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防止胆囊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240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60例。术前20min,治疗A组用10%葡萄糖液4ml加杜冷丁50mg行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B组用10%葡萄糖液4ml行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阳性对照组肌注杜冷丁50mg、阴性对照组术中酌情用药,详细记录术中牵拉反应,观察呼吸、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变化。结果:预防牵拉反应优良率,治疗A、B组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效果.方法 将拟行LC治疗的72例患者于麻醉前随机平均分为3组,A组采用10%葡萄糖液3 ml加氟哌利多2.5 mg和地塞米松10 mg行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B组采用与A组相同的药物静脉注射,C组采用等容量的9.0 g/L氯化钠注射液行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观察术后24 h 3组P0NV发生率.结果 A组、B组、C组术后24 h PONV总发生率分别为12.5%、25.0%、58.3%,A组和B组PONV总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1),但A组和B组PONV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穴位注射和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和氟哌利多都有预防LC患者PONV的作用,而穴位注射效果具有优于静脉注射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足三里注射氯丙嗪治疗顽固性呃逆57例程孝平李国琳夏美义(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合肥230031)关键词:穴位注射疗法;顽固性呃逆;足三里;氯丙嗪我科于1993~1995年采取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57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煎剂灌肠合柳氮磺胺吡啶(salicylazosulfapyridine,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口服SASP,1.0 g/次,每日3次;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煎剂保留灌肠,每日1次.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煎剂灌肠合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中药穴位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在糖尿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弥可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密西根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评分(Michigan diabetic neuropathy score,MDNS)。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DNS评分和症状、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两组MDNS评分和症状、体征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穴位注射可以显著减少DPN患者MDNS评分和症状、体征评分,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在国内脑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居老年期痴呆发病的首位[1]。我们用针刺治疗30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诊断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3版修订本(DSM-Ⅲ-R)[2]有关VD诊断标准、简短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30例中,男21例,女9例;年龄最小47岁,最大80岁;均有2次以上脑卒中病史。其中伴有原发性高血压21例,伴有高脂血症18例,伴有冠心病15例,伴有糖尿病7例。中医辨证均属于肝肾亏损、气滞血瘀型,其中兼痰热腑实14例,兼有肝阳亢盛10例。 2 治疗方法 2.1 治则补肾填精、活血化瘀、醒脑开窍。 2.2 取穴根据穴位功能取3组穴位。补肾填精组:太溪、肾俞、三阴交、气海;活血化瘀组:足三里、血海、内关、合谷;醒脑开窍组:百会、风池、神庭、率谷。辨证配穴:痰热腑实者加上巨虚、曲池、丰隆、天枢,肝阳亢盛者加太冲、内庭;语言不利者加廉泉、通里。 2.3 操作选用28号不锈钢针,1.5寸长,3组穴位中,每次每组选2~3个穴位,并根据兼证加2~3个配穴。针刺手法以平补平泻为基本手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1次。1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蛇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94例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蛇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44例采用传统的针刺疗法。结果:治疗组痊愈24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44例,痊愈8例,显效8例,有效15,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7.2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蛇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关节内注射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肩关节腔内均注射2 ml玻璃酸钠注射液及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组患者加服散寒消痛汤,每3周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肩关节疼痛及其功能。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降低VAS评分及提高肩关节功能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关节内注射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具有止痛、改善肩关节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风湿骨痛胶囊对寒湿型风湿性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治疗组80例,口服风湿骨痛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疗程为3周;对照组40例,口服复方雪莲胶囊,每日2次,每次2粒,疗程亦为3周。结果:治疗组显效10例(12.5%),好转62例(77.5%),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显效6例(15.0%),好转29例(72.5%),总有效率8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风湿骨痛胶囊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之功效,对中医辨证属于寒湿型的各种风湿性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蓉黄益肾解毒颗粒对非透析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肾虚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4例非透析CRF肾虚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中药保留灌肠及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蓉黄益肾解毒颗粒,每日3次,每次1袋,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胱抑素C(cystatin C, Cys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SCr、BUN、CysC、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Cr、BUN、CysC、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SCr、BUN、CysC、Hcy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蓉黄益肾解毒颗粒能明显改善非透析CRF肾虚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保护其肾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中医五联疗法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肝性脑病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1例,均予常规西药和中药汤剂口服治疗,治疗组加中药静脉滴注、中药灌肠、中药肝区热敷、中药穴位敷贴五联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精神意识、智力及扑翼样震颤的改善情况,治疗前后总胆红素、血氨及凝血酶原时间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47%、51.61%,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总胆红素、血氨及凝血酶原时间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在降低凝血酶原时间、血氨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五联疗法发挥了中药综合治疗的优势,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针刺治疗方案进行初步优选。方法 以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观察对象,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系统为评价指标,以针刺腰夹脊穴为主要治疗方法,采用四因素二水平正交设计方案,对加强局部选穴、循经远端取穴、电针频率、针刺间隔时间的组合方案进行优选。结果 加强局部取穴、循经远端取穴、电针频率3个因素两水平间的VAS及JOA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时间间隔两水平之间VAS及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交互作用中,加强局部取穴与电针频率4 Hz、循经远端取穴与电针频率4 Hz的交互作用最为显著。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宜针刺夹脊穴,配合加强局部取穴和循经远端取穴,电针频率4 Hz,隔日治疗1次。  相似文献   

13.
中医食疗对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推揉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便秘的疗效。方法 将9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大黄、木香粉贴敷神阙、双侧天枢穴,同时给予大肠经逆向穴位推揉。干预7 d后,观察两组患者Wexner评分、便秘患者生存质量量表(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quality of life,PAC-QOL)评分、首次排便时间、平均排便间隔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与护理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Wexner、PAC-QOL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Wexner、PAC-QOL评分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首次排便时间和排便间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神阙、天枢穴贴敷大黄、木香粉联合大肠经逆向穴位推揉,可有效缓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便秘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探究“手足十二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皮质连接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 FC)的影响。方法 纳入37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真穴组25例、假穴组12例。真穴组患者给予“手足十二针”组穴(双侧合谷、内关、曲池、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针刺干预;假穴组患者给予“手足十二针”经穴旁开1寸针刺干预。采用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 FMA) 评价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评价患者的神经系统缺损程度,并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选取双侧初级运动区(primary motor area, M1)、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 SMA)、运动前区(premotor cortex, PMC)为种子点,分析计算各脑区间FC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量表、NIHSS评分及FC值。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真穴组患者治疗后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总分均显著升高(P<0.05),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双侧M1 FC值显著升高(P<0.05),患侧SMA与健侧PMC的FC值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假穴组患者治疗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总分均显著升高(P<0.05),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 “手足十二针”可能通过增强双侧初级运动区的FC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具有穴位特异性,而辅助运动区与运动前区FC的改变也是另一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四维一体疗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7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外科基础治疗,观察组除外科基础治疗外,给予四维一体疗法治疗,即中药辨证胃管注入、中医辨证敷脐、中医辨证灌肠、中医针刺。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腹痛缓解时间、自主排气时间、自主排便时间、泛影葡胺到达升结肠和降结肠时间,并观察临床疗效及中转手术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自主排气时间、自主排便时间以及泛影葡胺到达升结肠和降结肠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中转手术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在外科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四维一体疗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确切,能够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和降低中转手术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芒针深刺会阳穴、次髎穴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9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采用芒针深刺会阳穴、次髎穴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方法治疗.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针刺方案均为每日1次,每周6次,持续4周,共计24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周平均自主排...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刃针短刺结合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15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76例),治疗组采用刃针短刺结合弥可保穴位注射,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疗程15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值,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疼痛VAS评分均显著减少(P<0.01);治疗后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及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差值及VAS评分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刃针短刺结合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优于传统针刺法,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配合普通针刺疗法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委员会(American Spine Injury Association, ASIA)脊髓残存分级标准评定两组脊髓功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轻触觉、针刺觉和运动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ASIA残存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轻触觉、针刺觉、运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在升高轻触觉、针刺觉、运动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穴位注射配合普通针刺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