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令环 《学理论》2010,(29):187-189
许地山的小说有着诗一般的意境与韵味,《命命鸟》尤为如此。其中意象的有意设置是一重要因素。他借鉴了大量佛教意象并加以改造,这些意象既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又是他生命哲学的承载体,因此是理解他作品主题和艺术风格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落网之鸟     
于康 《党政论坛》2012,(12):64-64
有一个猎人,在湖沼旁张网捕鸟。不久,很多鸟都飞入了网中,猎人非常高兴,赶快收网预备把鸟抓出来。没想到鸟的力气很大,反而带着网子一起飞走了,猎人只好跟在网后拼命追赶。  相似文献   

3.
范昕媛 《学理论》2012,(11):183-184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对鸟的描写多次出现。通过在文中反复出现的鸟的意象来探究小说所表现出的主题,人物的心理和命运,以及哈代创作中的思想倾向,尤其是他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4.
在南非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种叫蜜獾的动物.它居住在自己挖掘的洞穴里。与此同时.洞穴的旁边也生活着一种叫指蜜鸟的小鸟。早先的时候,指蜜鸟把巢安在树上,但由于不断地受到天敌的攻击.后来它就索性把巢安在离它不远处的蜜獾的洞穴里。起初.蜜獾并不甘心自己的地盘被占,双方也展开了一些斗争。可斗来斗去,指蜜鸟最终还是入住在了蜜獾的地下洞穴.蜜獾也就只好忍气退让。  相似文献   

5.
史星文 《各界》2014,(7):F0003-F0003
窗在四楼。窗外是一片疏林。疏林有松、枇杷、樱桃、红叶李、银杏、皂角、国槐和青竹。疏林是鸟的栖息地,那里有各种各样的鸟:有时是一群一群的鸟在空中长久盘旋,突然就落入疏林里,叽叽喳喳的,像是召开鸟的大会:有时是三五只,像朋友小聚,抑或是温馨的家庭生活:有时是一对儿,从亲呢的神态看像是正在热恋:有时就独独剩下一只,站在枝头鸣叫或伏着枝头打瞌睡。  相似文献   

6.
意象主义是一种浓缩性极强的诗歌形式,其在节奏、选材、语言、意象的提出和处理方面的艺术主张和审美意识都体现出意象主义对传统诗歌诗学的反叛,而这种革新又很好地配合了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主题表达。  相似文献   

7.
王倩茹 《学理论》2012,(24):161-162
《暑假中》是丁玲的第一部关于同性情谊者的作品。是展现几个新女性的同性情谊之间的生活,她们在自我创造的世界里进行着救赎,挑战传统。《暑假中》这个题目不仅仅是表层意义的"放假",在其背后有其更为深刻的含义,"睡眠"和"哭泣"这两个文学意象在作品中反映的是同性情谊者的生存状况,文中"老等鸟"也并非只是传奇故事,同时象征着同性情谊者两难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8.
李世存 《学理论》2013,(20):189-191
自然意象是《贝尼托·切莱诺》的喻象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小说中丰富的自然意象由于叙事视角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叙事者眼中的自然意象与德拉诺船长眼中的自然意象。叙事者的自然意象揭示出自然神秘凶险的一面,象征着小说扑朔迷离的情节,也映射出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而德拉诺的自然意象则反映出他认识上局限性和内心深处的种族偏见。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5)
鱼图像和鸟图像都是中国的传统图像之一,由于其拥有独特的自然属性,被人们认为是天地的象征。这两种图像除了单独运用到各种器物上,鱼鸟图像的组合也成为独特的"风景"。鱼鸟图像组合的不同形式,出现在不同器物上,所表达的含义也不同。本文以鱼鸟图像组合变化为依据,来探究鱼鸟图像背后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张祯 《学理论》2009,(17):187-189
《霓裳羽衣》作为一支简单的舞曲,在《长生殿》中演变为内涵丰富、形象复杂的主体意象。与“钗盒”意象相比,“霓裳羽衣”的作用是隐性的,一方面,它巧妙地将剧中零散的情节和情感贯穿在一起;另一方面,随着剧情的发展,其自身会发生同主题变奏,演生出不同的情感指向,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奠定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使“霓裳羽衣”及剧作意蕴最终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1.
括囊 《党政论坛》2009,(12):44-44
在非洲和南亚一带,生活着一种叫狞猫的动物,它们身手十分矫健又极善跳跃,能跳起好几英尺高捕捉刚起飞的小鸟。特别是有个地方的狞猫,为了能捕获更多的鸟类,还常把自己装扮成麝的样子。因为那儿有种鸟主要靠吃麝身上的虱子为生,跟麝长得有几分相似的狞猫,便模仿麝的样子低头吃草,还将麝的粪便涂在自己的身上,等鸟寻着麝的气味来吃虱子时,狞猫便突然跃起将鸟捕住。  相似文献   

12.
思想道德是由一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并为该社会的经济关系服务的一种特殊社会意识形态。一方面,经济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另一方面,思想道德建设又是经济的保证,为其提供精神动力。一定的经济基础产生一定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反过来,这种思想道德价值观又强化着新的体制或者催生着新的体制建立。市场经济与思想道德建设共存于社会主义之中.相叉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共同对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起着各自不同的推动作用。任何一方软了都不行,否则,社会就会畸型发展。所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13.
汤景鑫  高健 《学理论》2009,(15):170-171
海子的抒情诗以麦地意象为核心,发扬了本民族诗歌传统并吸收西方文化精华,在他的诗学精神中充分表达了对乡土的深切关注,体现了还乡意识。本文着重讨论了其创作中回归自然的诗歌风格,并说明这一风格与诗人自身遭遇及在诗歌中独创的“麦地”意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高铭铭 《学理论》2009,(12):173-174
五代西蜀文人既历乱世劫难,又在乱世中获得相对安定的生活,那么,对于乱世人生的深沉感喟和偷生苟活的庆幸交织起来,使得他们的笔下呈现了多样化的意象选择;与此同时,巨大的社会压力和深重的心灵痛苦也导致了西蜀文人巨大的心理落差和性格变异,使得他们将人生悲苦沉埋心底,以内向、自省的态度来应付并漠视外界的巨变。这就不可避免地把诗境推向了狭小、枯寒之地,所有这些都影响了诗人们诗歌意象的选择,使其诗歌意象呈现了绮艳、通俗和细微纤弱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程刚 《党政论坛》2013,(6):23-23
北非森林里有两种鸟,一种叫火龙鸟,一种叫雪候鸟。这两种鸟都是筑巢高手,但它们的巢穴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意象是唐宋词中的重要因素。唐宋词中丰富的"花"与"雨"意象是词人表达情感的外在表征,它们承载着词人的个人情感、审美趣味,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两者的组合使用强化了唐宋词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17.
意象是构成诗的审美意境的重要元素,极具审美感染力.毛泽东诗词中创造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意象,特别是在"红旗"这一物象上他倾注了大量的笔墨和情感,使之具有了独特的意象美.统观毛泽东诗词中的"红旗"意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审美特征:象征美、动态美、情感美、色彩美.这些审美特征使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水平和审美意境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8.
王登新 《学理论》2009,(32):136-136
书法作品的“意象”追求,贯穿于书法创作的整个过程,“意象”的表现是书法形质与神采的再现,书法“意象”美使作品具有鲜活的生命韵味,是指导书家进行创作的重要审美取向。同时,欣赏者也在欣赏过程中,运用丰富的意象思维感悟书法作品中的这种“意象”美。  相似文献   

19.
云中君 《各界》2013,(4):42-46
“四知先生” 东汉顺帝永建元年(126年)的一天,朝野都在传诵一件奇事,前太尉杨震的葬礼上,忽然飞来许多一丈多高的大鸟,落在杨震墓前,俯仰悲鸣,落下眼泪,直到葬礼完毕,这些大鸟才纷纷飞去。  相似文献   

20.
谢兆树 《学理论》2010,(20):282-283
在西方文论的教学中,重要概念的阐释对于学生们掌握西方文论家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本雅明的辩证意象建基于历史碎片,它在实质上是一种单子历史观,辩证意象的目的和任务在于彻底打破和解构历史进步的幻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