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爱平 《学理论》2015,(6):233-234
语文复习课中运用现代化媒体创设复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复习课中创设想象情境,可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思考;创设交流情境,引导学生交流探讨,学生便会积极参与复习课堂;创设应用情境,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力。  相似文献   

2.
刘猛 《各界》2009,18(4)
俗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好课的开头很重要,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这是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完成情境的创设,将新知的内容运用多种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将孩子们带入学习数学的情境中去,从而引出新知.这是引导学习新知之前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的主要任务是铺垫激趣.只要在导入环节抓住学生的心,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本节课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铺平道路.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了如下几种课堂导入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高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何上好这门课,提高其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是摆在所有任课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阐述如何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实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徐文虎 《学理论》2011,(2):327-32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等院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这门课属于历史学科,更是一门政治理论课。开设它的目的是使大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三个选择"的必然性和客观性。了解这门课的性质和功能,教学中才能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它的目的和功效。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7,(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文科生不爱学、理科生学不会"的困难。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文章简单梳理"自主学习"的概念,总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步骤,提出改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效果的方法如下:阐明学习近现代史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突出教学重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设计,实施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6.
蔡仕魁  孙海涛 《学理论》2013,(21):274-275
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校史和校情,中国医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医科院校,其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和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教学中,利用自己独特的校史校情资源进行课堂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和接受程度,增强《纲要》课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7.
董自稳 《学理论》2012,(20):231-23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基本素养教育的一门课。针对目前学生学习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加强地方史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关照历史细节,充实教学内容;适当运用多媒体播放红色短片;加强历史人物教学,重现鲜活历史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相似文献   

8.
王婷婷  彭忠信 《学理论》2015,(6):197-19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主体性实践教学将主体性教育理念引入实践教学,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帮助大学生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树立积极正确的思想观念。目前普通高等学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主体性实践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使该门课程主体性实践教学得到广泛开展,从而进一步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4,(35)
情境教学法具有情感性、互动性、真实性等特点,不仅能较好地带动学生投入课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智力、能力的发展,从而使课堂教学收到理想的效果。情境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度",情境创设要有科学性、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古今结合。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是"熟悉的陌生课",新鲜度极低。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提高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必须从课前导入着手,即入境激情——创设形式多样的课前导入,使学生对该课程一见钟情。如诗词导课、历史人物导课、歌曲导课、影视剧导课、名人名言导课、逸闻趣事导课、领袖语录导课等。  相似文献   

11.
陆望 《学理论》2015,(8):161-162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也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建筑英语口语是高等建设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怎样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建设英语口语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在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口语应用能力是教师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概念较为抽象,趣味性较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准确把握教材,运用多种教学的方法和技巧,优化政治课教学.本文从情境教学角度出发,通过阐述情境教学的定义、意义,创设情境的策略及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表明了创设情境对优化政治课教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宫晓燕 《学理论》2012,(30):223-224
情感教学不仅是历史教学的一种方法,也是历史教学的内容和目的。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运用情感教学法,可以密切师生之间的情感,增强教学的感染力以至感召性,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历史情感、道德情感和审美情感教育,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地位。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33)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区的红色资源,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地方红色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有效途径有:以老师为主体,凝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地方红色资源成果,通过课堂教学环节传授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探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三贴近"的实践教学新路径,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悟地方红色资源的魅力;师生共同探讨,将教材中重点内容与地方红色资源相结合,组织学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式教学。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要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各高校必须改进教学考评方法,加强这门课程的教学团队建设。团队教师们相互合作,加强科研,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途径,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鼓励大学生以多种形式参与教学,帮助大学生理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达到增强大学生爱国热情、帮助大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分析历史和社会、引导大学生理解四个历史选择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14)
情境教学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情境教学法因其有形、有意、意境广远等特点,且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特点和大学生的认知规律,而逐渐被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提出了实施情境教学法的主要方式包括:用问题教学创设情境;用"艺术作品"创设情境;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用"亲自参与"创设情境。  相似文献   

17.
胡小平 《学理论》2010,(10):229-229,253
情境教学强调教学要以情动人,以美感人,要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政治课堂教学有着丰富的情境素材,教师依据政治教育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自觉地运用情境因素,按照政治教学规律,精心创设情境,来激起学生兴趣,从而使课堂教学高质高效地完成。  相似文献   

18.
倪昕 《学理论》2011,(16):271-27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高校本科生的一门必修的政治理论课。在讲课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公开表示学习这门课程只要考试及格就行了。课堂上一些学生"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也经常是屡禁不止。学生的这种偏见和认识上的误区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于近代中国历史的漠视。对自己个人前途的关心、对国家发展的观望和对某些社会不良现象的麻木,这些现象都说明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并不断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辅助教学早已成为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欣赏、表现音乐创设一种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的感受、想象、表现、创造等综合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高.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把视与听紧密结合,融声汇色,再辅之生动活泼的语言引导,给学生以真实的情境体验,引导学生在聆听中去感知、认识、想象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学生能通过听、看、说、想,多种感觉器官的参与,步步深入,深刻地领悟作品的内涵.运用多媒体能为音乐教学创设形声兼备的音乐情境,全面增强音乐的时空效应,唤起学生的美感,提高他们欣赏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而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与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思想相适应的学习情境。因此创设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教学情境成为职业教育的关键,应用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具体目标。应用情境教学法既需要对主观角色定位,又需要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应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分为三步曲: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师生回归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