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7 毫秒
1.
象思维是中医学独特的思辨模式,是《黄帝内经》的核心思想,探析《黄帝内经》象思维对中医研究至关重要,《黄帝内经》象思维具有整体性、联系性、时空性等特点,有别于西医思维模式。阴阳是对自然形象的抽象概括,《黄帝内经》以阴阳学说建立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骨架,藏象的诸多功能是通过象思维的思辨方法演化而来的,其成为《黄帝内经》核心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著录的16家北京地区的图书馆中有6 383种中医古籍,占其著录医籍总数的48%,其中国家图书馆有1 898种。经对比,国家图书馆诸医籍的数百种版本与《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著录存在区别,究其原因或为《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编纂时统计、记录不准确导致收录不全或错讹;或为国家图书馆信息逐步公开及更新导致。经考察,《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著录与国家图书馆实际存书,存在作者信息不全、成书年代阙如、卷数记载错讹等问题;整体上国家图书馆的中医古籍利用率较低。国家图书馆应对中医古籍进行专门的普查和著录,更正补充现在登载内容的错讹和缺失,并寻求有效方式提高中医古籍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医古籍的起源、发展以及整理,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阐述了怎样才能充分利用中医古籍文献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记载的《伤寒钤法》是一部论述伤寒运气学说的元代著作,该书虽被《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记载现存,但实已散佚.经考证,《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所载之各版本均源自明代薛己重编本,并非原著.此外,该书也不是马宗素、程德斋合撰,而是程德斋在马宗素《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基础上编撰而成.除薛己重编本外,《伤寒钤法》还见于...  相似文献   

5.
中医临床医学现代化,是整个中医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步骤,也是检验中医学是否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中医临床医学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应着重于传病微观辩证,增强理论的自然科学属性,提高诊疗手段的科技含量和临床疗效的飞跃等方面,正确把握中医临床医学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训诂的方法始于先秦 ,即春秋战国时代。训诂学到了汉代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魏晋南北朝时期延续了两汉大发展的态势 ,隋唐时期注释之风更盛。宋元明时代为汉学休眠酝酿时期 ,清代训诂学异常繁荣。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相似现象初探柴雁戴宁(安徽中医学院方剂学教研室合肥230038)关键词:中医学;相似现象中图法分类号:R2 03相似论是通过广泛地研究相似现象及其相互关系,归纳总结出来的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体系,属于思维科学的范畴〔1〕。其主要代表人物张光鉴...  相似文献   

8.
把量表的科研方法引入到中医学研究当中是中医科学化的重要举措.在中医学量表设计中,只有对中医临床常见症状、证候名称进行规范,对症状量化、证候分类及诊断标准等进行规范化处理,才能促进中医学量表研究工作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据《中国古籍总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等推断,现存古医籍不少于8 000种,占现存古籍的1/25以上。与其他类古籍相比,古医籍具有抄本多、精校本少、隐喻性语言、具有实用价值等特点。医籍种类众多,其中方书占据绝对优势。统观古医籍的发展史,呈现出不同朝代各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了中医伦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提出了中医学以人为本、以德为崇、以技为精、以诚为美的伦理思想特点,认为发掘和研究中医的伦理思想,对于创立我国现代医学伦理学,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之气是一种运动不息的精微物质,气的运动是人体乃至自然、宇宙的基本规律。气的物质属性、运动属性及感应性使其能与现代自然科学的共振理论相暗合,故可以假设共振运动也是气的一种基本运动形式。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实践,气之“共振”假说可以较合理地解释经络系统、物理疗法及“同气相求”理论,对进一步理解中医基础理论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了中医伦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提出了中医学以人为本,以德为崇、以技为精、以诚为美的伦理思想特点,认为发掘和研究中医的伦理思想,对于创立我国现代医学伦理学,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安医学作为重要的中医学术流派,著述数量巨大,养生专著颇多,养生思想独特,其中固本培元之元气论、外邪致虚之内外同治论、食调先于药物论、融汇儒道重神气论是新安医学特征性的养生观念,在延续中医学养生理念的基础上有所发挥和创新,形成了新安医学养生观,对当今养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作为当前收载中医书籍最为全面的目录书,一直以来备受研究者重视,然而此书出版距今已有十几年,期间许多珍贵的民国伤寒文献被陆续发现。《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漏载民国伤寒类著作4本,分别为《伤寒科》《伤寒质难》《伤寒论类方汇参》《伤寒论金匮要略新注》,6本民国伤寒类著作馆藏地记录不全,另有9本著作存在书名、人名、成书年代及分类混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医肺系疾病文献散见于各种医籍中,进行中医肺系疾病古籍文献的整理,进一步进行知识发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对古医籍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归类、汇总和录入计算机而建立的数据库系统,可系统、全面地汇集历代肺系疾病研究的精华,为肺系疾病的深入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西方传统绘画构成形式的对比分析,研究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这两种思维方式分别是中医、西医两大医学模式形成的基础。中西方美术比较鉴赏是中医思维培养的一种途径:通过绘画研究中西医思维方式的差异能从直观对比的角度区别二者差异,通过绘画作品的鉴赏分析能更直观地理解中医思维中的意象、直觉、整体等较难把握的形象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7.
晚明佛教丛林基于严辨老庄道家之学与金丹道教的方法立场,在当时三教同归的合流思想下,主张与老庄道家之学相融并存,而对明末道教主流道派正一道与全真道,则表现出明确的拒斥态度,视之为非主流宗教类型。面对道教指责佛教只修性不修命的批评,晚明佛教丛林基于佛教心性一元论的基本立场,特别针对全真道所主张的性命双修的丹道炼养工夫展开了思想论辩,阐述了佛教“性本论”的性命不二与道教“气本论”的性命二分之间的义理差异,进而辨析佛教明心见性与道教修身炼性之间的工夫论差异,致使晚明全真丹道趋归仙佛合宗同修共证的思想融通。晚明佛道之辨的现实效应,同时也使晚明佛教吸收道教修命传统的《功过格》形式,加以佛教化的改造,通过“唯心立命”,强调佛教心性智慧与因果信仰相结合,一并落归于现实世间的劝善教化,参与共建中国社会的道德秩序,对后世民众的佛教修行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医基本理论体系的特征、局限和发展吴华强(安徽中医学院科研处合肥230038)关键词中医基本理论体系;传统医学中国医药学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结晶,是我们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中医学基本理论体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过程及其相互之间密切...  相似文献   

19.
惠栋与戴震是朴学峰峦上的两个巨人.前贤纵论伟业,"共推惠、戴",其实,戴震的贡献应在惠栋之上.戴震直面惠学之弊,能于纠偏颇、补漏失,具体体现在:变惠栋"唯求其古"的治学原则为"唯求其是";变惠栋尊汉信古的通经路线为"以小学为基,以典章为辅、治诸艺而会于经"的学术理路;同时把"明义理"纳入通经环节,使之与明古经、知故训连成严整的统合体,并由考据而推论义理疏失,补惠学之缺,创戴学之新,最终建立了朴学正统.而这恰恰是惠学所达不到的.难怪梁启超先生有言"苟无戴震,则清学能否卓然自树立,盖未可知也".  相似文献   

20.
中医美容学是将美学与中医学相结合,来研究医学人体美和运用中医方法直接维护、修复、改善与塑造人的形神美的理论与技能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1].它是医学美容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在美容医学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其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革是关系到培养高素质美容医学生,尤其是培养中西医结合美容医学生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