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适与台湾有着不了的情缘,他最快乐的童年生活是在台湾度过的,他人生的最后四年也是在台湾度过的,去世后,他又长眠于台湾。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五四”人物在台足迹成为热门去处,包括胡适纪念馆、林语堂故居、钱穆故居等,充满历史味的观光景点,让人追思五四精神。胡适纪念馆“五四”人物在台湾,知名度最高的是前“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他也是在台湾留下最多景点的“五四”人物,全台各地有台北南港的胡适纪念馆、胡适公园、胡适小学及在台东的胡铁花路。  相似文献   

3.
孙立极 《两岸关系》2010,(11):46-47
<正>作为新文化运动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胡适一生颠沛起伏。台湾是他的初始,也是他的结束——1893年,两岁的胡适随母亲探望到台湾任职的父亲胡传,短暂两年的团聚日子,父亲教他识字、为他启蒙;1958年,胡适从美抵台,就任"中央研究院"(简称"中研院")院长,4年后,心脏病猝发离世,安葬在"中研院"对面的山坡上。  相似文献   

4.
悠悠川台情     
林萍 《两岸关系》2012,(5):39-40
由于历史渊源,四川与台湾有着割合不断的情缘。在台湾,四川话曾经被称为眷村的“官话”。时至今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与四川籍人士会面时也常常用四川话交流,他说,“在眷村长大的孩子没有听不懂四川话的,我们的邻居都是四川人。”  相似文献   

5.
唐德刚先生在《论“转型期”与“启蒙后”》一文中,谈到“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时举了一个例子:他与老师胡适谈论胡适参政建言的经历时,直言不讳地说:“胡老师呀,您提倡的抽象学理,无一不对;您所作的具体建议,则无一不错。”  相似文献   

6.
年到75岁,1999年春能率大陆作家代表团到台湾去作文化交流,这曾使我有一种似在梦中的感觉。到台湾后,50年前去台湾的一些熟识的前辈、同学、亲戚,大多数已不在人世,有幸见到的也已白发苍苍,自然免不了有一些感慨。老同学宗之珍女士,是已故的北大名教授宗白华先生的妹妹,赠我一件“礼物”,是1948年3月间我写的刊登在台湾《新生报》上的《访问胡适博士》一文。这篇旧作我早已轶失,看了自然又引起了我那段珍贵的记忆。胡适博士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客观存在”,研究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的学者不会不研究他的。我觉得哪怕文中只写了他的…  相似文献   

7.
柏连学 《台声》2007,(11):57-58
台湾自由主义的兴衰 谈到台湾的自由主义思想研究,胡佛恐怕是台湾为数不多的权威。胡佛首先梳理了一下台湾自由主义的发展脉络.其代表人物当属胡适,雷震,殷海光及李敖。当然.他自己则是继李敖之后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8.
台湾社会对“哪吒三太子”的崇拜是一个非常具有特色的庶民文化现象,因此“电音三太子”能够崛起和爆红绝非偶然。能为台湾民俗学界和文化创意产业者所关注,也说明“电音三太子”身上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及源源不断的人文巧思,而这一切都与“三太子”本身所持有的“青少年”质性息息相关。“电音三太子”的流行文化,反映了青少年在人生舞台上演绎的人生轨迹,既涌现出轻龄之血的躁动与不安,也洋溢着青春之魂的活力与创意,也是绝大多数台湾年轻人曾经历过的一个不断从生命的蠢动中淬炼出能力并释放出能量的磨砺过程。台湾人对哪吒“三太子”的信仰绝不仅仅只停留在烟火袅绕的宗教祈祷层面,同时还潜藏着一份对年轻人的深刻理解与对他们的包容心。  相似文献   

9.
五十年代对胡适的统战工作沈卫威50年代,共产党高层领导人在发动批判胡适思想的同时,也没有完全放弃对胡的争取。这和抗战胜利时,毛泽东通过董必武、傅斯年争取胡适道义和精神上支持的情形完全不同了。当时毛泽东与共产党人处于弱势,是希望得到胡适作为一种力量的支...  相似文献   

10.
胡适的自由思想张忠平胡适一生无党无派,是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他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鼓吹自由始,至国民党离开大陆,在台湾被称为“男自由神”,留下许多令后人思索之处。自由与责任“自由”一般有三个含义:一为哲学的,即所谓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一为经济...  相似文献   

11.
情牵哪吒祖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全忠 《台声》2003,(3):24-26
“哪吒神通广大斩阴除恶煞,太子保佑万民解危永安康”;“哪吒故里宝地千里降紫气,神庙金神威灵万丈发豪光”;“太子法力无边鬼魅尽皆惊,哪吒神威赫耀显现千古在”。这些是台湾同祀中坛元帅宫庙联谊会在河南省西峡县哪吒故里捐资兴建的哪吒祖庙大殿正门和左、右侧门上的三幅对联。台湾同祀中坛元帅宫庙联谊会是遍布台湾全省各地近千座哪吒庙、宫的总会,会长柯会良和总干事长施文贤是哪吒太子的忠实崇敬者。提起哪吒太子,他们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因为他们早就从中国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西游记》和民间传说中获知,哪吒太子实…  相似文献   

12.
李金明 《台声》2013,(11):66-67
九月的北京,娇阳尤艳。盛夏已过,金秋临近,天高气爽,正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邀请来自台湾桃园和新竹两地眷村的参访团一行22人,参加由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与台湾中国统一联盟共同举办的第二届“黄埔情缘相约北京”台湾眷村与北京社区交流节活动。  相似文献   

13.
名棒情缘──记著名指挥家曹鹏的台湾之行周天柱曹鹏,中国乐坛名棒,上海乐团艺术总监、首席指挥。近几年,因先后被载入美国世界名人录、英国剑桥名人传记中心,而更为中外音乐界所瞩目。他独创的震撼人心的“曹氏指挥法”,在乐坛久享盛誉,尤令起步不久的台湾交响乐界...  相似文献   

14.
胡适之死     
胡适晚年因心脏病多次住院治疗,连1962年元旦也必须在医院度过。元旦过后,医生允许他出院休养,临走时还对他“约法三章”:第一,每天上午工作不得超过一个半小时,其中包括会客时间,每人不超过15分钟。第二,每天午睡两小时,晚上9点半必须上床休息。第三,饮食、用药、体检都按照住院惯例,不得随意改变。  相似文献   

15.
敲开浙江大学台湾研究所的门,书架上堆得齐整的台湾研究书籍就占满视线。而从书堆里探出头来的陈立教授,一眼就让人感觉到深厚的文化气度。当听说记者的来意之后,陈立脸上的表情马上丰富起来。搬来椅子,泡上绿茶,一位浙江学人与海峡那端几十年的不解情缘,就在侃侃而谈中浮现。  相似文献   

16.
2017年3月,"头条寻人"收到一封来自台湾的邮件,发信人希望"头条寻人"能帮助自己的家人、当年97岁的台湾老兵胡定远寻找老家四川泸州的亲人。2018年3月12日,"头条寻人"发布了胡定远的寻亲启事。此后一个月里,很多热心人加入了帮助老人回老家的队伍,终于在2018年4月10日,历经曲折,大家帮胡定远找到了四川泸州的亲人。1940年4月,20岁的胡定远在出门买粉条的路上被抓壮丁参军,从此和家人失去联系。77年后,他历经曲折,终于得以从台湾回到泸州,和亲人相认。本文讲述了这跨越77年和3000里距离背后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17.
<正>在学界与坊间,一些人爱在鲁迅与胡适之间制造对立,或扬鲁抑胡,或扬胡抑鲁,好像要看到他们捉对儿厮杀,心里才乐。鲁迅与胡适之间是有过分歧,有过不快,但并没有引发尖锐的冲突。查阅两个人的文稿,胡适谈到鲁迅,基本是褒扬,偶有不满,也只是旁敲侧击。鲁迅说到胡适,虽有讥讽之语,但相关文字不多,点到为止,极有分  相似文献   

18.
为中国统一奔走呼号──记台湾著名爱国人士胡秋原先生裴高才祖籍湖北省黄陂县,今年86岁高龄的胡秋原先生是台湾资深“立委”、“中国统一联盟”名誉主席,《中华杂志》发行人。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人格、民族、学问之尊严”,首倡“超越论”。他以学者、教授、政论...  相似文献   

19.
今天,我就要给大家讲一个共产党员与中国世博的前世今生情缘的故事。 俞建国是一位有着35年党龄的老党员,现任上海市光明律师事务所主任,闸北区政协常委。他一生酷爱收藏,在几十年的收藏经历中,不仅收获了收藏带给他的快乐,更重要的是促成了他与中国世博的一段奇缘。  相似文献   

20.
胡适     
胡适,原名洪驿、嗣糜,字希疆、适之,安徽绩溪人。1891年12月17日生于上海大东门外。5岁那年,中日马关条约的订立,使得胡适的父亲胡傅不得不离开台湾台东县太爷的职位,不久就客死厦门,母亲谆谆教诲胡适遵循父亲的遗愿,“以学为人,以期作圣”。1904年,不到十四岁的胡适来到上海求学。在这之前,他已从《水浒传》开始接触了三十多部小说,又点读了朱熹的《小学》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从前者,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