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波多黎各传来噩耗:中国人民亲爱的友人、二次世界大战时曾驻扎在中国的美国军人霍华德·海曼已于今年2月在当地逝世,终年75岁。 至今,在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和北京的中国革命博物馆里,还陈列着1945年毛泽东主席在重庆谈判期间与三个美国士兵的合影照片,霍华德·海曼  相似文献   

2.
1945年8月28日,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亲赴重庆同蒋介石进行谈判.为了向国外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对内对外政策,毛泽东借机广交朋友,会见了一些国家驻中国的高级官员,还会见一些来访的外国朋友.在这些会见中,最有意思的一次是在红岩村会见三位美国的青年士兵.他们是美国第十四航空队总部的霍华德·海曼、爱德华·贝尔和杰克埃德尔曼.他们一踏上中国大地就听说了“北方中国”的情况,现在得知毛泽东到了重庆,十分渴望见到他.  相似文献   

3.
70年前八一南昌起义的枪声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诞生。70年来,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设立下了丰功伟绩,涌现了一批统帅千军,叱咤风云的军事家。1989年11月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在审定《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国人民解放军人物分册》时,确定人民解放军33位将领冠以“军事家”称谓。以后又增补了3人。这36位军事家,其中湘籍15人,他们是: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湘潭县韶山冲。1927年9月发动和领导了秋收起义,随后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35年1…  相似文献   

4.
1957年《诗刊》创刊,毛泽东把他创作的、包括《沁园春·雪》在内的十八首旧体诗词,交由《诗刊》发表。《沁园春·雪》在《诗刊》创刊号上正式发表后,一时注家蜂起,写了许多诠释文章。着重是对毛泽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地点及其有关的史实作了一些阐释。从20世纪50年代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许多注家写的有关这首词的史实考证,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一些说法:毛泽东这首词是1945年在重庆写的;毛泽东1945年9月6日,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沙坪坝南开中学津南村看望柳亚子时,书赠柳亚子;毛泽东把这首词书赠柳亚子后,第二天《新华日报》上就…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共产国际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935—1937)迈克尔·M·盛著王静译译者按:关于共产国际在国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近年来西方史学界中国问题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迈克尔·M·盛在《中国季刊》1992年第1期上发表(原题为《毛、...  相似文献   

6.
刊中报     
“他就是红色中国” ——外国人眼中的毛泽东   当年埃德加·斯诺把毛泽东形容为一个“林肯式的人物”,立刻赢得了西方人的好感与认同。在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那本有名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 100人》当中,毛泽东的名次远远高于亚力山大,甚至高过美国之父华盛顿。而史沫特莱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其他领袖人物,每一个人都可以同古今中外历史上的人物相提并论,但无人能够比得上毛泽东。这些无疑是对这位伟人最高的评价和赞扬。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曾说:毛泽东“是一位备受赞扬、又常被人辱骂的人物”,同时给予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看…  相似文献   

7.
1961年8月23日至9月16日,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工业、粮食、财贸、教育等问题。会议期间,毛泽东看到了江青拍摄的一张仙人洞照片。照片为从仙人洞前石护栏的角度,远望西北方锦绣峰的景观,上方有蟾蜍石、古松疏影数丛作为点缀,左下方为锦绣峰白鹿升仙台及御碑亭的黑影,中部大部空间则为黄昏时天幕上出现的阴暗云层,照片题名为“庐山雄姿”。9月9日,毛泽东为这张照片赋诗一首《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1963年12月…  相似文献   

8.
有关《念奴娇·井冈山》的若干问题张惠仁在毛泽东诗词研究中,有不少问题尚需深入探讨。仅就《念奴娇·井冈山》而言,就有如下一些问题:一、毛泽东在1965年5月上井冈山为什么要“同时”写出两首关于井冈山的词——《念奴娇·井冈山》和《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相似文献   

9.
原编者按:约翰·肯尼迪与尼基增·赫鲁晓夫之间确实存在秘密联系的渠道.这一事实,从美国议员罗伯特·肯尼迪的回忆录中得到了证实.罗伯特·肯尼迪曾任美国司法部长,他是美国第35届总统的胞弟.罗伯特·肯尼迪的回忆录是在他悲剧性地死后20年,才得以问世的。①罗伯特·肯尼迪在书中写道。“关于美苏相互间的绝大多数问题是通过我和格奥尔基·巴尔沙科夫之间商讨,并达成默契的,格·巴尔沙科夫是赫鲁晓夫的代表,在任何时候,无论是赫鲁晓夫给总统的信件,或者总统给赫鲁晓夫的咨文,所有他们之间的交涉,都是通过格·巴尔沙科夫进行的…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查阅毛泽东诗词历史资料的过程中,看到1941年上海出版的一份刊物上有毛泽东的词作《清平乐·六盘山》。这是迄今发现的该词最早的版本,十分珍贵。(一)1941年12月5日上海出版的文学刊物《奔流新集之二·横眉》第17页上刊载了毛泽东的词作《清平乐·六盘山》(见影印件)。编者为词作加的题目是“毛泽东先生词(长征时作)”。词的全文如下: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六盖山上烽火,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在毛泽东这首词的旁边,刊有陈毅的一首诗《东台会师口占》。…  相似文献   

11.
“我那时还是个年青娃娃”1973年6月9日,周恩来总理陪同外宾参观,回到了阔别20多年的延安。当天上午,他不顾旅途疲劳,就陪同外宾一道来到凤凰山麓革命旧址。这是一排三孔窑洞,窑洞外面的大牌上挂着一张周恩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回延安后和毛泽东合影的照片。外宾指着照片问:“‘这张照片是在这里拍的吗?”一位同志回答:“就是在这个地方拍的。”周恩来当即谦逊地说:“我那时还是个年青娃娃!”’西安事变,矛盾错综复杂,各方剑拔管张。周恩来受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重托,不顾个人安危,周旋于张学良、杨虎城和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之间,…  相似文献   

12.
英译"毛泽东诗词"前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1957年《诗刊》第一期上,赫然登出了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清平乐·会昌》及《沁园春·雪》等18首旧体诗词.毛泽东这组诗词的发表不仅在文坛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而且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1937年10月的一个夜晚,习习的秋风带着几分寒意。在延安毛泽东那没有生火的窑洞里,昏暗的烛光下,有三个人正在认真地谈论着,其中一位是毛泽东,一位是翻译吴亮平,另一位是新西兰杰出的记者和作家,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詹姆斯·贝特兰(James Bertram,1910—1993)。 贝特兰出生于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在奥克兰  相似文献   

14.
一位外国人曾经说过:"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毛泽东既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又是一位充满革命豪情的浪漫主义诗人。"诗言志。"秋收起义前后,他挥就的《菩萨蛮·黄鹤楼》、《西江月·秋收起义》、《西江月·井冈山》三篇诗词,不仅再现了曲折的革命历程,更抒发了他如波涛汹涌般的不平静的心情,苍凉之情、悲壮之意、豪迈之气跃然纸上。《菩萨蛮·黄鹤楼》:心事浩茫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1927年春,湖南农民运动已发展到了农民自动没收地主土地…  相似文献   

15.
一张磨损严重的照片呈现在我们眼前。 这是一张由中国人民的好朋友、美国新闻记者路易斯·斯诺拍摄的照片,反映的是1939年10月白求恩大夫在河北省涞源县孙家庄外小庙为八路军伤员做手术的情景。这张珍贵的照片,珍藏在上杭县才溪乡王元凤的家中。 她指着照片左边头戴白帽、身穿白大褂和白求恩一起作手术的人说:“他就是我的公公林金亮。” 林金亮是谁?他怎会和白求恩在一起?由此引出一个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九·九”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意味着“登峰造极”。据说毛泽东一生最为关键的三次经历都发生在九月九日:一是秋收起义,二是进驻北京城,三是告别俗界,与世长辞。这是偶然的巧合?是神秘力量的支配?还是心理感应上的传说?解谜是人生的兴奋剂,那就让我们去追踪那“九·九”的谜底吧!……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张许多读者十分熟悉的珍贵的历史照片:国共两党成员在上海孙中山寓所(今中山故居)合影(见上图)。1924年5月5日,在上海国民党执行部工作的国共两党成员为了纪念孙中山在广东就任非常大总统三周年,在莫利哀路孙中山寓所(今香山路中山故居)内举行庆祝集会,这张照片就是当时他们在集合时留下的合影。照片中的著名人物有后排左起:毛泽东(第2人)、罗章龙(第7人)、恽代英(第8人)、邵力子(第9人)等。然而长期以来,史学界在举办展览和编辑历史画册中,都错认为这张照片中的后排左起第10人为戴季陶。例如,北京中国革命博物…  相似文献   

18.
(括号内阿拉伯数字,前为期次,后为页次) l要文献在中共七届七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1956年9月13日)···~····~··~…毛泽东(1.3)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促进祖国统一大业(2(X)5年3月4日)············……胡伟涛(2.3)江泽民文稿三篇(1994年12月一1998年11月)·········……(3 .3)华北人民政府文献选毅(1948年8月一1949年10月)·········……(4.8)中共八大文献选载(1956年8月一1956年9月)·········……(5.14)朱位关于外贾工作的文做选载(1957年2月一1964年1月)············……(6…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12,(12):24-24
1973年8月3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一条新闻:毛泽东主席会见应邀回国访问的美籍华人李振翩教授夫妇,并配发了一幅毛泽东与李振翩亲切交谈的照片。从照片上看,毛泽东的表情极为关切,而李振翩则轻松笑谈着。李振翩是什么人,毛泽东为什么要邀请他回国访问?这张照片后面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20.
一 1957年《诗刊》第一期上、赫然登出了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清平乐·会昌》及《沁园春·雪》等18首旧体诗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当时,着力于将中国文学介绍到国外的英文刊物,是设在外文出版社的《中国文学》。毛泽东诗词发表之后,该刊物当然希望能尽快发表作品的英译文本。《中国文学》当时的负责人,是在英国剑桥读过书,并用英文发表过长、短篇小说的叶君健。当时的政治气候,叶君健当然不能擅自作主。可他知道,当时有翻译毛泽东著作的权威机构——“毛选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