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慧 《学理论》2014,(9):41-42
《约伯记》以义人约伯无辜受苦为叙述线索,探究了上帝的公义和人为何信神这两个问题,实则确立了人与神的差距,揭示了"智慧"究竟为何、"智慧"如何沟通神与人。"智慧"作为沟通神和人的媒介,内涵丰富,包含了"信神"与"善"两个方向。从《约伯记》文本入手,区分并解释其中"智慧"、"神性的智慧"、"属人的智慧"及其界线。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28)
党员领导干部坚守信仰意义重大,没有信仰,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是有着真信仰的共产党员,只有真信仰,内心才会充满力量,才会自觉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身处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在追求强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征程中,面对各种乱象、各类冲击和混淆视听的大量流言,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以坚定的信仰、坚强的决心、坚韧的意志来承担党和人民的重托,切实发挥好中流砥柱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主持人语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共产党人不懈的精神追求,揭示了新形势下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念的极端重要性。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政党、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如同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就会失  相似文献   

4.
何敦培 《学理论》2011,(2):50-51
社会转型时期,部分共产党员的信仰已经发生了异变、动摇或放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从主观方面看,共产党员的信念、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是影响其信仰异化的主要原因。各级党组织要重视分析党员信仰异化的心理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心理疏导,帮助党员牢固马克思主义信仰,确保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党员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8,(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信仰出现文化信仰多元化、政治信仰淡化等信仰危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信仰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仰的培育是一个认知、认同、意志、践行协调发展的过程,觉知认知是始端,情感认同是关键,信仰意志是思想制高点,外化于行是最终归旨,需将四者融会贯通,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仰在大学生群体思想与行为中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党员信仰宗教或明或暗的时有发生,并有上升的趋势,尤其表现在一些离退休党员和少数民族职工党员中。问题虽然出现在极个别党员身上,但在群众中影响很不好,各级党组织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并将之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解决好。一、共产党员就是不能信仰宗教有的党员说,《宪法》明文规定,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党员也是公民,为什么就不能信仰宗教呢?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共产党员,顾名思义,就是信仰共产主义的人。因此,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不能参加宗教活动,这是党章对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也是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7.
论信仰教育的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大才 《理论导刊》2005,1(4):66-68
信仰教育之所以成立,源于人的未完成性与社会的外在性两个方面。从信仰教育的模式来看,可分为经验——习染、教育——督导、权威——强制三种模式。三种模式各有利弊,要真正有效地实现信仰,只能因时因地协调好三种模式,处理好各自内在矛盾,这样才有利于信仰教育的进行。  相似文献   

8.
正《共产党宣言》问世170周年之际,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与中国军网联合全网首发MV《信仰的味道》,让人们在不到4分钟的视频中感到了一股激昂奋进的力量。《信仰的味道》讲述的是陈望道潜心翻译《共产党宣言》时,竟将墨汁当成红糖吃掉而浑然不觉,体现出精神之甘、信仰之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引用这个故事,以此激励党员干部始终坚守信仰、坚定信念。墨汁为什么那样"甜"?信仰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正"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用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诠释了行动对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信仰信念对党员的重大作用。对一个人来说,没有灵魂就没有生命力;对一个组织来说,没有灵魂就没有凝聚力。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得是否深入,"做"得是否扎实,首先就要看是否把牢信  相似文献   

10.
张成诗 《理论探讨》2006,8(4):67-68
一、信仰的本质及作用什么是信仰?《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其界定为:“指在无充分理智认识足以保证一个命题为真实的情况下,就对它予以接受或同意的一种心理状态”[1]659。我国辞书对信仰的定义是:“对某种宗教,或对某种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2]565。两者虽然对信仰特征的把握上有相似之处,但其本质差异是很明显的,这只能从各自的立足点、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历史和现实,以及认识能力和水平等等原因中去分析。目前我们的学术界基本是沿着这样两条线索去探讨和研究信仰问题的,而知识就是非信仰,信仰就是非知识,似乎又成…  相似文献   

11.
阳明先生揭橥良知之学、倡言知行合一和致良知之教,使儒家心学大放异彩。宋明理学家不仅对于"性之善"与"心之灵"有其深刻的体认,而且自觉地为之献身以便修德成圣,阳明先生力主"心即理"及其所谓"良知",说到底即集中体现了一种将"心之灵"与"性之善"两大认识真正合而为一的儒家信仰,"信得良知"便是对这一儒家信仰的真实表达。所谓"信得良知",亦可以说是一种儒家化的良知信仰或良知化的儒家信仰,正是基于这一信仰,阳明先生才汲汲于教人依良知而行,做一个心地光明、纯乎天理的人。  相似文献   

12.
信仰方式和信仰心态实际上都是信仰主体对某一信仰的具体态度。信仰方式包括理论确认、情感体验和行为追求,信仰心态包括信仰认知、信仰情感和信仰意志。本文主要探讨了信仰方式和信仰心态各自的内在逻辑关系和相互之间的外在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3.
信仰的味道     
正"常听爷爷他念叨,那个把墨汁当红糖的陈望道,这个故事告诉我,原来信仰也有味道……"醇厚的男声、悠扬的旋律如一条缓流的河,将演唱者的深情带入听者的心头,使人内心泛起波澜。在MV录制现场,由海政文工团独唱演员汤俊演唱的《信仰的味道》,如一位温暖的讲述者,将记者带到90多年前故事发生的场景里。歌词中的陈望道是《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首译者。1920年春天的一个夜晚,他在翻译《共  相似文献   

14.
探讨"法律信仰"的真正内涵,有必要结合中国现实语境予以具体分析和理解,从而规避西方"整体性危机"的不实言论。本文主要通过信仰发展的分期及相关概念的比较分析对"法律信仰"予以重新审视,强调"法律信仰"的对象应是良法之精神,并且应突显其中人的主体性地位,从而达至一种"真的法律信仰"状态。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36)
奥古斯丁的自由观首先从自由意志的来源方面进行阐释,肯定了自由意志是善的,上帝赋予人自由意志是正当的。其次他说明了,恶的产生是自由意志误用的结果,但是这将威胁到上帝的信仰。他为此进行了辩证,说明自由意志为恶和上帝的预知并不矛盾,对信仰和理性进行了调和。他的自由观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对于西方哲学在希腊哲学之后的转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党性党风方面产生和存在的问题,原因很多,但根子在信仰、信念、信心上存在问题。因此,中央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三讲”教育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有针对性的。信仰、信念、信心是人们对某种主张或思想观念的确信和追求。它较之一般的思想观念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因而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可以促使人们自觉地为之奋斗以至献身。信仰、信念、信心做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本身具有二重性:正确的、科学的信仰、信念和信心,可以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人们积极奋斗,向伟大的目标迈进,是一种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梅蕊 《学理论》2012,(2):20-21
康德的"自由"包括人不受感情欲望奴役的选择自由这一消极层面的自由,和对客观道德法则的遵循、对绝对命令的服从的自由即自律这一积极层面的自由。自由是人们拥有意志的前提条件,也是独立于自然规律的、不受自然规律支配的、由意志决定自己的一种东西。自由是阐明意志自律性的关键。道德律是一个决定意志的规律,它首先具有普遍性,不是从经验中得来,而是先天就有的,只有纯粹的规律形式才能成为普遍规律,才能够决定每一个意志。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了信仰、信念、信心的重要性。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从历史维度看,信仰、信念、信心是经过历史选择和检验的,反映了历史必然性;从现实维度看,信仰、信念、信心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有着现实合理性;从理论纬度看,信仰、信念、信心是建立在科学真理基础之上的,符合逻辑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关于信念、信仰、理想及其科学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仰是对于世界和人生的总看法总方针 ,称之为真理或主义 ;信念是有关社会和人生的基本信条 ;理想则是对经过预测而设计的人们为之奋斗的未来最完美的远大价值目标体系。信念、信仰、理想的确立是个人社会化过程。加大信仰科学化建设力度 ,根本上是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个论断。  相似文献   

20.
正什么是信仰?我认为,凡是思维正常的人都有信仰,主义是信仰,宗教也是信仰;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有信仰,一个字不识的人也有信仰。我想借用计算机语言把信仰比喻成"人生的操作系统",实际上就是对做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做人进行根本控制的思想理念。我曾试着分析我父亲这位老革命的信仰是怎样培育建立的,通过对父亲经历的分析,我觉得有这样几点感悟。第一,信仰是在实践中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