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91年底苏联解体后 ,除波罗的海三国外 ,其他原苏联12个加盟共和国以俄罗斯为中心成立了独立国家联合体。时光荏苒 ,在新兴的独立国家发展了9年之后 ,其中绝大多数国家都逐步确定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一方面 ,由于在苏联70多年的历史中各国之间 ,尤其是各国同俄罗斯之间建立起的联系和积存的问题 ,在可预见的、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无法彻底清理干净 ,因此保持独联体的存在和同俄罗斯的关系依然是大多数国家外交政策中的重要一环。今年1月25日 ,独联体元首理事会会议按期举行 ,12国元首无一缺席 ,这是近年来绝无仅有的 ,表明…  相似文献   

2.
《瞭望》1985,(49)
最近,本刊记者就中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和目标、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关系以及中苏、中美、中日、中国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同西欧国家的关系等问题,专门采访了我国外交部长吴学谦。吴外长就上述问题作了回答,着重指出,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3.
自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取得了独立的主权地位,其经济在这二十多年中得到了恢复与发展。在俄罗斯的对外关系中,经济关系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加,俄罗斯也逐渐形成了有自己鲜明特色的经济外交政策。对俄罗斯的经济外交进行分析,既可以借鉴俄罗斯的先进经验,促进我国经济外交的发展,也可以为中俄经贸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经验,推动中俄经济向更深领域合作。  相似文献   

4.
中国外交破浪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八字方针”为我国的基本外交政策定调通过对话、协商、谈判,和平解决同其他国家的分歧和争端稳定大国关系,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致力于建立公正、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5.
由于苏联的解体,中亚地区原五个加盟共和国获得了独立,为了谋求国家利益最大化,这些独立后的中亚国家确立了多边务实外交战略.中亚国家所奉行的多边务实外交并非“等距离”外交,其外交政策表现为一定的不平衡倾向性;中亚国家对外交往的亲疏程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国家利益需要动态地调整,尤其在与俄、中、美三大国的外交关系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党政论坛》2011,(8):52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说,苏联解体20年了,历史学家还有太多的问题要研究和探讨。可是大批有价值的文件至今未见天日。人们最想知道的苏联十大未解之谜是:1.苏联解体后,苏共数百亿美元的黄金和现钞到哪儿去了?据外  相似文献   

7.
小国由于国家利益集中在周边地区,周边外交政策往往成为其对外政策的重点与基石.新西兰是一个远离国际政治与经济中心的小国,近些年来除了发展与欧美的传统关系以外,着力发展与澳大利亚、东盟以及南太平洋岛国的友好关系成为新西兰政府越来越鲜明的对外政策目标,与澳大利亚、东盟国家和南太平洋诸岛国的关系构成了新西兰周边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周边对外政策构成了新西兰对外政策的主线.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利益至上”的外交政策大行其道的今天,印美关系其实不仅仅是一个双边关系的问题,它的发展取决于多种外交因素的合力。今后的印美关系不可能一帆风顺,而是在曲折中前进。  相似文献   

9.
解放以来,我国同西欧的关系出现过错综复杂的局面,呈现出曲折变化的态势,我国对西欧的外交政策也已有过两次大的调整。 建国初期毛泽东曾指出:“我们是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但是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决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一天它们不改变敌视的态度,我们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国家以合法的地位。”(《毛泽东选集》第四卷1325页)一直到六十年代末期,我对西欧诸国的外交政策正是遵循的这一基本原则。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西欧的实际情况看,  相似文献   

10.
在离开芬兰将近8年之后重返这个国家,有一种恍若隔世之感。令人感到的最突出变化是外交政治术语的更新:政治家们几十年词不离口的“和平中立外交政策”的口号,被有关欧洲政治和经济一体化的新名词所取代。冷战中求生于东西方夹缝中的芬兰,在苏联解体之后加快了回归西...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将全面参与亚太地区的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开拓亚太外交的新局面。这是俄罗斯外交部最近在召回俄驻亚太30多个国家的大使和其他高级外交官举行的使节会议上确定的。 俄罗斯是一个地处欧亚大陆的国家,其中亚洲部分占全国总面积的3/4。位于亚洲版图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不仅地域辽阔,而且资源丰富。因此,俄把自己称之为“欧亚大国”。在苏联解体之初,俄曾一度奉行向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急于把自己“融入西方文明社会”,幻想“依靠西方帮助迅速摆脱经济困境”。结果,事与愿违,一味追随欧美的外交政策不仅没有换来大量经济援助,而且严重损害了俄的大国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俄当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柏林危机期间,美国试图牺牲联邦德国利益与苏联达成妥协,动摇了联邦德国对于它的西方最强大盟友的信心,迫使联邦德国重新审视其依靠西方实力促进德国重新统一的政策,着手改善与东方之间的关系。对美国的失望,坚定了联邦德国走德法合作道路的决心,促使联邦德国更加密切与法国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第二次柏林危机对联邦德国的外交政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党政论坛》2011,(16):52-52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说,苏联解体20年了,历史学家还有太多的问题要研究和探讨。可是大批有价值的文件至今未见天日。人们最想知道的苏联十大未解之谜是:1.苏联解体后,苏共数百亿美元的黄金和现钞到哪儿去了?据外国媒体报道,藏在了外国银行里,可代总理盖达尔雇私人侦探追查,却一无所获。  相似文献   

14.
为了重振昔日大国地位,俄罗斯在不断调整对外政策。在加强东方外交,积极发展与独联体、中东欧和亚太国家关系的同时,它主动修复和加强与拉美国家的合作关系。5月19日至25日俄外长普里马科夫对墨西哥、古巴和委内瑞拉进行为期一周的正式访问,正是俄罗斯调整外交政策,实行全方位全球外交的又一具体步骤。 对于普里马科夫此次拉美之行,俄罗斯和拉美3国既有共同利益,又有各自的不同需要。 冷战时期拉美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激烈争夺的地区之一。苏联解体后,俄拉关系中断,俄对拉美的影响力随之消失。然而,西方对俄罗斯在政治上的遏制、经贸上的歧视和限制,以及北约决意实施东扩计划等现实,促使俄罗斯开展全方位的全球外交。普里马科夫  相似文献   

15.
科济列夫日前被叶利钦总统解除外长职务,是俄罗斯近几年来,尤其是去年外交政策在国内受到强烈批评、在国际上接连受挫的结果;同时也反映在新一届杜马选举之后出现新的政治力量对比的情况下,总统正采取措施,准备对现行外交政策进行调整,迎接今年6月的总统选举。 科济列夫现年44岁,于1990年10月被破格提拔,出任原苏联俄罗斯联邦外长,苏联解体后,即担任独立的俄罗斯首任外长。在近几年俄政坛的复杂斗争中,作为总统的盟友,由于忠实地执行总统制定的外交政策,科济列夫一直稳坐外长交椅,成为叶利钦手下任职时间最长的部长。然而去年秋天以来,他  相似文献   

16.
美国冷战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俄国十月革命后,在美国就形成了反共主义意识形态,并作用于美国的外交政策。冷战时期,反共主义外交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反共成了美国外交的首要目标和核心内容。冷战结束,苏联解体,美国人宣布“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冷战结束并不等于冷战思维已经死亡,不等于美国会完全放弃反共主义意识形态。从近10年来的美国外交政策来看,美国当权者和战略家们并没有从冷战思维中  相似文献   

17.
王红娇 《学理论》2011,(28):28-29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最初的"一边倒"到如今的"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面对这样的变化,中国应该作出怎样的抉择?主要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与对外政策的关系上对此进行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8.
苏联民族工作的理论和指导思想及苏联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思路都源于列宁的思想。在苏联存在的70年间,苏共为解决民族问题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很大的成就,也存在很多问题,有些问题的影响甚至外溢到其他国家。苏联民族工作失败的原因可以从苏共、民族关系理论和国体等角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开罗专电 一九八六年,美国同苏联在中东的争夺有增无已。美国要继续保持住已占有的上风,而苏联则改变了过去的僵化的外交,转而采取灵活策略,力图摆脱被动局面。 美国的主要做法是:以反对恐怖主义为由打击苏联支持的利比亚和叙利亚等激进国家,同时拉住埃及、约旦、摩洛哥温和派国家,鼓励他们同以色列发展关系,保持美国垄断中东和平进程的地位,排斥苏联;在海湾地区采取两面手法,在明处支持阿拉伯国家对付伊朗扩大战争的威胁,暗中与伊朗来往,提供武器,企图寻找可以同美合作  相似文献   

20.
岳汉景 《理论导刊》2007,7(6):94-97
外交政策分析分为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两种视角各有利弊。从国家利益角度出发,对外交政策进行综合分析更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