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朱雪梅 《学理论》2009,(18):205-206
生态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个文明之一,大学生必须具备生态文明的理念。本文就如何将生态文明意识渗透在《基础》课的日常教学过程中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是必要性;二是找到把生态文明意识渗透到教学内容中的结合点;三是将生态文明意识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个文明之一,大学生必须具备生态文明的理念。本文就如何将生态文明意识渗透在《基础》课的日常教学过程中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是必要性;二是找到把生态文明意识渗透到教学内容中的结合点;三是将生态文明意识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论生态文明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七大报告里第一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到2020年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全球生态问题高度负责的精神.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增强人们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生态文明意识包括生态伦理意识、生态价值意识、生态科技意识和生态审美意识等.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渗透了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理解,具有丰富的思想精髓,集中体现为:生命共同体意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科学地阐述了"两座山"论,健全的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绿色富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蕴含了丰富的理论精髓,彰显了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生态意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新时代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其生态意识对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面对高校生态意识教育实效性不强、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缺乏、生态保护知行不一等现实问题,提出从高校导向性显性教育层面、日常化隐性教育层面两个维度探究高校大学生生态意识教育及养成路径。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8,(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其中培育农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实证调查发现,我国农民生态文明意识还比较薄弱,这主要是由于农村经济的相对落后、农民文化程度较低以及农村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相对滞后造成的。在新时代下,培育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必须从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及加强和创新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三方面着手努力。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蕴含着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其前途命运的自觉意识,应当同文明自觉关联起来。因此,应当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及其文明自觉,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对于人类文明存续发展的根本意义,进而理解中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责任。  相似文献   

8.
李珊  杨仁斌 《学理论》2015,(7):222-224
本文以农业院校为切入点,通过开展湖南农业大学学生生态文明观问卷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现状,探讨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农业院校应如何培育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使其成长为顺应时代要求,有担当,懂环保,践行生态文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3,(35)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生态文明日益受到世人瞩目。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新农村建设要从生态文明角度出发,以培育生态产业、生态文化和打造生态村庄为突破口,寻求新的发展途径,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基本路径是:优化农村生产方式;提高农民生态意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2)
塑造公民生态意识是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举措之一。我国公民生态意识薄弱,无法满足生态治理需求。应转变公民原有的生态观念,从多元层面探索我国公民生态意识培育途径。塑造公民生态意识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32)
在国际旅游岛生态文明建设的框架下,我们探讨国际旅游岛建设主体的培育,是希望能够强化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中公民的生态意识。通过厘清"经济人"和"生态人"的差异,旨在探讨海南国际旅游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生态人"的培养,进而培育国际旅游岛公民的生态意识,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持续不断的动力支持。恩格斯认为社会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个人意志、上层建筑诸要素起重要作用。依据恩格斯的社会发展合力思想,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机制必须重视经济发展、公民的生态意识培育和政治体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教育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生态文明教育要依靠生态文明教育制度来促进。当前我国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尚存在诸多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实施与发展。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化,必须强化全民生态文明理念和意识,做好生态文明教育制度的整体设计,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民主监督机制,加快生态文明教育实践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14.
唐踔 《党政论坛》2013,(9):24-26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农业文明尤其是工业文明的弊端进行深刻反思和摈弃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当前必须从下述几个方面去着力,以使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指出其目标是“建设美丽中国”,并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要实现上述目标,纳入法治化轨道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综合运用私法与公法的调整手段,特别要重视民法调整功能的发挥。民法既可以塑造具有生态意识的生态民事人,为生态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提供基本交易规则,又能够促使民事主体保护生态,防止破坏生态的行为发生。我国民法必须实现生态化转型,其重点在于创设民事生态权、为民事主体设定生态义务以及规定生态侵权制度。  相似文献   

16.
李新富  韦广雄 《学理论》2009,(14):35-37
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本身也就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必然是同步的,和谐社会的建立必须以生态文明发展为前提。因此,和谐广西的建设需要在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指导下.在建设生态文明广西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公民生态意识普遍缺乏,生态消费观淡薄、生态法制观念不强、生态忧患意识差,总体呈现环保利己主义的趋势,不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公民生态意识急需提高。为此,引导公民绿色消费、提升公民法制观念、加强公民生态忧患意识便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公民本身生态意识觉醒,才能更好更快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使人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可以从引导公民绿色消费、加快环境教育立法等方式入手,提高公民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文明形式。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欠发达地区有着良好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在理清生态文明建设思路的基础上,通过编制发展规划、创新体制机制、培育生态文化、改善人居环境、处理好城乡关系等对策,加快推进其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韩京艳 《学理论》2015,(8):261-262
建设生态文明,我们不仅要借助于科学、法律等力量,更要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一种道德要求,将生态道德培养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为中学生构建一种全新的道德培养体系,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寻找新的突破口。中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建议如下:提高教师的生态道德教育意识;创造良好的校园生态文化氛围;寓生态道德教育于课堂教学中;将生态道德教育与实践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雷爱先 《团结》2013,(6):37-39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土地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空间载体和构成曼素,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