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优选草乌常压蒸制法的工艺参数,并对其饮片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以炮制前后双酯型生物碱、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及外观评分为指标对通过常压蒸制工艺得到的制草乌进行评价。结果 通过浸泡4 d,常压蒸制8 h,70 ℃烘干得到的制草乌饮片质量稳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中制草乌的质量标准。结论 与水煮法相比,〖JP3〗常压蒸制法能够较大限度保留有效成分,适用于产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丹皮炭的炮制工艺进行优选。结果表明,丹皮炭的最佳炮制工艺为250℃,炒制10min,该炮制品的多种微量元素含量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考察不同炮制温度和时间对炮姜中姜酮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5份不同炮制温度和炮制时间的炮姜样品中姜酮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条件:色谱柱为Acquity BEH C18(100 mm×2.1 mm,1.7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 ℃。结果 姜酮进样量在0.073 2~0.366 0 μg时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2%(RSD=2.35%)。炮姜中姜酮含量随着炮制温度和时间的变化明显,以炮制温度为200 ℃、炮制时间为6 min时样品中姜酮含量最高。结论 炮制过程中姜酮含量随着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所建立的超高液相色谱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炮姜中新生成分姜酮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明姜不同炮制品对苓甘五味姜辛汤指标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生姜、干姜、炮姜配伍成苓甘五味(生)姜辛汤、苓甘五味(干)姜辛汤、苓甘五味(炮)姜辛汤各10批,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含量测定分析。色谱条件:Acquity BEH C18(2.1 mm×100 m,1.7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280 nm。结果 姜不同炮制品组成的苓甘五味姜辛汤中甘草苷、甘草酸铵、6-姜酚、五味子醇甲4种成分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8;4种成分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01%、99.78%、96.69%和98.36%,RSD分别为2.15%、2.47%、2.79%和2.34%。结论 姜的不同炮制品对苓甘五味姜辛汤成分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炮制对直序商陆毒性和药效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观察其急性毒性及利尿作用。结果:清蒸品和醋煮品毒性最小,而各炮制品的利尿作用与原药材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清蒸法和醋煮法为直序商陆炮制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炮制对直序商陆毒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直序商陆不同炮制饮片中商陆毒素的含量。结果:清蒸品、醋煮品及醋品中商陆毒素的含量仅分别为原药材的16.;73%、21.88%及45.85%。结论:清蒸法和醋煮法为直序商陆炮制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白芥子挥发油中异硫氰酸烯丙酯的含量。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挥发油提取,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异硫氰酸烯丙酯含量。色谱柱:RTX-5毛细管柱(30 m×0.53 mm×3.0 μm);进样口温度:230 ℃;检测器温度:260 ℃;载气为高纯氮气, 流速为3 ml/min;进样方式为分流进样,分流比为10〖DK〗∶1;进样量:2 μl。结果 异硫氰酸烯丙酯在10~1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7.64%(RSD=2.39%)。结论 本方法简单、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白芥子挥发油中异硫氰酸烯丙酯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测定不同产地牵牛子生品及炒制品中咖啡酸含量,探讨产地和炮制方法对牵牛子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牵牛子生品及炒制品中咖啡酸的含量。色谱柱:Shim-pack ODS(4.6 mm×150 mm,5 μm);柱温:30 ℃;流动相:乙腈-0.04%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25 nm。结果 河南产牵牛子咖啡酸含量最高,山西产牵牛子咖啡酸含量最低,其他产地牵牛子咖啡酸含量居中,牵牛子炒制品较生品中咖啡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 不同产地牵牛子咖啡酸含量不同,炮制后,咖啡酸含量降低,咖啡酸可作为牵牛子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粉萆薢和绵萆薢中薯蓣皂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Gemini C18(250 mm×4.6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 nm;流速:0.8 ml/min;柱温:30 ℃。结果 薯蓣皂苷与其他成分分离良好,色谱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7.8~156.0 μg/ml(r=0.999 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99%、97.82%。结论 梯度洗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准确、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萆薢类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覆盆子中3种黄酮成分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方法 采用BEH C18(2.1 mm×100 mm,1.7 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12 ml/min,检测波长365 nm,柱温20 ℃。结果 椴树苷、槲皮素、芦丁分别在1.31~13.08、1.92~19.20、49.20~492.00 n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99.7%、100.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03%、0.74%、1.42%。不同产地和采收期覆盆子中3种黄酮成分含量有显著差异。结论 该方法简单、可行,可作为覆盆子药材质量控制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犯罪要素应遵循裁判过程予以序化,形成由客观到主观的阶层递进模式,中国刑法犯罪构成体系可在借鉴大陆法系递进式犯罪论基础上,对通说"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予以分解重构,使传统平行结构体系融入递进因素,以犯罪构成体系的变革推动刑法理论发展与司法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日益突显,本文认为,生命意识缺失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危机,也是一种异常的心理现象。生命意识缺失现象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而导致的结果。文章着重从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的角度来寻找对策,以促进大学生生命意识健康发展,减少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通常认为采矿权的客体是:不特定的、包括地下部分在内的组合体、抽象的矿产资源、地壳中的不动产等.由此而将采矿权归属矿业权、特许物权、准物权等形成虚无的物权体系.通过逐一甄别认为,采矿权的客体是单一而特定的矿产,采矿权人对矿产支配的权利状态具有自物权属性.  相似文献   

14.
教育权可诉性的理论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几起学生状告学校的行政诉讼案一度成为传媒的热点 ,也向法学界提出了新的问题 :学生不服学校处分能否提起行政诉讼 ?校方处分学生的行政行为能否成为诉讼标的 ?本文作者就此问题提出了自己见解。  相似文献   

15.
“量刑基准制度”是指法官在对刑事被告人定罪量刑时可供参照的具体客观的基准。作为韩国法务部“变化战略计划”重要课题内容,韩国近年来开始着手推进刑事“量刑基准”改革方案。本文将通过对韩国“量刑基准制度”引进背景、量刑委员会及“量刑基准”促进动向及方案内容、韩国法院及法务部量刑调查主导权之争及韩国“量刑基准”制定的基本经验等进行考察,以期对我国刑事量刑制度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2001年修改了婚姻法,其中关于"离婚条件"的内容曾在全国引起争议.本文对其中的一些条款及其立法思想提出质疑.从理论、历史的角度分析了这一问题,并对婚姻立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无身份者可以构成渎职犯罪的狭义共犯;无身份者不能构成渎职犯罪的共同正犯。身份犯与非身份犯罪名确定出现规则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详细区分渎职犯罪与贪污贿赂型职务犯罪的条文结构差异。渎职犯罪共生模式包括静止型与动态型。应当将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类渎职罪的专属性特点归纳为渎职犯罪共生模式,结合犯罪构成原理、共犯原理、竞合犯原理,区分不同情况细化讨论,从本质上解决渎职犯罪中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共同犯罪罪名的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18.
COA标签为正版操作系统的合法凭证。盗窃COA标签的行为不涉及侵犯著作权的问题,不构成侵犯著作权罪。盗窃COA标签的犯意不在于故意毁坏财物,不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COA标签载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其属性决定其可以成为盗窃罪的犯罪对象,因此,盗窃正版软件标签的行为应以盗窃罪论处。  相似文献   

19.
让—保尔·萨特是战后法国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他把人的问题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把人的自由作为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萨特的自由概念既是本体论范畴,又是伦理学范畴。从伦理学角度研究人的自由,可以认为是解读萨特哲学自由观思想的通幽之处。  相似文献   

20.
实行行为终了与否的判断标准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中止行为类型的划分,而且还间接影响到不同类型中止犯的认定标准。在德国,关于实行行为终了与否的判断标准,存在行为计划说、个别行为说以及全部行为说等学说。在日本,则存在主观说、修正的主观说、客观说、遮断说以及折衷说等不同见解。其中,全部行为说和折衷说较为可取。在我国,对行为是否实行终了的判断也应采折衷说,即应与是否需要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以及行为人的主观认识内容联系起来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