《湘潮》2020,(3)
正每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起的时候,我们都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我们现在的国歌,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抗战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大家可能会追问,这首歌怎么叫《义勇军进行曲》?抗战歌曲那么多,为什么这一首就成为国歌了呢?答案,在田汉的一份手稿中可以找到。在这份手稿中,他简述了国歌的创作、影响和确立过程等。这份珍贵的手稿复制品,就存放在长沙县的田汉文化园中。  相似文献   

10.
张小芳 《党史文苑》2013,(17):43-45,47
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兴起。当时,一首记录这一伟大变革历史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应运而生,唱响全国。这首歌"就是写给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安徽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的词作者是陈晓光,他曾任文化部副部长。  相似文献   

11.
记得抗战胜利不久,我在海丰县海城镇关山小学读书,班主任教我们全班同学唱这首题为《茅山下》的现代歌曲.这首歌的歌词深沉、执著而悲壮,旋律优美、苍凉似有点儿凄婉,听起来悦耳感人,催人泪下,至今仍然常在我的耳际回旋.歌曲的作者是谁,当时我并不知道.直至解放后我上初三的时候,读了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东平选集》,才知道这首歌的歌词原来是我们的乡贤、革命作家丘东平烈士所作小说《茅山下》的序诗,欣喜而亲切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回顾东平短暂而壮烈的一生,纪念这位前辈对革命和文艺事业的贡献,我想其意义是格外深长的.  相似文献   

12.
1936年秋诞生于西安的著名抗战歌曲《松花江上》,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一经面世便唱响古城西安,并迅速传至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风靡中华大地.它如诉如泣、悲壮低回的情韵,激励着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相似文献   

13.
《党建》2015,(6)
<正>抗战歌曲产生于国家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最集中地体现了全中国人民的爱国意志,一经问世便迅疾在民众中产生出无比巨大的震憾力和感召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当我们再一次回顾那段历史,再一次唱响那一首首打动人心的歌声时,一腔爱国情怀便油然而生。《松花江上》:最断肠的抗战歌曲这首歌由张寒晖谱曲、填词。1936年,张寒晖在河北定县做地下工作,这年秋天的一个晚上,一位在东北军中做地下工作的同乡  相似文献   

14.
正在壮怀激烈、层出不穷的众多抗战歌曲中,有两首著名歌曲集中抒发和反映了那一代青年学生爱国心切、抗战不屈的壮举和精神,它们就是极具代表性、久唱不衰的《毕业歌》和《五月的鲜花》。《毕业歌》:学生位卑未敢忘忧国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我们今天是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巨浪,巨浪,不断地增长!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这首诞生于抗战时期的饱含激情、气势磅  相似文献   

15.
<正>1936年11月西安事变爆发前后,西安全城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歌声。后来,这首歌曲又迅速传遍全国。《松花江上》发表后,强烈地触动了中国人的亡国之痛,歌声所至,莫不唏嘘,成为中华民族刻骨难忘的抗日歌曲之一。它的创作者就是与冼星海、聂耳并称"音乐三杰"的张寒晖,一生先后创作了《军民大生产》、《去当兵》等70多首抗战歌曲。《松花江上》的诞生地是西安而不是东北,词曲作者张寒晖不是东北人,其实  相似文献   

16.
沈向阳 《党史纵横》2009,(5):50-50,64
在中国音乐史上,杭战歌曲最具感染力、号召力,流行地域最广,传唱人数最多,并且经久不衰当年,无数中华儿女正是唱着《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松花江上》等抗战歌曲,义无返硕地奔赴前线英勇杀敌:今天.当我们每次听到这些耳热能详的激昂之声时,一腔爱国情怀便会油然而生,激动不已,为什么抗战歌曲能给人这样的力量和情感呢?  相似文献   

17.
《爱我中华———百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巡礼》电视片深受青少年欢迎程仁沛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光辉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  相似文献   

18.
正"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不怕雨,不怕风,包后路,出奇兵,今天攻下来一个村,明天夺回来一座城,叫鬼子顾西不顾东,叫鬼子军力不集中。"伴随这首铿锵有力、雄壮豪迈的抗战歌曲《到敌人后方去》,当年我太行山区和冀中平原的抗日军民靠着一个个出其不意的"到敌人后方去"的果敢行动,有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一次,我冀中军区  相似文献   

19.
李学民 《党史纵横》2002,(10):42-42
庆明是位老公安。他的诗词集《路吟》,我把它读了又读,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每一首诗每一首词都充满着真情实感。有人认为做公安工作的人都缺少细腻的感情,甚至有人说他们冷酷无情。可是《路吟》向我们酣畅淋漓地证明:只有感情丰富的人才能当好人民的公仆,公安干警也是有血有肉的人。《路吟》中的诗词使我深深体会到诗人爱祖国、爱人民、爱江山,同时也富有强烈的亲情意识。诗人道:“……友人喧,妻儿喜,自嗟呀。究源有始,云岭草木是吾家。拥抱自然胸阔,遁避尘俗心乐,轻叹苦无暇。山水不依恋,何望爱中华!”是的,我是否可以加以这样…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风光……”这首清纯甜美的《采茶舞曲》不知倾倒过多少人;可是,又有几个人知道周恩来对这首歌倾注了多少情、多少爱?歌以咏志,歌以怡情。周恩来喜欢唱歌,他喜欢的歌曲很多,《周恩来的歌曲情怀》撷取的只是百花园里的几片花瓣,但足以展现伟人的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