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医贯>乃明代医家赵献可所著,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比张景岳的著作早7年、比李中梓的<医宗必读>早20年问世,引起同时代及清初许多医家的重视.<医贯>重点论述了命门学说,对血证也有专门论述,立有<论血症>和<吐血论>两论,不仅将其命门学说贯穿其中,而且还有许多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王乐陶先生所著<新安医籍考>(安徽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收录新安医籍850余种,洋洋大观,实为研究新安医学之利器.笔者读书之暇,补遗订正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草备要》(以下简称《备要》)系。清代著名医家汪昂(公元1951年—?)所著。汪氏早年业儒,饱读经书。于31岁弃儒业医。在无师授情况下自学本草,博览经史医籍,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能博采众长,为己所用。  相似文献   

4.
程芝田,歙县人,清嘉道年间名医。博学能文,字法米南宫,善指墨画,曾为新安诸生。其永世业岐黄,于医理尤精。熟读中医西部经典,尤遵崇仲景;并博览唐未以来诸名家医著,吸取各家之长,颇能融会贯通。著《医博》40卷、《医约》4卷,惜乎遭乱而皆亡佚。悬壶衢州,浙江名医雷逸仙受业于程氏,尽得其传。逸仙作古后,其子少逸因觅逸仙方案遗稿,而得程氏遗著《医法心传》,遂请知交刘国光作序,于光绪11年(公元1885年)将该书刊行出版。全书计医论12篇,包括程氏对五行、伤寒、温疫、痢疾、痘科、损伤以及治学等方面的学术见解,近人谢观称赞其“持论颇通达”,后曾被编入《陈修园医书五十种》  相似文献   

5.
新安医家孙一奎为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派代表人物,其倡导命门动气说,重视元气;受道家思想影响,重视养生,主张清心寡欲、恬淡虚无;受师祖汪机影响,重视脾肾,固本培元,先后天并重。孙一奎的养生学术思想至今仍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新安医学促进古今中医教育发展的特征.方法:以〈新安医籍考〉收载的新安医家医著为依据,分析新安医学促进古今中医教育发展的影响因子及其特征.结果:新安医学促进古代中医教育发展的特征表现在"医德"、"医链"、"著书"、"刻书"4个方面;促进现代中医教育发展的特征表现,在中医专业本科教育的主干课程教材建设中,大量收载了新安医学的学术成就.结论:新安医学对古今中医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新安医家的生平,时有疑惑之处.经过文献考证,张杲的生年目前无法确定,卒年应在1224-1228年,<医说>在付梓前曾经诸葛兴整理,张果后人流寓日本著医书;江罐的里籍为今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屯光镇南溪南村;孙一奎生于1538年,卒于1600年,孙氏医著尚有<正脉启蒙>、<本草刊讹>两种;程应旄是今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屯光镇人,程应旄还曾在康熙八年己酉(1669年)补辑并作序刊行汪机的<医读>一书,也是<名医类编>和<伤寒秘解>的作者,其著作<读伤寒论赘余>未亡佚;程林为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郑村镇棠樾村槐塘人;汪宏为今安徽省歙县岔口镇周家村渔塘人.  相似文献   

8.
程玠,字文玉,号松崖,安徽歙县槐塘人,明·成化甲辰(1484年)进士。业儒精医,医著除《松崖医径》外,尚有《程松崖眼科方》一卷。《眼科方》载方凡31首,剂型包括汤、丸、散、膏、丹,用法涉及内服、外擦、外熏、外洗、外点以及治眼吹耳等,足见程氏治疗眼科疾患颇多巧思,为发掘并继承前人钓医学遗产,兹据常州长年医局,清·光绪辛巳(1881年)刊本,对程氏《眼科方》的制方特点及其学术见解,撮要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院校一般都开设医古文课程,医古文覆盖了祖国医药线性发展的广阔层面,沉淀了深厚无比的文学素养基础.医古文课程的教学定位和作用,直接关系到中医药院校学生素质的提高.新编<医古文>规划教材的教学大纲,在有关课程定位和作用上明确表述:"医古文是研究古代医著语言文学现象的一门学科,是学习中医药专业的基础课程,……为学生研读古代医籍,消除文理上的障碍","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  相似文献   

10.
新安医学源远流长,著名医家与医著甚多,且各具特色。广泛深入地研究新安医家的学术思想、系统而全面地整理新安医家的医学著作,对继承祖国医学宝贵遗产,促进中医学术的繁荣,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刊从今年起,开辟“新安医学研究”专栏,欢迎广大作者积极撰稿。  相似文献   

11.
徐春甫(1520~1596),字汝元,号东皋(又号思敏、思鹤),皖南新安著名医家。授太医院官,曾于嘉靖35年(1556)完成我国十大医学丛书之一《古今医统大全》。现据该书中《老老余编》、《养生余录》两篇所及,浅析徐氏对老年医学方面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12.
吴洋、吴桥生平及其学术特点童光东,吴华强,指导,王乐(科研处合肥230038)关键词吴洋,吴桥,新安医家吴洋、吴桥为明朝著名的新安医家,生平至今不详。但其医案频繁见于《论医汇粹》、《医述》、《名医类案》等医著中,可见其影响。李济仁《新安名医考》,洪芳...  相似文献   

13.
新安医学是徽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突出成就主要表现为:医家辈出,医著宏富;学术创新,影响深远;名医世家,经久不衰;学术交流,引领时尚;海外传播,广受关注;其特色主要体现在继承与创新、学派纷呈与和谐融通、家族传承与学术传承、以儒通医与融合道佛、"地理新安"与"医学新安"、中医科学与微学文化这6个"有机统一与结合"方面.  相似文献   

14.
程应旄,字郊倩,生卒未详,安徽新安人,清代康熙年间之名医。他出身儒门,年幼聪慧,精于文学,后入医林,博学医书,故著作甚多,《伤寒论后条辨》(简称《后条辨》)是程氏流世的唯一著作。该书立足实践,对伤寒学理论有所创获,而成一家之言。本文试评《后条辨》的学术思想,仅作抛砖引玉之举。阐明六经实质《伤寒论》是东汉张仲景所著,创立了中医独特的理论精华——辨证施治,其六经学说  相似文献   

15.
思想道德修养是指人的涵养和处事行为的取向,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是心理健康,"心理养生"则是思想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的出发点。"心理养生"亦即精神养生,是从思想理念上调整、滋润、颐养心身的活动。市场经济对社会道德修养具有二重性作用,即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在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心理养生"刻不容缓。推进全社会的"心理养生"的重点内容和主要做法是:淡定沉稳"心理养生";豁达潇洒"心理养生";淡薄名利"心理养生";善良纯朴"心理养生"。  相似文献   

16.
新安医学作为重要的中医学术流派,著述数量巨大,养生专著颇多,养生思想独特,其中固本培元之元气论、外邪致虚之内外同治论、食调先于药物论、融汇儒道重神气论是新安医学特征性的养生观念,在延续中医学养生理念的基础上有所发挥和创新,形成了新安医学养生观,对当今养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咳嗽是内科临床常见的病证,其范围颇广,涉及呼吸系统多种疾病。清代新安名医程国彭于其所著《医学心悟》中,对咳嗽的辨治,论理透彻,深入浅出,辨证精确,用药别具心匠。本文就程氏论治咳嗽经验试作探析,目的为中医诊治呼吸系统疾病提供借鉴。1轻宣止咳散肺寒外感咳...  相似文献   

18.
《疡医大全》为清代医家顾世澄所著。后世对其生平和著作研究成果较少,且错漏较多。顾世澄,一名澄,字练江,号静斋,安徽芜湖人,生活于康熙朝晚期至乾隆朝中后期。顾氏为中医世家,其祖父顾宁华、父亲顾青岩,均为当地名医。大约1721年前其侨居广陵(扬州)行医。《疡医大全》共40卷,成书于1760年,初刊于1762年。卷一《内经篡要》选自冯兆张《冯氏锦囊秘录》,其余各卷引述历代外科著作及30多位医家有关疮疡的理法方药文献,并结合自身经验分类编辑而成。顾氏另有一部节选于《疡医大全》《杂病源流犀烛》《续验方集》而成的《喉症三书节钞》抄本存世。  相似文献   

19.
《医学六经》一书收录了《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灵枢》《针灸甲乙经》等6部医籍,颇受学界重视.《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国医籍大辞典》等著录该丛书为明代顾从德所编纂,由吴勉学刊刻.通过查考原书、梳理相关资料,结果表明此书与吴勉学所刻《古今医统正脉全书》前6部医书内容及版式相同,疑为后人将此6部医书从《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析...  相似文献   

20.
吴楚,字天士,清顺治康熙年间,歙县西乡澄圹人。其高祖吴正伦、叔祖吴昆均为新安名医。据《医验录》自述可知,吴氏于1671年因其74岁祖母身患重疾,而尽阅其叔祖吴昆所著医书,深得其意,“自投一匕,沉疴立起”,此乃究心医理。吴氏的具体生平不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