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6年苏联召开的苏共二十大不仅对苏联自身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包括了建立不久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它对中国的影响则主要是通过对毛泽东个人的影响实现的。毛泽东赶超思想的萌发,"以苏为鉴"思想的形成,对个人崇拜态度的转变以及防止修正主义等思想都有苏共二十大的烙印。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大跃进"、"反右扩大化"等失误,都与苏共二十大有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建国前后,新中国经济建设没有别的经验可资借鉴,只有学习苏联。苏共二十大后,毛泽东对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以苏为鉴"的光辉思想,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对苏联经济建设经验的认识出现了反复,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3.
建国前后,新中国经济建设没有别的经验可资借鉴,只有学习苏联.苏共二十大后,毛泽东对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以苏为鉴"的光辉思想,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对苏联经济建设经验的认识出现了反复,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4.
苏共二十大是苏联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赫鲁晓夫在此次会议上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对这一事件毛泽东最初的感受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赫鲁晓夫秘密报告揭了盖子,"表明苏联、苏共、斯大林并不是一切都是正确的,这就破除了迷信"。"忧"的是赫鲁晓夫"捅了漏子,搞突然袭击,将斯大林一棍子打死会造成混乱。"(吴冷西,回忆毛泽东—我亲自经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中共对苏联模式的教条式照搬和对苏联模式教条主义态度的破除两方面,说明并肯定苏共二十大对中共反思苏联模式,深刻检讨对苏联模式的教条主义态度所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中共对苏联模式的教条式照搬和对苏联模式教条主义态度的破除两方面,说明并肯定苏共二十大对中共反思苏联模式,深刻检讨对苏联模式的教条主义态度所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苏共二十大不仅是苏联历史上的大事,也是战后国际共运史上的大事.八大前后,中共对苏共二十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基本肯定到逐步否定的过程,其认识的变化直接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拟从中共对苏共二十大认识变化的历程以及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1954年,赫鲁晓夫率领代表团访华,由此中苏关系进入"蜜月期",但好景不长,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的召开中,中苏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在赫鲁晓夫时期中苏的矛盾与冲突上,从苏共二十大开始到苏共二十二大截止,中国与苏联在外交、经济乃至政治上都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巨大分歧。本文将从苏共二十大着手,对中苏之间关于斯大林个人崇拜、对波兹南事件的不同态度、苏联倾向与美国联手和中国的冲突、以及对发展模式各自不同的看法等问题上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突破苏联模式,结合中国的国情,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规律,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一、毛泽东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形成的国际原因  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弊端的暴露以及当时帝国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封锁禁运,这是毛泽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1999年6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文集》第八卷《赫鲁晓夫的日子不好过》一文中有一条“苏共二十大”的注释,编者解释说:“苏共二十大,即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一九五六年二月十四日至二十五日在莫斯科举行。在完成会议的主要议程后,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向全体代表作了《关于克服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