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黑客犯罪是伴随网络和计算机出现的一种新的犯罪形式。黑客总是千方百计地进入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更有甚者,故意使网络瘫痪,或从网上盗窃、偷取信息机密。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美国的黑客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黑客和当代黑客;中国黑客大致具有美国早期黑客的特点。黑客具有明显的性格倾向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黑客产生于文化陷入空前危机的 6 0年代的美国。初期的黑客、黑客文化、黑客精神在推动计算机产生、发展以及捍卫网络自由方面曾作出过自己的贡献。但随着政治、经济环境的改变 ,网络构成的复杂化以及黑客文化的畸形发展 ,黑客含义也发生了变化 ,黑客与犯罪越来越难脱干系。  相似文献   

3.
黑客产生于文化陷入空前危机的 6 0年代的美国。初期的黑客、黑客文化、黑客精神在推动计算机产生、发展以及捍卫网络自由方面曾作出过自己的贡献。但随着政治、经济环境的改变 ,网络构成的复杂化以及黑客文化的畸形发展 ,黑客含义也发生了变化 ,黑客与犯罪越来越难脱干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犯罪问题也日益突出。从1993年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与Internet联网,首开国内使用Internet先河之日起,黑客在中国的活动就没有停止过。进入98年,黑客入侵活动日益猖獗,国内各大网络几乎不同程度地遭到黑客的攻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违法犯罪不断凸显,特别是高新技术的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异常猖獗。其中,网络黑客攻击行为的出现,严重搅乱和干扰了互联网的发展,给网络空间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各种黑客组织、黑客群体和黑客者胆大妄为,肆意传播攻击技术和手段,广泛进行论坛经验交流,免费提供下载黑客软件工具,明目张胆地在网上出版黑客杂志,疯狂地进行网络攻击,严重影响了网络安全环境,危害社会和谐稳定,侵犯公民的财产利益。因此,严厉打击黑客入侵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网络安全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黑客入侵网络的常用手段的介绍,分析了黑客在网络横行的原因,并总结出八点防止黑客攻击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在我们生活中的深入发展,黑客犯罪日益严峻,犯罪危害也渐渐严重。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我国刑法对于黑客犯罪的规定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体系渐渐完善。然而网络发展日新月异,我国对于黑客犯罪的规制较晚,重视程度依旧不够,法律的制定又有其滞后性,立法者应当转变立法思路,加强对黑客犯罪的重视,完善现有的黑客犯罪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网络刑法制度.然而,从我国目前网络犯罪的现状来看,其实施效果依然堪忧,网络提供黑客程序工具的行为有增无减,黑客犯罪产业链是换汤不换药,木马犯罪虽有所减少,可是依然盛行,修改浏览器首页劫持流量的黑色产业链逐渐成型,网络钓鱼的犯罪链条也异军突起.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破窗理论"来分析黑客犯罪,将这些理论分析应用到我国网络刑法实施的实践中去,则必然能够有效地打击网络犯罪,为众多网民创造舒适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9.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带来丰富知识的同时也伴随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黑客、色情、网恋、犯罪等与网络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很值得关注,对大学生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危机背景下,互联网虚拟社会中存在着制造恐怖气氛、网络案件骤增及黑客人数增多等问题,建议在我国成立网络安全的统一领导机构,不断加强网络信息监管,严厉打击网络犯罪,以及加大业内人员管理等措施,以确保我国网络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随之而来的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繁多,各种群体性事件不断滋生,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依托网络进行策划、组织和联络的群体性事件在网络上也蔓延开来。自媒体时期网络的群体性事件,给社会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认真研究网络群体性事件,分析其生成机理,最终掌握其治理规律,对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教育已成为日益普及的形式。而要搞好网络教育,尚需抓好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3.
网络犯罪愈演愈烈,对社会的危害日益严重。加快网络安全刑事立法步骤,打击网络犯罪,维护网络安全和信息社会的正常秩序越显必要。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的普及,人们对网络的依赖度在与日俱增,然而,当人们在体验着网上冲浪的无限快乐时,也在为上网行踪被跟踪、个人计算机内的信息被泄露而烦恼。通过对非法侵入信息系统犯罪的研究,找出有效的法律及技术的防范措施,从而保证各类信息系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逐渐成为我国青少年生活、学习、娱乐以及交往的重要工具,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网络诱因越来越凸显。青少年犯罪的数量日趋增多,其诱因主要表现在网络交往、网络游戏、网上不良信息及网瘾导致的侵财类案件四个方面,除了青少年自身要自律,家庭、学校及社会等方面的责任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计算机知识更新较快,学生在学习初期学精学好比较困难的特点,在计算机维修与维护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资源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手段来增加课堂学习时的信息量、提高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利用网络上的资源为学生学习计算机维护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也为公安信息化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信息技术日益进步、交通运输迅猛发展的情况下,美国正面临来自恐怖主义、信息网络攻击等多方面的非传统威胁。推进美国情报界情报共享变革,加强情报界内互助合作,已经成为影响美国国家安全的重要议题。《美国情报界信息共享战略》的推出,进一步表明美国情报界在非传统威胁下促进情报的深挖掘、宽共享和全联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就我国而言,情报共享程度有限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家安全保障水平的跨越式提高和打击犯罪手段的多样化发展。革新情报共享意识、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强化情报搜集共享和分析利用的标准化建设,同样是在非传统威胁下,我国必须加以重视并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电子警务与智能化公安机关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智能犯罪层出不穷。随着信息社会中民主化、法制化进程的加速,公众及社会各界对公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安机关应借助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契机,依托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使自己成为"低成本、高效率,服务品质优良,协同作战能力强、反应迅速且具有'回应性',警务政务透明、廉洁奉公"的智能化公安机关。  相似文献   

19.
论网络环境下的洗钱犯罪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环境下洗钱犯罪,使洗钱犯罪可以利用各种新的科技手段进行。网络洗钱是指借助网上银行及其他网络金融机构提供的网络金融服务来进行洗钱活动,以及利用电子货币、电子付款系统等电子支付工具进行洗钱的行为。网络洗钱在犯罪主体构成、行为方式上与传统洗钱犯罪有诸多不同,体现虚拟性、高效率性、便捷性等特征。我们要从完善制度和改进技术两大方面对网络洗钱犯罪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人们与网络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网络对人们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青少年是上网的主力,他们好奇心重,探究欲强,而人生观、价值观等都没有完全定型,所以网络既能促进青少年的素质的发展,却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